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更友好  家庭更美好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489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1-14

工作更友好 家庭更美好

四川建设“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初见成效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玫瑰书香读书沙龙活动

电子科技大学将健康工具包送进科研团队

中石油四川泸州销售分公司开设托育托管点

川煤集团华荣能源公司石洞沟煤业公司开展走访入户困难帮扶工作

四川华西集团有限公司声乐协会开课  受访者供图

实习记者黄瑞

在攀钢集团西昌新钢业有限公司的党员活动室里,一场气氛融洽的职工代表大会如期举行。“工作太忙,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没时间照顾”“工作压力大,感觉遇到了瓶颈”,企业工会负责人一边认真听取职工的心声,一边与大家进行深入交流,帮助大家解决实际困难。而这些心声也是当前已组建家庭的职工共同面临的难题。

现实困境:工作与家庭难以平衡

近年来,为改善我国人口结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我国的生育政策不断调整,陆续出台了放开二孩和三孩的政策,但生育率却没有明显上升。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1062万人,创历史新低。

育龄妇女生育意愿走低,究其原因在于生与养的负担---工作和孩子无法同时兼顾。继续工作可能会遭遇用人单位的歧视,被调岗、降薪,职业上升空间受限,甚至面临失去工作的困境;辞掉工作当全职妈妈,全身心照顾孩子,家庭收入会减少,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来养育孩子,同时,全职妈妈可能难返职场,与社会脱节……因此,很多育龄女职工是“不愿生”“不敢生”“生不起”。

在全国总工会组织开展的有关“家庭无偿劳动对职工就业及职业发展的影响”调研中,职工普遍反映家务劳动时间长、负担重、压力大。其中,被调查职工工作日平均家务劳动时长约5.25小时,有未成年子女的职工工作日平均家务劳动时长是无子女职工的3倍多,82%的职工认为工作和家庭间存在着较大冲突,而这样的冲突又多集中在承担家务劳动较多的女性身上。

“工作与家庭冲突来源于职工的角色冲突、工作与家庭边界不清晰,以及因时间的稀缺性导致的时间紧张。”四川大学社会学教授郑莉谈道,双职工家庭中的妻子作为社会劳动参与者和家庭照料主体,其工作与家庭冲突比丈夫大,对个人的健康影响也更大。

解决之道:建设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

“用人单位应保障生育女职工以及其他有家庭责任的职工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以及职业发展机会;在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托管等照护服务……”

去年,一批以“创建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为主题的绘本、宣传挂图出现在各企事业单位,这是全国总工会倡导创建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的一项具体举措。此前,全国总工会已编著出版《创建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指导手册》以指导和帮助用人单位建设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

“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的提出,适时切中了当下传统家庭分工模式转型的痛点,顺应了男女两性职业平等发展的要求,倡导男女共担家庭责任。”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王蓓说道。

“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家庭照护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口生育发展,改善人口结构,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赵莉谈道。

那什么是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呢?所谓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是指通过制定优化的工作制度,发展有利于职工身心健康的工作环境,支持男女职工平衡工作、家庭和个人生活,让职工能在身心健康的状态下投入工作的工作场所。建设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需要具备“六个友好”,即对有家庭责任的男女职工理念态度友好、职业发展友好、生育保护友好、照护支持友好、工作安排友好、职业健康友好。

对于建设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中的核心理念“六个友好”,王蓓认为,这一概念力图在三孩政策下多维度、全方位、分阶段地减轻职工生育焦虑、缓解职工照护压力、提升职工家庭福祉,这不仅是维护职工权益思维方式的全新转变,也是人本思想在劳动用工领域的深刻体现。

“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作为一个新兴概念,此前更多是一种民间愿景,如今由职能部门印发“指导手册”,一方面代表了官方态度,另一方面也大大提高了落地施行的可能性。一时间,全国各地掀起了建设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的浪潮。

首次探索:寻找四川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

去年3月,为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推进落实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政策,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高质量发展,四川省总工会、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全省首次开展了“寻找四川省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活动。

活动吸引了众多用人单位的目光,全省各地各系统通过自主申报、自下而上推荐报送了上百家用人单位,经过综合评审,择优表扬首批“四川省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40个。记者实地探访了多家受表扬的用人单位,了解其推动建设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中的经验做法,以期为更多用人单位建设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提供鲜活的样板。

途径一:助力职工职业发展

烟支卷接、小盒包装、整箱进库……在四川中烟什邡卷烟厂卷包车间里,一批批高质量的卷烟产品“走”下生产线。这流程背后,王晶作为一名工艺员,是这一道道生产流程的“把关者”,关乎着卷烟产品的质量。

