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跨越山河的温暖奔赴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294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11-03

一场跨越山河的温暖奔赴

四川省教科文卫工会开展2025年“情暖远山”送医送教送科学活动

实习记者谭悦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龙梅带领香山民族中学学生进行纸飞机比赛

第二批“送医”团队在布拖县开展义诊

刘叶霜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难忘的公开课

杨代兰为彝族同胞看诊

唐豪杰为老师们带来专题分享课程

“情暖远山”活动送教进幼儿园并捐赠文体用品 均为受访单位供图

2025年9月、10月,四川省教科文卫工会组织的“情暖远山”送医送教送科学活动先后走进甘孜、阿坝、宜宾以及凉山等地的民族地区、偏远山区,为当地群众送去省内优质医疗、教育和科技资源,也为当地教师和医生送去慰问与关怀。

一场精心部署的温暖行动

9月22日至26日,第一批送医送教送科学专家团,深入阿坝州汶川县、小金县和甘孜州道孚县、炉霍县,开展送医送教送科学活动。

活动期间,由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岳宗相、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副教授刚焕晨雷、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主治医师刘蕾组成的专家团队,针对心内科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和各种心律失常等部分高原疾病为群众进行免费义诊。义诊现场,专家团队通过问诊、发放药品、宣传普及医疗常识等方式,为广大群众把脉问诊、科普健康知识,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理念。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所综合科科长、助理研究员夏勇通过生动有趣的内容为孩子们详细讲解结核病的发病原理、传播途径、常见症状以及预防措施,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与此同时,教育帮扶也在同步进行。省青教赛幼儿园组第一名获得者、泸州市玉带河幼儿园教师唐月霜,结合充满趣味的动画元素,为当地幼儿带来了一堂堂生动活泼的课程,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活动兴趣;全国中小学青教赛获奖教师---成都市青羊实验中学教师李杨、乐山市市中区凌云小学校长刘叶霜通过别出心裁的课程设计,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难忘的公开课。西南石油大学实验师、四川省首批“天府科普使者”周云旭则通过“有趣实验+互动游戏”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一场生动有趣的科学讲座,引导同学们崇尚科学、热爱科学。

此次活动,四川省教科文卫工会共慰问170名乡村教师、乡村医生,发放慰问金17万元;四川省职工发展基金会分别向乡村教师、乡村医生捐赠价值10万元的羽绒服,向学校捐赠价值2万元的文体用品。

时间来到10月20日,“情暖远山”送医送教送科学第二批活动也正式拉开序幕,这次活动共三天时间,先后走进宜宾市兴文县以及凉山州金阳县、布拖县。

活动中,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第四医院的三位专家---消化内科主治医师杨代兰、普外科副主任医师潘刚、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伏代刚,不仅向当地群众提供免费血压、血糖测量等健康检查和疾病咨询义诊、捐赠药品,还针对当地常见病、多发病提供专业治疗建议和健康指导,并深入住院部,与县医院医生联合查房、研讨疑难病例,分享三甲医院的诊疗思路与临床经验,有效助力提升当地医疗团队的诊疗水平。

在教育帮扶方面,全国青教赛二等奖得主、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成都七中名师胡丹,以《教师的专业成长》为题进行专题讲座。从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师素养等实用角度出发,分享了诸多可直接落地的教学方法,精准回应基层教学痛点;四川省第八届青教赛数学组一等奖获得者唐豪杰,则带来了《整体视域下“五位一体”教学行动模型》的专题分享。他结合丰富的一线教学案例,深入浅出地解析先进教学理念,为基层教师拓宽了专业成长的思路;周云旭则为孩子们带来了“力学实验”“能量转化演示”等趣味互动。通过亲手指导和现场演示,他将抽象的物理原理转化为直观有趣的体验,在学生们心中播下了探索科学的种子;西南民族大学工会常务副主席陈勇和四川省“三区”科技人才、西南民族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主任龙梅,通过与机器人互动跳舞、无人机飞行、科学小实验等趣味盎然的科普项目,为学生们呈现了一堂生动的航空航天科普课。

