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兔迎春岁月新  工匠贺岁万家福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495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1-21

玉兔迎春岁月新 工匠贺岁万家福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编者按:

虎年落下帷幕,兔年即将登场。这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的春节,也是烟火气回归的春节,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新年新气象,新年新愿望。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11位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四川工匠也有自己的新春祝福和展望,为此,本报特推出特刊,对话11位川籍工匠,通过他们的事迹,向各位读者送去新年祝福,传递新年正能量,愿新一年大家充满新希望,拥有新生活,恭祝大家新春快乐,兔年吉祥!

“兔”飞猛进

孵化更多高技能人才

姓名:潘玉华

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高级技师

新春展望:依托工作室开展技术攻关、技能创新、人才培养等工作,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

记者王旭

“因工作而疲惫、因疫情而静默、因疾病而离别。”潘玉华感叹道,2022年对她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不仅经历了艰苦的科研技术攻关、特殊的“防疫泡泡”工作模式,更经历了亲人的离去,但也有满满的收获,“去年是工作室成立以来,各项成绩最佳的一年,还突破了一些‘卡脖子’技术,令人记忆深刻。”

身为大国工匠、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办人,潘玉华承担了重大科研技术攻关任务。“印象最深的就是某研发项目相关产品的技术攻关。”潘玉华说,所攻关产品材质此前她从未接触过,无论材料特性还是要求精度、装配难度都是全新挑战。重重困难反而激发了潘玉华的斗志,经过和工艺技术人员的交流,反复摸索,她终于突破技术难关,为该产品的工艺研发和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了装备制造产品质量和成熟度的提升。

除致力科研攻关与技术创新外,潘玉华还有两个重要任务,即人才培养和工作室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孵化器,企业亮丽名片的展示窗口,是潘玉华对工作室的定位。“实”,则是她对工作室工作的要求。

“去年工作室新增了4名高级技师,11名技师,成都市五一劳动奖章、成都市技术能手各一名。另外还有9人在国、省、市级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奖。”潘玉华言语中充满自豪。

2022年,潘玉华还获得技能人才最高荣誉---中华技能大奖,再次当选了四川省人大代表、四川省机电冶煤工会兼职副主席。

2023年,作为中国国防邮电工会“电气互联”工匠学院及四川省机电冶煤工会“电子信息产业”工作室联盟主任委员,潘玉华将组织开展技术交流与培训活动。此外,她继续依托工作室开展技术攻关、技能创新、人才培养等工作,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助力社会和企业高质量发展。

大展宏“兔”

从业16 年保持“零次品”纪录

姓名:文小山

单位: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新春展望:切实解决“卡脖子”的生产技术难题,继续做好职工技能培训。

实习记者黄瑞

在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东汽工艺实验室里,数控车工文小山正一丝不苟地加工机械拉伸螺母,该螺母将用于链接汽轮机上下缸体,比传统螺母更精细可靠、利于拆卸。

从业16年以来,文小山一直保持着“零次品”的纪录,他设计的复杂型线专用机夹式铣刀让加工效率提升了3倍;设计的机夹式轮槽拉刀每年节约制造费用1000余万元;领衔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申请专利达56项……

2022年5月,文小山荣获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回看他的履历,这一荣誉的获得并非偶然---21岁取得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数控车工组第二名,22岁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30岁领衔“文小山技能大师工作室”被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3岁被评为“四川工匠”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高技能人才。

“2022年可以用激动、振奋和幸福来概括。”回顾这一年,文小山思索片刻后说道。

“我们见证了整个数字化进程带来的制造技术的变革,令人激动!”文小山说,随着公司智能制造转型步伐越来越快,他和团队仅用了半年多时间就打造了国内首个叶片加工无人车间黑灯产线和绿色高效焊接数字化车间。同时,打造的国内首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也即将进入工程应用阶段。

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文小山压在肩上的担子并不轻松。“新的一年,我将带领工作室致力于公司新产品制造技术攻关、高效加工工艺的研究与应用等,切实解决‘卡脖子’的生产技术难题,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文小山说,“同时,继续做好职工技能培训,开展好‘师带徒’工作,不断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

贡献“兔”出

三十年不变的匠心传承

姓名:李小刚

单位: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钢结构事业部车体班冷作工

新春展望:攻克更多工艺难题,做好资阳地方企业本工种的技术指导和培训,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多作贡献!

