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聚职工正能量  奏响时代主旋律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516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2-22

网聚职工正能量 奏响时代主旋律

2023年川工时评笔会优秀作品选登(上)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编者按:

2月15日至17日,四川工人日报社在成都召开了2023年川工时评写作培训会,特别邀请了中工网副总编郭振清前来授课。来自我省各市州工会系统的42名作者参加了此次培训会,他们共提交了39篇作品,这些作品涉及面广,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在职工思想引领上作出了贡献。其中两篇已被中工网采用,本报从今日起,将陆续刊用笔会优秀作品。

发现美,崇尚美,弘扬美

冯子松

近日,四川省总工会寻找“最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主题活动圆满落幕,活动表彰了新就业形态劳动领域的50位最美职工,有最美货车司机罗清、最美快递员刘琼、最美网约送餐员王柯皓、最美网约车司机罗崇钊……他们的“美”,在工作生活的每个时刻、每个角落感动着我们,也鼓舞着我们、引领着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奋勇前行。

诚如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所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些身边的劳动者之“美”,需要我们用“慧眼”去寻找、去发现,需要我们用“慧心”去崇尚、去体味,更需要我们用“慧行”去传承、去弘扬,去筑牢新时代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我们需常开善于“发现美”的慧眼。奋进新时代,我们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时代风尚,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蔚然成风。当以“中国梦·劳动美---凝心铸魂跟党走团结奋斗新征程”为主题,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大劳模工匠、最美职工、五一劳动奖、职业道德先进典型等选树宣传,坚持用身边的典型感召职工、鼓舞职工,在广大职工群众身边树立起可信可敬的模范,比学赶超的榜样。

我们需常怀乐于“崇尚美”的慧心。奋进新时代,我们需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增强文化自信、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需要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需要不断熔铸崇尚劳动之美、奋斗之美的慧心。我们当奋力履行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努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持用高尚的精神引领职工、塑造职工,在广大职工群众心中屹立起追求劳动美崇尚劳动美的精神丰碑。

我们需常修利于“弘扬美”的慧行。奋进新时代,我们需进一步丰富拓展和做大做强职工群众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形式载体。坚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广泛深入开展劳模工匠主题宣传宣讲活动教育职工;坚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全面开展职工群众劳动和技能竞赛提升职工;坚持“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力培育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陶冶职工……要引导带动广大职工在自觉发现美、崇尚美的基础上,学习美、传承美、弘扬美、践行美,坚持用火热的团结奋斗实践提升职工、凝聚职工,不断铺就向善向美的中国式现代化康庄大道。

别让求职年龄门槛年轻化“辣眼”

攀枝花  杨成

据媒体报道,在多个招聘平台上,一些企业将30岁作为招聘年龄上限,比如某银行招聘客户经理,要求年龄30岁以下……设置30岁入职门槛的企业如此之多,这让不少人感叹和焦虑,“职场35岁危机提前了。”

此篇报道一经刊出,就引发网民关注。在当今社会老龄化加深的背景下,求职年龄门槛年轻化太“辣眼”,全社会招聘需坚决反对年龄就业歧视,缓解“年龄焦虑”,为求职者破解入职门槛年轻化的难题。

职场中,35岁的人本来就恐慌,现在30岁的人也竟然被当作“老人”看待,这让快到30岁的人“提前焦虑”。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因为应聘者年龄已超过30岁,就拒绝招用,甚至直接写到招聘通知里去,已涉嫌违法。

其实,35岁职场危机,早就成为职场中一种默认的用人规则。在特定时期,个别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年轻劳动力来完成任务,不过,那时整个社会劳动力充足,大部分又是年轻人。而现在,社会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变化。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人口平均年龄是38.8岁,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千分之二十。在现在和未来,社会面对的是老龄化等问题,这与求职年龄门槛年轻化有着差距。可见,分析年龄门槛年轻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很有必要,将为实施缓解“年龄焦虑”奠定基础。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数量已经步入下降周期,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社会老龄化逐渐加剧。同时,产业结构面临着不断升级和调整,这是年龄门槛年轻化的深层次原因。试想,年龄门槛年轻化难题如果不早日破解, 社会将面临人力资源的浪费,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将受到损害。

缓解“年龄焦虑”,就个人来说,需要终身学习,以技傍身,始终走在高技能的前列。就用人单位来说,需要改变用人观念,做好职业培训,保护劳动权益,激发不同年龄段职工的工作热情。全社会也要合理用好有限的人力资源,通过社保补贴等方式,为企业减负兜底,引导企业在招聘时不将年龄作为门槛,缓解劳动者的焦虑。

防止求职年龄门槛年轻化“辣眼”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社会创造更好就业创业环境,为劳动者打造摒弃就业年龄歧视、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需求的良好就业氛围。

