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读大三的蒋科尔作为辅导员助理,在新学年迎来了2025级养老服务管理专业新生。
自从考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养老服务管理专业,蒋科尔结识了很多“忘年交”。最令他念念不忘的,是大二暑期在上海市奉贤区第二福利院实习时遇到的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奶奶。当时,奶奶的老伴在几个月前去世了。她每天仍握着一顶旧得褪色、带着褶皱的帽子,寻找老伴。
如今,越来越多像蒋科尔一样的年轻人,投身“青春养老人”行列,用专业与温暖的链接,为养老行业注入生机与活力。
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培养学生懂运营、会管理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大一新生罗心璐,从高一开始关注老龄化议题。高考结束后,她在翻阅志愿填报手册时,偶然发现养老服务管理专业,于是毫不犹豫地填报了。
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大二学生方康乐目前在一家养老机构文娱部实习,日常主要负责组织老年人的文娱活动,同时帮忙剪辑活动视频等。方康乐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这份成长经历让她对老年人有着天然亲切感。“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变化、社会参与度降低等原因,更容易感到孤单。”她说,“能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情绪价值,是我当初选择这个专业的初衷。”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带头人罗娟介绍,经过多年学术研究积累与“摸着石头过河”实践探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养老服务管理本科专业最终落地。与专科院校侧重护理技能培养的养老相关专业不同,养老服务管理本科专业定位于培养能胜任养老机构运营与管理工作的人才。
围绕这一目标,专业课程设置突出针对性与专业性:学生除了要系统掌握医养康复领域专业知识,还重点学习管理思维与服务伦理,为将来从事相关管理工作进行能力储备。
罗娟介绍,“去年,我们养老服务管理专业迎来首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从就业去向看,超过80%的毕业生选择从事养老相关工作,不少人进入行业头部企业。”
“青春养老人”是一份值得被尊重的职业
怀着对养老行业的憧憬,也带着对已故爷爷的思念,蒋科尔在高考志愿提交的最后一刻,瞒着父母,把原本填报的会计专业改成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其实我父母也认可养老专业有前景,他们比较担心工资低、工作强度大等问题。”在蒋科尔看来,年轻人投身养老行业是大势所趋,“‘青春养老人’同样是一份值得被尊重的职业。”
作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养老服务管理专业的合作实习基地,泰康之家每年都会接收该专业学生,安排他们在管家、活动策划、人力资源、行政等岗位开展实习锻炼。
泰康之家上海分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毛佳杰表示,年轻人沟通能力强,养老专业本科生不仅掌握养老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能在活动策划、心理疏导等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他们的活力为养老社区注入青春气息。
在泰康之家,“90后”工作人员为主体。毛佳杰坦言:“养老行业需要长期深耕和积累,我们希望招募的人员既能具备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优势,又拥有耐心、责任心与爱心,这些都是我们非常看重的特质。”
养老服务是一个“慢热型”行业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25届毕业生张秀娟,目前就职于一家居家养老公司,负责智慧养老系统的搭建与完善。入职3个多月来,她感到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前景愈发清晰,增强了投身养老产业的信心。
“养老服务是一个‘慢热型’行业,需要专业人才和新生力量加持,才能不断发展壮大。”罗娟认为,当前处于快速发展期的养老行业,存在市场鱼龙混杂、人才流动频繁的问题。“行业真正需要的,是兼具市场思维与公益思维,懂管理、能服务、会运营的复合型人才。”
毛佳杰表示,人才缺口是养老服务行业的突出痛点之一。“我们希望让更多人重新认识这个行业,为老人选择机构养老绝非‘不孝’,从事养老工作绝非‘没前途’。”(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