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面高扬的旗帜,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经济发展的第一线,昭觉工会人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诠释担当。
这是一份厚重的答卷,从77.82万元小微企业工会经费的精准返还,到200万元帮扶资金的温暖传递,每一个数字都镌刻着工会人的初心使命。
这是一曲奋进的乐章,从“工哩啦”职工夜校的欢笑声,到三河村教育基地的红色传承,昭觉工会正奏响一曲关爱职工、服务发展的时代赞歌。
四川大凉山腹地的昭觉县,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以“擎旗奋进”的姿态,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用担当书写工会工作的精彩答卷。
五年来,昭觉工会创新实施“136”工作法,实行工作任务清单制,推动工会工作高质高效运行。昭觉县总工会被四川省总工会评为四川省工会系统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优秀集体,连续三年获得凉山州总工会工作考核一等奖,全县工会工作开创新局面、展现新气象、迈上新台阶。

昭觉县职工运动会

全国先进工作者俄木伍呷给职工作先进事迹宣讲
铸魂 举旗定向凝共识,春风化雨润心田
从三河村的双语宣讲到昭觉工会抖音号持续发声,从“格萨啦”职工运动会到省级思想教育基地,昭觉工会以“理论+文化+线上平台”三维发力,让党的创新理论如春风化雨,浸润2.1万名职工心田,凝聚起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理论宣讲,他们把党的创新理论“送入寻常百姓家”。
昭觉工会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团结引领广大职工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五年来,昭觉工会先后开展主题宣讲活动127场,依托各级职工服务阵地,广泛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就业技能培训、惠民帮扶、文体活动、法治宣传等活动100余场次,服务职工群众1.7万余人次。
贴近职工,他们用线上平台打通“最后一米”。
“职工朋友们,工会普惠活动开始了!”在昭觉工会抖音号,播放着“一元购”活动细则。此时,在县城某建筑工地宿舍,农民工阿合木呷一边吃着晚饭,一边通过手机观看。“通过昭觉工会抖音号,我不仅学会了焊工技巧,还抢到了优惠券!”他笑着说。五年来,县总工会通过创建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线上平台,既拓宽了学习培训、传播知识的渠道,又让职工诉求反馈有了便捷通道。“两微一端”线上平台矩阵,已成为连接职工的重要桥梁。
增强凝聚,他们以文化浸润激发职工活力。
2023年“五一”节前夕,昭觉县第一届“格萨啦”职工运动会在县体育中心火热举行。赛场上,来自全县各行各业的职工代表队展开了激烈角逐。特别是在彝族传统摔跤比赛中,选手们矫健的身手引来观众阵阵喝彩。“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这么大规模的职工运动会,感觉特别有意义!”来自哈甘乡的吉伍阿龙率队夺得篮球男子组第一名时兴奋地说。五年来,县总工会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5场次,组织300余名工会干部、职工群众到三河村教育基地接受红色革命教育洗礼。这个基地被四川省总工会授牌为“四川省职工思想教育基地”,已成为昭觉职工精神滋养的重要阵地。
担当 服务大局有作为,攻坚克难勇争先
在技能赛场锤炼“昭觉工匠”,在扶贫车间传递“工会力量”,在产改一线打通“末梢神经”。昭觉工会以劳动竞赛激发动能,以精准帮扶践行使命,以改革攻坚破局开路,在服务大局中彰显工会组织的实干与担当。
技能赛场,他们聚力锤炼“昭觉工匠”。
2024年11月15日,凉山州“电力应急抗灾保供”综合劳动技能竞赛现场,昭觉县总工会选派的选手全神贯注地操作着手中的工具。经过激烈角逐,昭觉县电力公司荣获优秀组织奖,阿米日哈、龙建超、邱志文、刘涛4人获得通用能力赛项第一名。“感谢工会组织的培训,让我有机会站在这个舞台上。”几位获奖者异口同声地说。
五年来,昭觉县以“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为主题,在全县5个行业11个工种开展劳动竞赛10多次,参赛企业8家,参赛职工1000余人次。同时,昭觉工会依托“工哩啦”职工夜校,开设种植养殖、厨师、焊工等课程,培训农民工250人次。“他们通过培训,已经成为相关产业里的行家里手,成为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昭觉县总工会副主席段雯坦言。
脱贫攻坚,他们集结“工会力量”。
在沐恩邸社区扶贫车间,彝族妇女阿呷正在彝绣工坊忙碌着。“工会组织的技能培训让我学会了这门手艺,现在每月能挣不少钱。”她笑着说,“有了稳定的收入,我觉得生活就有了希望。”作为四川省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昭觉县在沐恩邸社区建立了三个扶贫车间。县总工会帮助引导企业采用“非遗传承人+公司+绣娘”的运行模式,通过“订单培训+居家接单”,让绣娘既能在家工作,又能接受专业培训。2024年,彝绣工坊完成订单330万元,取得劳务报酬172万元,绣娘人均月收入2500元以上。这是昭觉县总工会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五年来,昭觉工会坚决打好脱贫攻坚“五大战役”和“十大提升行动”,县总工会先后投入资金50余万元开展精准扶贫。特别是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工会组织建设方面,建成5个社区工会,让工会力量助力农民持续增收。