实习记者张宸菱

“这是我们最近正在组装的DF8B型内燃机车。”2022年12月29日,在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车体组装车间,身穿蓝色工装,头戴黄色安全帽的李小刚停下手中的活,对项目进度如数家珍。

李小刚是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全国技术能手。2023年,已经是他与机车打交道的第30个年头。30年来, 李小刚扎根一线勤学苦练,从初出茅庐的学徒,一步步成长为技能专家、骨干力量。2019年,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四川省李小刚冷作钣金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2021年,李小刚被授予“四川工匠”称号……荣誉相继而来,李小刚深感责任重大。

2022年,李小刚在一线保障生产进度的同时,带头参与公司全面质量提升工作中。最忙的时候,一两个月休息不了一天时间。“但能做出自己满意的产品,看到亲手组装的机车奔驰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心中的那份成就感是实打实的。 ”李小刚感叹道。

回顾过去的一年,充实是李小刚最大的感受。夏季高温导致限电,李小刚与同事们夜间开工、通宵奋战;疫情反复,他们将行军床搭进了办公室闭环生产;人员紧缺,李小刚苦钻技艺,提高作业效率,毫无保留地培养人才。功夫不负有心人,2022年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保质保量完成了240余台机车生产任务,创造了近12年以来的最高纪录,李小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能给过去一年的自己打个八九分吧。”对李小刚来说,新的一年将继续以工匠精神谱写崭新篇章,“希望2023年能够更进一步,攻克解决更多技术上的难点卡点,做好资阳地方企业本工种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多作贡献!”

动如脱兔

为川藏铁路建设加速

姓名:郭平

单位:四川诚正工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新春展望:2023年,作为一名工程测量人员,要认真做好每一个工程项目测量,为项目加速推进、添砖加瓦做好服务,贡献自己的智慧和青春。

记者向晓文

1月3日,新年伊始,擅长精密工程控制测量和高速铁路控制测量的中铁二局四川诚正公司工程师郭平,再次来到川藏铁路的建设工地,全力为14776米的拉月隧道和12801米的芒康山隧道加速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郭平和队员为了建设好川藏铁路,有时,一上山就是一天,风吹霜打、日晒雨淋,下午四至五时吃午饭是经常的事;有时,在隧道内测量工作12小时以上,靠着隧道边墙就睡觉,背着仪器在灌木丛林里穿行,随时可能跟马蜂、毒蛇打交道。即使外部条件再艰苦,郭平都未曾动摇过对工程测量工作的初心,他常说:“成功没有捷径,唯有踏踏实实把工作做好。”

刚从川藏线工地下来,郭平又为成渝中线高铁建设奔走着,因为在这里,中铁二局要承建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全长十余千米的蜀安高铁隧道。“这在中国高铁建设中,技术要求和难度,都是不多见的。”郭平说,为确保测量工作顺利完成,他们一有空,就往工地跑,一去就待十余天,在规定时间内,为测量工作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翻开笔记本,2022年里,郭平参与到中铁二局承建的50个公路、铁路项目,很好地完成了测量工作,为加速推进工程项目建设贡献了自己的智慧。

从业30年来,郭平有幸参加了上百条大大小小的铁路公路建设、完成了“一带一路”代表工程(如尼泊尔引水隧道、中老铁路友谊隧道)等300多个重点工程控制测量,也荣获中国中铁工匠技师、中国中铁郭平测量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我见证了中国铁路从时速60公里到最高480多公里、‘四纵四横’铁路通道和六大城际快客系统的构建并参与其中,日渐清晰的‘八纵八横’铁蓝图正在我们这些中国高铁建设者们手中绘就,如箭飞驰的高铁正串联起神州大地!”郭平信心百倍地说。

谈“兔”不凡

践行“人民电工”诺言

姓名:董青迅

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成都供电公司

新春展望: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新的一年要立下高远的志向,并为之不懈奋斗。

实习记者曹童童

1月17日,在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成都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中心内,“四川工匠”董青迅正在进行设备的检测校准工作。作为电气试验四班班长、电测专业技术带头人,董青迅在日常工作中好学多思,始终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优化电网服务水平。

从入职到现在,董青迅研发设计的创新成果已有10项,通用信号智能变送器、智能过负荷继电器、智能变电站同步性测试仪……这些可以解决日常工作痛点的发明创新,已应用在各大工作现场,服务生产实际。

