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太惠玲: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度提高”目标,为科研人员指明了行动方向---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以基础研究为根基,以应用创新为突破,以科学家精神为支撑,最终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注入强劲动力。
传感器技术作为信息与智能技术的重要支柱,是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的战略性基础领域。我与团队始终怀揣“国之所需,我之所向”的使命感,将继续瞄准载人航天、精确制导等国家重大工程和医疗健康、工农业生产等社会民生领域的迫切需求,聚焦智能传感与光电探测新机理、新材料、新工艺和新器件等底层核心技术,坚持自主创新与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我国光电探测器等关键核心器件从“跟跑”到“并跑”,并最终迈向“领跑”的新阶段。同时,我们将加速核心技术从实验室到产业的快速转化,构建“基础研究-技术突破-产业应用”的闭环创新生态,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支撑。
四川轻化工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符宇航: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是“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全会同时部署“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等重大任务,令人倍感振奋。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作为教育科技工作者,我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紧扣“六个坚持”基本要求,将绿色发展理念深植科研教学全过程,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与科技创新实践紧密结合。
下一步,我将带领团队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一是聚焦清洁能源领域资源协同利用关键技术攻关,深化产教协同,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二是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牵引,持续深化污染防治攻坚与生态环境保护。将个人与团队的学术追求融入国家战略需求,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贡献智慧和力量。
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三级研究员杨燕: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部署令我感触尤深。这既是“十五五”时期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目标,更是科研工作者必须答好的时代考卷,让我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
作为农科人,我深知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支撑, 唯有突破“卡脖子”技术,方能为产业振兴注入动能。团队锚定苎麻产量与品质负相关的基因连锁难题,借鉴多亲本聚合杂交技术,已筛选出多个优质育种材料,成功培育出产量增产5%且纤维细度稳定在2300公支以上的新品种。同时探索饲用、药用等多用途品种,并深化科企融合,推动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
征程万里风正劲,我们将持续勇闯科技“无人区”,聚焦苎麻基因编辑技术攻关,以每一粒种子的突破, 筑牢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