本报讯 (记者杨诚波)省生态环境厅2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我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情况。
记者从会上获悉,秋冬季是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时期,为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省污染防治攻坚办领导小组组织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力量,在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期间,实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此次攻坚以降低PM2.5浓度、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为主要目标,强化区域联防联控联治。
进入秋冬季,我省盆地重污染天气时有发生,11月11日至16日,受盆地地形和“拉尼娜”影响,污染物扩散条件变差,出现今冬首次区域污染过程,16个城市出现53天污染。针对本轮污染过程,我省通过提前发布预警,打好减排提前量;加强监督帮扶,督导应急措施落实;各地强化应急管控等。此外,应急管控削峰、延时、抢增优良天起到一定效果。据专家评测,各市实测PM2.5浓度较预测预报下降5.9%至11.3%,连片污染形成整体推迟3天,实际出现污染天减少了21天,其中,重度、中度污染分别减少3天、6天,较2016年类似过程减少了20天。
预计11月下旬至12月底,盆地还有较为明显的区域性污染过程,重污染天气应对的任务还很艰巨。目前,全省已组建“9+7+133”个工作组,其中,9个省级监督帮扶组,在重污染天气应急期间开展包片督导工作;7个省级常态化执法组,负责核查地方自查点位;133个市县级自查工作专班,负责对辖区大气污染防治开展监督执法工作。围绕石化、化工、火电、钢铁、焦化、水泥等14类重点行业,聚焦排污许可、污染治理设施、自动监控设施以及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等环节,深挖问题,严查环境违法行为。推广“移动执法+非现场”监管模式,大力推行物联网监管手段,广泛利用卫星遥感等高科技设备,提高执法效能。
监督帮扶工作启动一周来,已发现环境问题143个、违法行为67起,查封扣押拒不执行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措施的企业17家,转交在线污染物排放异常和电力使用异常预警企业清单5批次900余家(次),有力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