“创新项目必须要为实际服务。”这是董青迅反复提到的一句话。2022年,董青迅更是取得了新突破,自主研制出油浸式变压器光纤温控器,行业内首次采用光纤光栅技术测量变压器油面温度,将测量精度从2.0级提升到0.2级,引领温度测量技术迈入数字时代,极大提升了电网运行监控能力,可在极端天气电网重负荷运行期间的保供电工作中发挥巨大作用,创新之路越走越宽。

“同时,2022年也是艰苦奋斗的一年,尤其2022年7月至8月,在最高气温、最少降雨、最大用电负荷的极端情况下,白天我们争分夺秒地安装备用主变,来提高我们的电网带载能力,满足民生用电需求;在夜间、在周末,我们开展隐患排查、安全巡视、抢险抢修等工作,保证电网设备运行不出问题、不产生计划之外的停电。”

谈及过去一年印象最深刻的事情,董青迅说:“经过努力,我们电网检修人最大程度地保住了电网安全、保住了民生用电,打赢了保供战,这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也是我们对于‘人民电工’这个诺言的践行。”

新春到来之际,董青迅也给自己定下了新目标,“新的一年,希望能通过技术创新解决更多检修工艺中的难题,为构建更加安全可靠的电力系统作出贡献!”

前“兔”无量

争获骄人成绩

姓名:冯攀龙

单位: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新春展望:新的一年,争取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获得骄人成绩,并培养出更多航空青年人才。

实习记者  黄瑞

在2022年11月举行的珠海航展上,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各类型飞机再一次让世界各国眼前一亮,尤其是当歼20飞机呈四机编队划破天际的时候,更是引发了国人强烈的自豪感。在中国航空事业腾飞的道路上,航空工业成飞集团也留下了一连串的足迹,有力推动了空军装备和航空事业的跨代升级。

来自成飞集团的成都工匠冯攀龙是一名飞机铆装钳工,8年以来,他像一颗螺丝钉,紧紧地铆在岗位上。 从2015年新员工培训结业考试取得第一名,到2018年第六届四川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飞机铆装钳工比赛第一名,再到成飞集团“冯攀龙青年创新工作室”挂牌,如今,冯攀龙不仅是一名铆装钳工,还是新学员的实操老师,协助公司开展技能培训,承担起了技艺传承的重任,努力将自己的经验和技能传授给更多的技能人才。

“2022年是充实且充满挑战的一年。 ”在“冯攀龙青年创新工作室”正式挂牌后,2022年初,15名青年技能型人才通过选拔分配到工作室,由冯攀龙领头开展持续性的训练与培养工作,“工作室项目的开展,于我而言是新的起点,是传承,也是一份责任。”

2022年9月成都实行全域静态管理期间,一群身穿蓝色工装服的人们,骑着电动车拖着行李急冲冲地赶往车间,冯攀龙也是其中之一。“通知闭环管理后,几乎所有的同事都默契地决定返回车间工作。”这些画面都清晰地烙印在冯攀龙的脑海里。“大家都是‘逆行者’,为了航空事业,每个人都克服了很多难题。”冯攀龙动容地说道。

面对新的一年,冯攀龙满怀期待地说:“我将继续苦练本领,提高技能,争取在今年的全国技能大赛中取得骄人的成绩。同时利用工作室平台积极创新,培养出更多的航空青年人才!”

兔年大吉

希望能取得好成绩

姓名:刘毅恒

单位:雅安市芦山县大自然金丝楠展览馆

新春展望:兔年大吉,阖家欢乐,一年更比一年强。

记者雷琰

1月5日,雅安市芦山县根雕文化产业园街道两旁挂满了红灯笼,节日的氛围格外浓郁。“设计方面还要再思考,要多注意细节。”“四川工匠”、芦山县大自然金丝楠展览馆馆长刘毅恒在工作室忙碌着,他手中的电话就没放下。“年后就要去参加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大赛。我们正着手带两件作品去参赛,希望能取得好成绩。”谈到筹划的作品,刘毅恒眼中闪烁着光芒。