节后返工法律相伴

南充  梁平

随着国家疫情政策的调整和全国春节消费热潮带来的经济复苏,四川作为劳务输出大省,春节前后外出务工劳动者返(离)乡人数剧增。根据形势的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工会组织如何跟进提供贴心的法律服务,通过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宣传活动,将政策解读与以案释法相结合、正面引导与风险提示相结合,引导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四川省总工会审时度势,统筹施策,为全省各级工会组织有效开展普法宣传和维权服务树立了工作典范。四川省总工会在2月4日开展“法治春风暖平安万里行”暨2023年“节后返工法律相伴”法治宣传活动,让返(离)蓉务工人员充分感受到四川工会“娘家人”的暖心关怀。

四川省总工会在新年开局起步的关键时刻,把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举措融入法治宣传活动,向全省各级工会组织发出了强烈而鲜明的工作信号。笔者认为,全省各级工会组织应积极响应四川省总工会的号召,用贴心服务落实暖心关怀,让普法宣传走进群众,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巩固参与者的相关法律知识。

要在宣传节点上贴近外出务工劳动者的心理需求,把握法律服务最佳时机。春节、清明节、国庆节、中秋节前后等时间节点是外出务工人员返(离)乡高峰期,各级工会组织要因势利导,通过在人员流动量大的车站、码头设立普法宣传站点,把贴心服务送到外出务工人员身边,体现“娘家人”关怀,增强法律服务人情味。

要在宣传方式上贴近外出务工劳动者的利益诉求,拓展法律服务受益范围。针对外出务工劳动者数量庞大、利益需求多元的特点,各级工会组织应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开展线上答题抽奖、风俗活动体验等群众喜闻乐见、互动交流的方式广泛吸引职工,扩大法律服务覆盖面。

要在宣传内容上贴近外出务工劳动者的维权要求,增强法律服务工作实效。针对不同群体外出务工劳动者的具体维权要求,各级工会组织要精心安排经验丰富的工会律师、法律工作者、普法志愿者通过分类发放法律知识手册,现场解答外出务工劳动者的具体涉法问题,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提升法律服务满意度。

“未红过脸”未必是优点

何谋成

当下,各单位都在召开组织生活会和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并要求联系具体人具体事,直接点问题、讲不足,不讲空话套话、不搞一团和气,严防以提希望代替提问题,严防以建议代替批评意见,以会前批评或谈话代替会上批评。然而,有的单位在实施过程中非常自豪地说:“我们这个班子团结没说的,所有人之间没有红过一次脸!”一听此言,觉得这个单位关系融洽,但仔细一想,却又觉得这“未红过一次脸”未必就是优点。

事物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现实生活是非常复杂的。一个领导班子的成员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会经常遇到各式各样的矛盾。要想解决存在的矛盾,尤其是原则性问题,“不红脸”怎么可能呢?产生此类怪象的原由是什么?笔者认为,是“四怕”的处事哲学在作祟,即批评上级怕打击报复,批评同级怕伤了感情,批评下级怕不好开展工作,批评自己怕丢了脸面。故此当起了“多栽花,少栽刺,留得人情好办事”的“和事佬”。

在我们党内生活中,同志之间共事当然要讲谅解、求团结,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要批评,不要原则。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就要提倡在该“红脸”的时候要“红脸”,这是一名共产党人就应该具有的思想作风。如果遇到问题大家都绕着走,该开展批评的也不批评,那么原则就坚持不了,矛盾也解决不了。这实际上是对党、对人民、对同志极不负责的表现。反之,该“红脸”时就“红脸”,这是对党的伟大事业和对同志负责的具体体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给我们树立了楷模。毛泽东同志曾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自我批评,周恩来也经常公开讲自己的错误和教训,以此启发、教育别人。

该“红脸”时能否“红脸”是衡量一个人党性强弱的重要标志,真正的共产党人应该是坚持原则的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对于大的是非问题、原则问题,必须有一个鲜明的态度,正确的就要拥护、支持,错误的就要反对、抑制,不能怕得罪人做“好好先生”,要把“一班人”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就要端正党风,就要克服怕“红脸”的风气。如此风不治,待岀了问题人人则会“脸红”。

莫让专家成为笑谈

宜宾  徐继鸿

最近几天,“年轻人为何越来越反感专家”的话题迅速冲上微博热搜,“年轻人如果暂时找不到工作,可以先结婚生子”“适当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等话语引起广泛网友热议,谁能想到这些语句会从专家口中说出。

专家,原本是指在某个行业有着一定研究、擅长某一技术的人,能被称作专家那理应是一个领域的权威,给予大家正确的引领指导,但现在,“专家”一词已有被滥用的趋势。最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类自媒体、营销号层出不穷,不管是在微信群、朋友圈还是各类平台上经常都能看见各种各样的“专家说”,其中确实有真材实料的学识,但更多的是脱离生活实际,毫无逻辑可言的建议。现在很多专家名头震天响,实则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专家人设全靠营销号包装,没有任何权威性,还有一些仗着自己有大量粉丝,更是各种大言不惭,胡言乱语。