此次活动,四川省教科文卫工会共慰问120名乡村教师、乡村医生,发放慰问金12万元。两次活动共计慰问乡村教师、乡村医生290名,发放慰问金29万元。

此外,“情暖远山”送医送教送科学活动中,四川省教科文卫工会先后分两批向学校捐赠文体用品价值2万元;向群众捐赠药品价值3万余元。

赴一场山间的“约会”

“感觉不是去送教,而是去赴一场素未谋面却彼此牵挂的约会。”跟随四川省教科文卫工会完成送教任务的四川省第八届青教赛数学组一等奖获得者唐豪杰,在回顾起那段不停穿梭于蜿蜒山路的旅程时,内心依然充满了温暖与触动。

送教之路,是一段注定不凡的行程。车辆在蜿蜒的山路上盘旋上升,窗外是令人不寒而栗的深谷悬崖。路途的艰险,让唐豪杰对常年坚守于此的老师们有了更深的敬意。“想到很多老师在这里一奉献就是一辈子,而他们所处的环境却远不如我们优渥,这让我肃然起敬。”

三天时间,行程辗转三地,接连开展三场讲座,堪称“急行军”似的送教行程,送教团队还需克服晕车、高反等困难,但身体上的疲惫却被当地老师们的热情与专注驱散。讲座中,台下一双双凝神思考的眼睛、认真记录的笔尖、会意肯定的眼神,无不传递着乡村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渴望与探索的热情。

在这场以课程教学为聚焦的“约会”中,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令唐豪杰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在宜宾市兴文县讲座结束后的一幕。一位约40岁的男教师,在门口静静等候,直到他整理完资料后才上前,诚恳地询问:“唐老师,我能不能加您的微信?”他是位语文老师,他向唐豪杰感慨道,他听过许多新课标解读,但唐老师的解读,却让他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您的讲解让我明白,课标不是用来背诵的,而是要内化成自己的理解。”

这位语文老师的话,让唐豪杰深切地感受到送教的意义。“当我在台上讲述我的理解时,台下的老师们正在借此窥见自身教育教学以及专业成长的方法。”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教育者心中生成了独一无二的解读,这如同为乡村的老师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他们也透过这扇窗,推开了自己对于教育世界的崭新看法。

此行,对于唐豪杰而言,同样收获满满,他不仅汲取了当地老师所传递的精神力量,更见证了教育交流如何如涟漪般扩散,最终反哺自身,成就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双向滋养与成长。

医者仁心暖彝乡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第四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杨代兰,平时的工作日程总是排得“满满当当”,“我们每天不仅要在门诊坐诊,还要兼顾内窥镜操作以及查房。”杨代兰说道,“我们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但她还是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了时间,参加本次的送医活动。她说:“作为一名从事医疗工作的党员,参加各种义诊、对口支援、帮扶,为地方医疗提供帮助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义诊现场,求诊的彝族乡亲络绎不绝。沟通,是第一个需要跨越的障碍,“因为语言不通,哪怕有翻译在旁,但还是难免会存在沟通表达不到位的情况。”这时,杨代兰则会耐心地多解释几遍,“只有多次沟通或者更换更直白的表达、更形象的比喻让他们理解。”而这份耐心,也收获了最质朴的回应,“乡亲们很淳朴,咨询完后都会真诚地道谢,觉得我们去一趟不容易,都很感恩,其实能帮他们解决一点问题,再辛苦也值得。”

杨代兰认为:此行最大的意义,不仅在于能实际解决民族地区群众的问题,更在于“医防融合”理念下的科普宣传。“一次义诊能看的病人有限,但健康的种子可以播撒得很广。我们传递的健康意识、疾病预防理念,如果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让彝族同胞少生病、不生病,才是最大的获益。”

一场关于天空与梦想的启蒙

梦想的起飞,往往始于最朴素的形式。 在香山民族中学,当苗家学子将亲手制作的纸飞机,奋力掷向天空,欢笑着追逐那道小小的弧线时,他们眼中闪烁的是星辰大海,此刻,纸飞机已不再是简单的玩具,而是连接脚下土地与无垠宇宙的“梦想载体”。龙梅感慨:“我们在播撒科技种子的同时,也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与祖国同频共振的情感。”在金阳东山中学,当无人机稳稳降落在一个男孩手心时,时间仿佛停止,他屏住呼吸,双手小心翼翼地接住这个“空中来客”,激动而清澈的眼神里,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惊奇与向往。这一刻,科技的翅膀,已悄然在他心中安装。

