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蜻蜓眼”悠悠“蜀道情”“四月”的音乐故事成都考古中心将于本月底亮相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466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12-16

千年“蜻蜓眼”悠悠“蜀道情”

特约记者邹世进文/图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舞台上,竹林葳蕤,群山叠嶂。绚丽的灯光与舞美营造出美丽的古蜀国村落。村民们在欢快的歌声中翩翩起舞,男种桑女养蚕,一派繁荣的劳动景象……12月14日晚,成都市青白江区原创小剧场版音乐剧《蜻蜓眼》在该区文体中心文化馆综合剧场成功上演。宛转动听的歌声,奔放的舞蹈,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将观众带到远古南方丝绸之路的意境中。观众的心潮随着剧情而起伏,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男女主人公

排练现场导演说戏

出土文物蜻蜓眼琉璃珠

“蜻蜓眼”的由来

2016年10月,成都市青白江区准备在大弯街道双元村的一片荒芜的规划用地上建设物流园区。建设前,按照相关规定,对这片荒地进行考古勘探。这一勘探,竟发现了一个从春秋晚期延续至战国中晚期,年代跨度达200多年的古蜀人墓群。

从古墓的船棺里发掘出了大量珍贵的青铜器、漆木器、陶器等文物。然而,在一个船棺里,考古人员发现了几颗不起眼的蓝绿色琉璃珠,有点像蜻蜓的复眼,中间还有一个小圆孔。很显然,这不是中原的东西,更不是较为偏僻的西南古蜀国的物件。这些琉璃珠怎么会成为陪葬品放置在船棺里呢?经过专家们的反复研究、论证,最终得出结论:这些“蜻蜓眼”是从西域流传到西南地区来的。

早在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之前,西南先民就在崇山峻岭中开辟了一条通向南亚次大陆及中南半岛的民间通道。驮着蜀布、丝绸和漆器的马队从蜀地出发翻过高黎贡山,越过亲敦江和那加山脉到达古印度。中亚、西亚的琉璃、宝石、海贝以及宗教与哲学,也随着返回的马帮进入中国的西南地区。这条古道被称为“蜀身毒道”(蜀国至印度),加之后来的“茶马古道”,被学术界统称为“南方丝绸之路”。

这几颗“蜻蜓眼”的中间都有一个小圆孔, 应该是由绳索串连起来的首饰。这些研究成果和推理引起了艺术家们的极大兴趣,将这蜻蜓眼项链结合南方丝绸之路的背景,创作出了一个凄美悲壮的爱情故事---《蜻蜓眼》。

匠心磨炼出精品

很早很早以前,古蜀国姑娘小月跟随南去的马队来到西域小城,认识了西域小伙库勒。就这样,两个不同民族和地域的年轻人相爱了,库勒送给小月的订定物就是由七颗蜻蜓眼琉璃珠串成的项链。后来,当他们的女儿西娜出生时,一场突入其来的战乱让小月和丈夫、女儿分开,小月将那串蜻蜓眼项链中最大的珠子取下来留在身上,把项链留给了女儿。在战乱中,小月被大火烧伤,她带着一张魔鬼般的面容逃回了故乡的大山中,变成了一个给人占卜的月巫。

20年后,西娜长成漂亮的姑娘,她和父亲跟随西域商队来到古蜀国,以寻找母亲和那第七颗蜻蜓眼。不料途中遇到一伙强盗,危急之中库勒将西娜推下河中逃生,他自己却被强盗抓走。西娜被古蜀国落难王子尊布所救,并将她带回村里……

小剧场版音乐剧《蜻蜓眼》是该区为了文化惠民,继去年底大型原创音乐剧《蜻蜓眼》在成都华侨城大剧院成功上演之后,整合本土艺术资源,将原作进行微调,以适合小剧场演出。经过该区职能部门和剧组全体人员近半年的精心准备,以较高艺术效果呈现在观众面前。