2011年,王晶通过招聘考试成为什邡卷烟厂卷包车间的一名操作工。2014年,王晶怀孕了。由于一线车间时常需要通宵上夜班,王晶便向公司申请了上长白班,“白班会相对轻松一点。”3个月后王晶又被调到了综合管理室,协助办公室处理一些日常工作。7个月后王晶的工作进一步减轻,待产前15天她申请了休产假。在休完产假和哺乳假后,王晶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并很快收到了公司发放的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也有职工不打算休哺乳假,这样每天会有一个小时的哺乳时间,可以去妈咪宝贝屋哺乳。”王晶介绍道,公司的妈咪宝贝屋有空调、沙发、婴儿床、尿不湿和储物柜等设备,定期有专人打扫,环境非常的安静和温馨。“俗话说‘一孕傻三年’,我就怕生完孩子工作跟不上了。”这令王晶十分担忧。好在公司有规定,无论哪个岗位,离岗超过一定的时间都要进行相关培训。返岗当天,王晶就参加了线下的安全和技能培训,这些培训均由专业的师傅教授,并且有相应的课时要求。一个月后,王晶通过了结业考试,顺利返岗。

返岗不久后,王晶又不断地提升自己,参加了公司的很多培训,“厂里很重视专业技术的提升,除了定期派员工到别的单位学习,车间也会组织相关培训。”在“师带徒”机制的帮助下,王晶顺利考取了中级技能等级证书,这也成为未来升职加薪的“筹码”。

“跟厂里男职工比,我学起来有些吃力,但我很渴望在技能上有提升。”于是,在每年的员工座谈会上,王晶提过最多的需求就是多开展技能培训。

据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工会副主席刘敏介绍,近年来,四川中烟开展线上线下专业培训、职工讲堂、报告宣讲等超过1500场、累计覆盖2.5万人次。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晶的积极进取终于得到了回报。2019年,卷包车间首次成立工艺组团队,急需招聘5名工艺员。在经过严格的笔试和面试后,王晶凭借过硬本领顺利成为了一名工艺员。目前,王晶还是公司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一名成员,“跟着这些大师学习做项目,很锻炼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对我帮助很大!”王晶兴奋地说道。

从王晶的职业成长轨迹中可以看到,公司严格落实关于产假、哺乳假等的规定,产前人性化安排工作,产后提供返岗培训,让生育女职工享有平等的职业发展机会,做到了对职工职业发展友好和生育保护友好,这些都是她“敢生”孩子的底气,也是她坚定地选择公司的原因。

途径二:守护职工身心健康

健康是职工愉快生活和工作的基础。为了解决老师们因工作繁忙无法走进健身房锻炼的难题,电子科技大学校工会将运动健康工具包送进了科研团队。“在办公室就能开展健身活动,提高自身免疫力,老师们将以更强健的体魄投入到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研究中心教授黄洪钟满意地说道。目前,校工会已为25个团队、400余名教职工普及健身知识、传授运动技巧及使用运动器材的方法。

这只是电子科技大学关心关爱教职工身体健康的众多活动之一。学校还每年组织教职工体检;引进国际领先健康风险评估系统(HRA),可对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做到预警;推进与学校附属医院合作,构建更加良好的校院互动平台,为广大教职工提供医疗服务、健康讲座、健康咨询等,为教职工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工作负荷过大、职业竞争加剧、人际关系压力等,使职工在工作过程中面临着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成都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兼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芸帆指出,长期积累的慢性压力可能会导致焦虑、失眠,甚至抑郁的情绪出现,严重者可能导致自杀,慢性压力带来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医生面对这样的患者感到紧张和不安是正常的。”在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职工之家”里,一场探索医患关系的特殊“心灵之旅”---巴林特小组活动正在开展。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十余位医务人员围坐在一起形成闭合圆环,倾诉近期工作中遇到的不愉快的经历和心理困惑。医院还组织心理专家为员工开展“情绪与压力管理”“今晚让我们一起睡个好觉”等主题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同时筹建职工心灵驿站、开办线上线下正念减压班……这些活动好评如潮,提升了职工的积极情绪,培养了乐观向上的心态。

为了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让职工愉快工作、健康生活。四川华西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了集团职工文体协会,开展读书征文、合唱朗诵、球类比赛等活动,利用重要节日开展职工家庭关爱活动,并打造一批集“职工书屋”“职工运动中心”“休闲茶歇区”于一体的服务阵地,有效地满足了职工的差异化需求,让职工舒心满意的笑容在“家园”里盛开绽放。