而最让龙梅感到震撼的是在布拖中学的教室里,当她将“为何要大力发展航空航天科技?”的问题抛出,一名学生毫不犹豫地起身,用尽力气发出:“落后就要挨打!”的呐喊,龙梅说:“这让我感受到他发自内心的家国情怀,也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那一刻变得无比具象。孩子们的这些反应,便是我们坚持开展此类活动的最大动力。”

作为西南民族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主任、学校飞行器协会负责老师,龙梅此前曾多次到民族地区开展科技活动,而每次对她而言都是一次心灵洗礼与初心回望,“或许播下的‘科技种子’,未必能让每个孩子未来都成为航天人,但只要种子能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让他们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对未来的希望、对国家的热爱,这些努力便有了意义。”

“情暖远山”不仅是送知识与关怀,更在传递一种信念:无论身处何方,有梦想、肯努力,就能追逐远方。

高位谋划 紧扣时代脉搏

“情暖远山”送医送教送科学活动的开展,源于深刻的时代背景与责任担当。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始终强调要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心任务,而农业农村现代化无疑是其中的基础环节和亟待补齐的短板。四川省委、省政府紧扣中央精神,将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摆在突出位置。四川省教科文卫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自身产业特点和资源优势,主动谋划,将送医送教送科学活动打造为服务全省发展大局、履行工会职责的有力抓手。四川省教科文卫工会主席王俊兵说:“我们工会工作也是党的中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偏远山区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

自2023年起,四川省教科文卫工会就持续深入开展以送医送教送科学为核心的“情暖远山”系列活动。

在“送教”方面,依托全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选拔出涵盖中小学以及创新增设的学前教育等全学段的优秀教师,组成精锐“讲师团”,深入民族地区中小学和幼儿园。他们不仅带去精彩的示范课,更传递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

在“送科学”方面,活动邀请省内高校的科普专家,携带自制实验仪器,通过生动有趣的物理、化学等实验演示,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活动现场,科普器材常被好奇的孩子们‘一抢而空’,科学的魅力也在欢声笑语中悄然绽放,激励着他们立志通过学习走出大山,将来回报家乡。”王俊兵回忆道。

在“送医”方面,则紧密结合民族地区实际需求。针对当地的常见病、多发病,组织相关领域的医疗专家,开展专项义诊、健康科普和药品免费发放。不仅直接服务当地群众,还通过对基层医务人员的“传帮带”,提升其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将大城市的医疗新技术、新理念扎根于基层土壤。

而活动不止于“送”,更延伸出“慰”与“扶”。四川省教科文卫工会专门设立了慰问乡村教师和乡村医生的项目基金,每年投入数十万元,按标准向坚守在条件艰苦地区的乡村教师和乡村医生发放慰问金,表达对他们辛勤付出的崇高敬意和工会组织的温暖关怀。“这些乡村教育、卫生工作者的无私奉献,是保障民族地区、偏远山区群众教育权利和健康福祉的坚实基石。”王俊兵说,“未来,我们还计划组织乡村教师、医生参加疗休养、业务培训等,持续关爱他们的身心健康与专业成长,激发他们扎根基层、服务乡土的内生动力。”

“情暖远山”送医送教送科学活动,经过两年的持续推进,不仅直接惠及了大量群众,更产生了显著的带动效应。截至2024年底,在省教科文卫工会的带动下,全省前往民族地区、偏远山区的送科普活动已开展4000多场次,惠及职工群众超80万人次;送医义诊活动开展1500多场,惠及约28万人次。活动品牌“情暖远山”日益响亮,凝聚起全社会关心支持民族地区、偏远山区发展的共识与力量。

“我们不能忘了他们,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是共同享受美好生活。”王俊兵朴素而坚定的话语,道出了送医送教送科学的深远意义。

下一步,四川省教科文卫工会将加大投入力度,精心谋划未来工作,不断拓展活动覆盖范围,丰富服务内容,让更多民族地区的孩子和群众能够更快、更好地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与力量。

“情暖远山”,恰如一股暖流,穿越山川,连接城乡,在送去知识、健康与科学的同时,更传递着携手同行、共筑梦想的时代温度,为四川的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画卷,增添了浓墨重彩的工会篇章。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