产改攻坚,他们打通“末梢神经”。
在昭觉县“悬崖村”(阿土列尔村),45岁的海来作莫正在用五彩丝线勾勒彝族特色杯垫上的火镰纹。她手中的杯垫即将发往上海某文创商店。“上个月绣了200个,挣了2500元。”这位来自“悬崖村”的妇女,如今已是资深绣娘。海来作莫的转变,源自工会“非遗工坊+现代农业”的“双轮驱动”模式的深度推进。五年来,从“宁波总部+昭觉基地”的“车间+社区”的运营模式,到创新举办“工哩啦”职工夜校,让“工哩啦”成为工会的金字招牌。昭觉工会认真落实《凉山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围绕四川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千企行动”,有序推进昭觉产改工作,构建完善“点、线、面”结合的良好工作格局。
暖心 织密维权服务网,精准普惠映初心
从建会入会的全域推进,到“工哩啦”站点的暖心服务,从集体协商的权益保障,到“四季送”的持续关怀,昭觉工会织密服务网,做实维权服务保障,用全流程和精准化服务,托起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会入会,他们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回家有门”。
今年8月盛夏的一个午后,快递员俄木子井走进位于县城的“工哩啦”服务站点,接了一杯温水,坐在休息区的椅子上小憩。“以前只能在树荫下蹲着休息。现在到这里,喝水、吃饭、给手机充电,真是太方便了!”他的感慨,道出了昭觉工会的不懈努力。截至目前,全县建成“工哩啦”服务站点8个,其中解放沟公路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被评为四川省最美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全县建成职工之家6个,其中省模范职工之家1个;建成职工书屋4个,其中全总授牌1个。“基层组织全覆盖,会员入会全覆盖,服务站点全覆盖。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更是我们奋进的基础。”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有色果机说,“目前,全县现有基层工会组织153个、会员10913名,基层工会组建率和职工入会率均动态保持在90%以上。其中建成新就业形态工会组织6个,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2180人。”
维权保障,他们用集体协商撑起“权益保护伞”。
9月1日,昭觉县总工会组织召开和谐劳动关系专项行动座谈会。县总工会副主席段雯对集体协商工作进行了部署。这是昭觉工会推动集体协商的一个缩影。五年来,昭觉工会以货车司机、网约送餐员、快递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为重点,发出企业集体协商要约书89份,签订企业集体合同89份,覆盖企业89家、职工2546人。同时,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普法系列活动20余场次,办理职工维权案件3件,帮助解决拖欠工资58.42余万元、工伤(亡)经济补偿金等50.86余万元。
困难帮扶,他们用爱心托举“希望之光”。
8月27日,县总工会联合县关工委、县教体科技局,向56名困难职工(农民工)子女发放助学金5.6万元。刚从内蒙古打暑期工回来的单亲农民工子女阿米约布从工会工作人员手中接过1000元助学金时,眼眶湿润了。阿米约布说:“这笔钱解了我们家的燃眉之急,上大学的费用进一步有着落了。”这是昭觉工会“金秋助学”活动的一个感人场景。五年来,昭觉工会做实困难职工帮扶和“四季送”活动,累计发放帮扶救助金200多万元,救助困难职工400人次,为338名考入高校的困难职工子女发放助学金47.5万元。其中,“春送岗位”招聘会举办7场,配合开展“春风行动”跨地区组织劳务输出547人;“夏送清凉”活动惠及高温作业职工200余人;“金秋助学”圆了寒门学子大学梦;而“冬送温暖”活动,更是让1152名困难职工感受到工会组织的关怀。
此外,县总工会还投入资金25万元,开发职工普惠项目11个,“一元购”“九元洗车”等普惠项目受到职工群众广泛欢迎。建成“妈咪宝贝屋”2个,全县女职工大病保障率达89%。筹集资金26.75万元,慰问劳模155人次,为4名符合条件的困难劳模进行帮扶,发放帮扶资金13.38万元。
面向未来,昭觉工会已经描绘出跨越发展的全新蓝图。
“我们将紧紧围绕工业强州、农业强州、文旅强州战略,以职工群众思想政治引领建设工程、职工群众建功立业创新创造建设工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程、典型标杆的选树培育和示范推广建设工程、工会数智化建设工程这‘五大工程’为支撑点,坚持党对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的全面领导,聚焦昭觉现代化建设的新部署,聚焦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聚焦改革创新的新要求,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优服务,在昭觉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续写新时代工会工作崭新篇章。”昭觉县委常委、县总工会主席普兴胜的话掷地有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这支工会力量,正在续写大凉山深处服务发展的时代答卷,让工会组织的旗帜在昭觉大地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