用人单位作为劳动用工主体,职工的健康是其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保障职工身心健康是其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无论是为职工购买保险、组织体检,还是设立心灵驿站、建立职工之家,为职工营造支持性和舒适性的工作环境,都是用人单位对职工职业健康友好的具体体现,这也是用人单位建设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的重要举措。

途径三:解决职工后顾之忧

“老师,你快看,我成功啦!”中石油四川泸州销售分公司的酒城宝石花托育托管点传来阵阵欢声笑语,老师正带着小朋友们做搭积木的游戏,公司员工李燕林看着5岁的女儿玩得不亦乐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李燕林是双职工家庭,夫妻俩都是下午6时才下班,而孩子的幼儿园下午4时就放学,孩子只能由家里的老人来接送。但前段时间,老人身体不适,不能接孩子回家了。无奈之下,李燕林只能让幼儿园校车把孩子送到公司。“公司毕竟是工作的地方,孩子呆着无聊,也容易影响同事工作,不是个长久的办法。”这让李燕林头疼不已。

“托育难”“接送难”,这是许多双职工家庭面临的较为突出的难题。除了李燕林,公司工会通过调研了解到有275名14周岁以下职工子女在寒暑假、节假日和周末期间缺少家庭看护,有较强的托育托管意愿。为解决员工急难愁盼问题,公司利用位于机关大楼一楼的职工之家建设职工子女托育托管点,拓展了幼儿托育区、学生学习活动室等功能。“托育托管点向企业员工子女免费开放,配备有两名专业看护保育人员,配有室内监控,提供儿童套餐。”据企业工会副主席李仕介绍,托育的形式非常多样化,采取预约制,希望能帮助职工解决子女托育难题。

中石油四川泸州销售分公司为职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托管等照护服务,不仅解决了子女照护问题,还为孩子创造了积极向好的成长环境。孩子开心,职工放心,实现了用人单位对职工的照护,助力职工更好地平衡工作和家庭责任。

川煤集团华荣能源公司石洞沟煤业公司地处偏远山区,离城镇较远,公司规定居住旺苍县城的职工可在周五提前半小时下班,居住广元的职工则可提前1小时下班,以便职工能在饭点前赶回家与家人相聚;在得知职工何丽娟的父亲去世、母亲生病瘫痪在家后,公司积极开展困难帮扶工作,为她重新调整工作岗位和工作时间,以便抽出更多时间照顾患病的老人;公司还规定职工若家中遇到急事需要立即外出的,通过电话或短信方式向审批领导请假,事后按规定完善请假手续即可……公司多措并举,提升职工安排工作的自主性,帮助职工更好地履行照护家庭的责任。

展望未来:多方参与构建和谐社会

工作和家庭是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两翼,两者缺一不可。建设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一方面有助于职工更好地兼顾家庭生活、履行照护责任,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有利于用人单位提高生产效率,吸引并留住职工,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助力用人单位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从根本上说,建设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是一件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情。

目前,推动建设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这项工作刚刚起步,用人单位在实施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困难。例如,“作为建筑企业,我们的职工遍布全国乃至海外,基层职工服务阵地覆盖面还不够广泛。”华西集团工会副主席李海深谈道。此外,没有细化的标准规范,很多用人单位想建设却不知如何建设。再如,受用地性质制约,厂区无法建设托育机构。还有,受生产工艺流程限制,弹性上下班等灵活工作方式实际上很难实现等等。

推动建设家庭友好工作场所,事关用人单位发展,事关千家万户,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这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政府、工会、用人单位、职工各方协调配合、积极参与。

目前,提出建设“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更多是自上而下的政策倡导,政府若能广泛收集一线职工在平衡家庭和生活方面的需求、了解用人单位在建设过程中的困难,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更有利于破除用人单位在既往建设过程中的痼疾。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若能充分发挥集体协商的基础性作用,参与用人单位建设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的各项制度的制定、实施和监督,将更有利于这项工作科学、稳步和持续地推进。

用人单位和职工作为建设“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直接的参与者,应当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用人单位首先要把解决广大职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用人单位应制定帮助职工平衡工作和家庭责任的目标、方案和具体措施,建立健全为职工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并将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转化为实际行动。职工既是受益者,也是实践者,应当主动参与用人单位的民意调查,及时反映在平衡工作和家庭责任方面遇到困难;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学习,切实提高个人职业能力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信随着建设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政策的落地落实,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会不断提升,用人单位的凝聚力会不断增强,社会也会更加和谐美好。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