48岁的刘毅恒出生于木雕世家,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氏木雕传承人。从小对木雕文化耳濡目染的他,对雕刻始终专注如一,为每件作品都赋予了极高的艺术性和动人的感染力。在大自然金丝楠展览馆的红色木雕馆,展示了30多件传承革命精神的作品,该系列被刘毅恒誉为“2022年最自豪的作品”。

“为庆祝党的二十大召开,我带着工作室十多名成员从2021年便开始设计、雕刻,把红军长征中可歌可泣的故事凝聚到每一件作品上,传承红色记忆,彰显信仰力量。”刘毅恒告诉记者,如今,大部分作品都捐赠给了地方政府和博物馆,以此感念党恩、感激国家、感谢人民。

刘毅恒一直坚持让金丝楠展览馆为党员、群众、学生等免费开放。 每当有参观的人员询问创作背景时,刘毅恒总是兴致勃勃地与其分享。他不仅能化腐朽为神奇,更在授人以渔、培养人才。

为了传承刘氏木雕技艺,刘毅恒从1998年办厂至今,已带徒传艺372人,培训雕刻技工1676人,并免费提供食宿。他们当中有的自行办厂开店,有的成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 “能够带动大家自立自强,把传统技艺发扬光大,这是我的分内事。”刘毅恒谦虚地说道。

进入2023年,刘毅恒满怀期待:“希望我和团队不断开拓创新,攻克更多木雕工艺难关。在新的一年,创作更多具有正能量、时代性、冲击力的作品。”

奋发“兔”强

学贵恒技重行

姓名:赵洪波

单位: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

新春展望:新的一年,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每天都能看见更加充实的自己,聚沙成塔!

实习记者曹童童

1月9日,在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油气销售中心输气大队新场输配气站内,赵洪波正在进行输气管道例行巡检,作为一名“四川工匠”和集输专业首席技师、特级技师,他始终在实践中打磨专业技能,“‘学贵恒、技重行’,技师的坐标永远在现场,在解决生产难题的路上。”

“2022年西南石油局全年生产天然气84.0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创造了历史新高。 ”赵洪波讲述道,“去年最骄傲的事情, 就是我所在的工作室被评为四川省‘十佳’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赵洪波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 成立于2012年,为十年累计平稳安全输配天然气破500亿立方米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输送天然气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9425万吨, 为四川省经济绿色和谐发展、治蜀兴川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该工作室拥有48项创新成果,29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国家发明专利,另有8项成果已获专利申请受理。工作室成立后,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降本创效累计1.5亿元。同时充分依托省级工作室平台,通过持续探索“线上+线下”培训新模式以及“引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加强天然气开发的人才梯队建设,提升技术人员专业水平,为四川省天然气产业发展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作为中国石化最大的天然气生产企业的产业工人,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新的一年,我将继续坚守在天然气输配一线,带领团队弘扬工匠精神;同时将抓好技能人才梯队建设,助力川渝经济圈建设,为美好生活加油,为祖国建设壮气。”谈及2023年的目标,赵洪波坚定地说道。

扬眉“兔”气

做世界一流药企

姓名:朱仲强

单位: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新春展望:攻坚克难、再创佳绩,着力推进科伦药业高质量发展,为其迈向世界一流药企而努力奋斗。

记者  张杨

他从机电一体专业专科毕业,跨界自修药学本科,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公司多室袋生产技术的领军人才;他带领团队,打破国外垄断,研发成功多室袋,让药价比进口产品低了三分之二。他,就是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新都基地多室袋车间技术主任、制药工程师、四川工匠朱仲强。

1月10日,在该公司的肠外营养多室袋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伴随着流水线上自动化机器紧张而有节奏的作业声,一袋袋输液产品从传送带缓缓送出,工作人员正在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查。

朱仲强从事多室袋生产技术工作19年,取得110项专利,主导突破多室袋关键弱焊技术,突破国外设备封锁,自主研发设备,攻克材料难关,掌握核心技术,实现产品成功上市,让多室袋生产技术从落后国外30年到如今国际领先水平,获得2016年成都市职工技术创新成果特等奖。他本人也成功获得“四川工匠”、成都市劳动模范、“成都市百佳职工创客明星”“成都工匠”“香城工匠”等称号,同时他也是成都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7年被评为科伦药业“多室袋生产技术领军人才”。

