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假外包”的危害,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单位食堂开放后有多香?“自助偷甘蔗”,热过之后需要冷思考别让“面条厂造飞机”的荒诞剧给低空经济添堵把性格测试当“筛人工具”破坏就业公平环卫所“只招博士”,要把“只”字说清楚广告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317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11-29

别让“面条厂造飞机”的荒诞剧给低空经济添堵

关东客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据11月23日央视财经报道,日前,在短视频平台上,一些主播分享自制飞机过程或驾驶自制飞机飞翔,靠“农民造飞机”“爱好手搓飞机”等标签吸引网友点赞关注。记者在实地探访中发现,一些没有型号合格证、没有生产许可、没有适航许可、没有所有权备案的飞机产品,正暗流涌动地在市场里销售流通。

这种乱象的背后,是低空经济热潮下部分企业的野蛮生长。如今,随着低空经济概念的升温,各类通用航空器需求明显增加。一些企业看中市场机遇,却忽视了安全底线和法律红线。据报道,在山东某地,一家工厂甚至在卖面条的同时,做起了定制飞机的生意,且不讳言自己的产品缺乏资质。这种将飞机当作普通商品来生产和销售的做法,无疑是对公共安全的极大漠视。

航空制造业不同于普通制造业,其产品关系到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正因如此,各国都对航空器实施严格的管理制度。我国民用航空法明确规定,设计、生产、维修民用航空器及其发动机、螺旋桨和民用航空器上设备,应当向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申请领取型号合格证书、生产许可证书、维修许可证书。而这些“黑飞机”相当于在空中埋下了一颗颗“移动炸弹”,无异于拿用户的生命赌利润。

“面条厂造飞机”的荒诞剧,折射出低空经济快速发展与监管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随着通用航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当县域经济试图拥抱航空产业时,很多基层监管部门缺乏航空器认证的专业知识,导致“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困境。

低空经济是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面对此次曝光的问题,各地应举一反三,从制度层面筑牢安全防线。 (据《工人日报》)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