今年10月中旬,该区文体旅游局向区内外音乐剧爱好者发起了参加《蜻蜓眼》排练的征集启事,得到了众多热爱表演,愿意为该区文化事业作贡献的年轻人的积极响应。

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音乐剧专业的杜皓云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启事后,心动了,想抓住这次提升自己机会,以积累舞台经验。当他来到青白江应聘时,工作人员告诉他,因为是文化惠民的公益演出,排练和演出的补贴相当有限。杜皓云肯定地回答道:“我不是奔着挣多少钱来的,主要是想多塑造角色,在排练和演出中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经过考试,他成功获得了饰演男一号尊布A角的机会。

因为剧组人员白天都有各自的工作,排练只能安排在晚上和周末。杜皓云白天在成都市区工作,每当下班后,来不及吃晚饭,随便啃几口面包就挤地铁、赶公交车来到青白江参加排练。排练结束后,他又忙忙慌慌地赶地铁回家。有时排练实在太晚赶不上地铁,他就坐出租车回成都。虽然,杜皓云是音乐剧科班毕业的,但在排练中还是遇到了瓶颈。在尊布带着西娜前往月山寻找月巫的这场戏中,尊布的心理活动极为丰富。在排练初期,杜皓云对人物理解较为片面,演出来总觉得很平,情绪没有层次。后来,他反复观看原剧视频,又在导演的帮助下,一步步深入了解人物内心活动,在不断排练中加深印象,最终把握住了尊布内心复杂地情感。演出中,只见杜皓云饰演的尊布向西娜诉说自己的身世时,那段如诉如泣的唱段,将尊布心中压抑太久的情绪渲泻出来。他冲上观众席唱道:“终于我厌倦杀戮的凶残/最后一次我逃离了战场……”嘶声力歇的喊唱,将落难王子内心的苦痛表现得淋漓尽致,令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饰演女一号西娜A角的薛原是该区实验小学副校长,管理工作和教学任务都较重。但因为太热爱舞台,热爱表演了,当排练《蜻蜓眼》的消息一出来后,她就积极报名参演。由于平时工作繁忙,她经常是排练完还把学校的工作带回家,熬夜工作。为了在台上有更好的身姿展现给观众,她晚餐基本以水果为主,常常夜里饿得饥肠辘辘也只能咬牙坚持。有一次,薛原因感冒引发了声带小结,导致声音沙哑,为了能在舞台有一个很好的效果,她干脆去医院做了声带小结手术,在住院的几天里,她躺在病床上也在默练台词和唱段。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排练,她成功地将一个美丽、善良的西域姑娘展现在观众面前。

排练中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无论是导演、主角,还是跑龙套的群众演员,都以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投入到排练和演出中。他们成功的演出得到专家、领导和广大观众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穿越时光的感动

《蜻蜓眼》的故事在西娜与父母团聚、尊布牺牲后并没有结束。一条古老的“蜀身毒道”在曲折延伸,一路向西。漫漫长路变成漫漫铁路,从青白江发散到四面八方,中欧班列(成渝)的呼啸声由远及近。西娜仿佛从历史深处走来,唱着一首穿越时空的歌:“这条路,到底有多长?多少人又走在路上?时间总让我们渐渐遗忘,却忘不了勇敢和善良……”在西娜的歌声中,尊布在舞台上缓缓行走,仿佛走进一条时光隧道,出来时,已是身穿现代服装的铁路港青年员工,阳光、干练、朝气蓬勃,在温暖的天空下,回应着西娜的歌声。

演出现场,每演完一个段落,观众席里都响起热烈的掌声。掌声是对演职人员辛勤付出的最好褒奖。

观众邓磊在观看了演出后激动地说:“没想到我们成都有如此动人的故事,我被剧情深深地打动了。历史与现实也结合得很好,正如剧中所说‘声声驼铃变成声声汽笛,漫漫长路变成漫漫铁路’,我作为一名成都人而感到非常自豪。”

观众刘和英去年在成都华侨城大剧院观看了《蜻蜓眼》,但此次再次观看小剧场版的演出,也令她激动不已。她说,虽然今天的演出没有豪华、绚丽的灯光布景,更没有现代化的旋转舞台等的视觉体验,但演员与观众离得很近,有时就在观众面前表演,将人物内心情感看得更真切,更能感同身受。“为演员们的精彩表现点赞、鼓掌!”

据了解,小剧场音乐剧《蜻蜓眼》将连续演出10场,让这出天府文化故事传播得更广,更深入人心。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