2022年,朱仲强和同事一起,圆满完成了公司各项任务,创新工作室也取得了8项专利授权等丰厚的成果。朱仲强告诉记者,未来公司将陆续上市更高端、多规格的多室袋产品,依靠更多样的产品、更严苛的质控标准和更高的性价比,实现“肠外营养精准治疗,从科伦开始”这一宏伟目标。

“2023年,我希望最大化地发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作用,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在多室袋生产技术方面,我将继续发扬工匠精神,攻坚克难、再创佳绩,着力推进科伦药业高质量发展,为其迈向世界一流药企而努力奋斗!”朱仲强说。

“兔”故纳新

让文物重器重焕光彩

姓名:郭汉中

单位: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新春展望:新的一年,希望清理完更多文物,让它们跟大家见面。

记者杨诚波

1月5日,当记者在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保护和修复中心初见郭汉中时,他正拿着一把竹签和小刷子,轻轻刷去一件青铜尊上的泥土。

郭汉中是土生土长的广汉三星村人,从小就在发掘现场附近玩耍,才有了“用泥捏文物”的经历,后来跟随三星堆第一代修复大师杨晓邬学艺,也注定了他一辈子与三星堆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16岁开始,他就一直从事三星堆遗址文物修复工作,也有幸参与了最新一轮三星堆遗址考古和新出土文物的提取、保护修复工作。在数千个日夜里分类、拼合、焊接、雕刻……共计完成修复了6000余件文物。30多年来共修复文物6000余件,参与了三星堆1、2号祭祀坑的文物修复。他和师傅杨晓邬用几近绝迹的手工活儿,让三星堆1号神树、2号神树、青铜大立人、铜戴冠纵目面具、青铜神像、青铜金面罩等这些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重器重焕光彩。

三星堆博物馆里展出的1号神树是三星堆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1986年从二号坑出土时,由于树很高, 已断裂成200多件残件,又长年被土层夯实,变形尤为严重。当年10月,残碎的青铜神树被装进纸箱放入货车,送进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这棵神树就是杨晓邬和郭汉中众多修复件中的一件。怎么修复?郭汉中和杨晓邬用了一个笨办法---根据文物的大致形态,将树干、果实、鸟等的残件分门别类清理,再一件件将文物断裂的茬口进行拼对……就这样,两个人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让“粉碎性骨折”的神树重新“枝繁叶茂”。

“新的一年,我希望能够修复更多三星堆的文物。既然干上了这一行,就有责任让三星堆的珍宝能够以惊艳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郭汉中感叹道。此外,郭汉中也希望能带好学生,“只有更多年轻人参与,才会有更多‘医生’为文物保驾护航。”

励精“兔”治

守护网络家园安全

姓名:张波

单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智能云网调度运营中心

新春展望:继续承担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维护网信安全主力军的职责使命,全面落实中国电信“云改数转”战略,为打造服务型、科技型、安全型企业保驾护航。

实习记者张宸菱

1月1日,2023年第一天,张波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查看最新的漏洞检测报告。自2010年开始从事网络安全工作以来,不论是在外旅游出差,还是休节假日,电脑不离身,每天学习网络安全最新研究成果,时刻关注系统漏洞情况,已经成为他的习惯。

2010年,国内网络安全处于起步阶段时,张波成为四川电信最早一批投身这一领域的安全卫士。从事网络安全工作10多年来,张波从初出茅庐的新人,成长为四川省工业互联网专家,先后获得“四川工匠”、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从孤军奋战,到带领40余人网络安全铁军团队,张波创新工作室的发展史也见证了四川电信网络安全工作逐步实现“制度化、标准化、流程化”的历程。这些年来,张波带领团队保障了公司网络安全事故“零发生”,完成22次国家重要通信保障,多次获得四川省网络安全竞赛团体和个人第一名。

2022年,张波和团队再度取得了一项重要的成果---用8个月时间,将行业首创的云网融合网络安全产品魔盾成功研发面世,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网络安全SaaS服务和定制化的纵深防护能力。张波和团队成员在那段时间里,不分昼夜加班加点,齐心迈出了网络安全产品化的一大步。这股“拼劲”在张波创新工作室蔚然成风,也是张波始终以身作则,引领传递给团队成员的“工匠精神”。

“网络环境瞬息万变,2023年,我们肯定还会面临着很多挑战,但大家不断开拓、勇于攻坚,一定能在网络安全领域内做出更多成绩!”张波信心满满地说道。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