年轻人之所以越来越反感“专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不可一概而论。现代社会,年轻人接收吸纳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知识面更宽了,具有更多独立思考的意识,对于建议不会盲从。与此同时,一些专家的建议高悬天上,脱离实际,比如“适当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完全没有从年轻人的角度思考过为什么不生孩子,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经济收益较少,社交范围窄等问题,所谓“专家”没有思考怎么解决,只是惩罚,很难不引起年轻人反感排斥。

在专家盛行的当下,我们要保持冷静理智的态度看待各式各样建议,不要盲从营销号断章取义的信息,分清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也希望“专家建议”能从实际出发,从普通群众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不要再出现“何不食肉糜”的笑谈了。

工会服务的春风一直都在

绵阳  汤飞

据2月6日《四川工人日报》报道,由省总工会主办的2023年“节后返工法律相伴”暨女职工普法宣传月活动在车站候车厅火热进行。学法互动、用法咨询、普法宣传干货满满、趣味十足,大受欢迎。

工会把送法律的服务活动搬到候车厅举行,深刻且生动地践行了以服务职工为初心、关爱职工为中心、便捷职工为重心的宗旨。既是代表家乡为外出务工人员送行---增强百舸争流的志气,提振奋勇争先的士气,也是代表组织送上实用的“技能包”---依法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的有力武器。在职工临行前,以丰富多样的形式送到手上、送到心坎上。

这些活动只是工会推出的系列暖心举措的一部分。近期,“春风”是应时应景的高频热词,但来自各级工会的“春风”能够超越季节的流转、跨越空间的限制,足以消解暑热、抵抗寒冷。正好可以用《流浪地球2》中的一句台词来形容:在呢,一直都在!这便是工会无微不至的服务。

工会服务既科学引领, 又巧妙推动。不单重视职工在职场上的成长成才、建功立业,还关心职工的生活品质。关注群体与关怀个体并重,整合资源、提供平台、创造机会,一如既往、四时不息。对于优秀者,适当奖励并树为榜样;对于困难者,主动给予针对性帮扶。有工会作为职工的坚强后盾和温暖港湾,岂不正是四季如春?

酒香也怕巷子深,酒香更应积极“吆喝”,亮招牌、扬美名、树形象。工会要主动、创造性地借助各种面对面、键对键的零距离接触活动,向广大职工尤其是流动性较强的职工  (外出务工人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宣传工会组织及服务,在他们心底留下烙印,增强自身的存在感、覆盖面、影响力。内容要通俗易懂,形式要喜闻乐见,载体要与时俱进,方式要紧跟潮流。哪怕职工远离家乡,亦可通过工会开设的窗口参与互动、保持联系。纽带更牢固,桥梁更畅通,彼此的心紧密相连,彼此的情割舍不断。

职工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奔波于祖国各地,在各行各业里为中国式现代化作贡献,然而身处异乡也不要忘记,工会组织就在身边,“娘家人”就在身后。他乡遇故知是人生之喜,他乡得工会之助是人生之幸。

有首老歌唱道:前面是哪方,谁伴我闯荡。前面是我们无限憧憬的远方,陪伴自己闯荡的有家人、也有“娘家人”---工会。无论何时何地,它都不会缺席,只要职工有需求,它必定会及时回应:在呢,一直都在!

每天上好安全生产这一课

资阳  李福金

资阳中车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春节大假后上班第一天,公司举行了“重整行装再出发、打赢发展攻坚战”开工仪式,特别邀请市总工会领导出席,并代表省总工会颁授“四川省职业安全卫生防护工具包建设示范企业”荣誉牌。一年之计在于春,作为我省2022年度获此殊荣的15家企业之一,该公司把开工仪式办成了“新春安全第一课”,抓住了安全生产教育的关键时间节点。

开工必须重视安全。大假之后上班,不要带有“大假综合征”的松懈心态,更不能把这种心态带到安全生产岗位上。据中工网2月1日“工事工评”《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文章称,近期,全国各地生产企业、有关政府部门陆续开展了以安全生产为主题的“新春安全第一课”。笔者从走访园区企业来看,无论节后开工复产的,还是春节坚持生产的,不约而同把安全生产教育作为上班第一课,感觉到政策落实到位有力。

作为地方总工会干部,笔者经常参加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调查,发现大多数没有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全过程。比如开工时强调安全、过程中忘记安全,迎检时做给你看、检查后依然故我,由此带来血的教训足够深刻。比如,某建筑工地上一份劳务费1万多元的木工活儿,只干了1个多月,在工程收尾拆架子那天下午,自制简易木梯突然断裂,导致农民工林某大腿粉碎性骨折,双方因赔偿问题僵持了8个月。笔者接到该工伤索赔案,牵头调解了3个多月,终于达成共计赔偿16.7万元的一致意见,安全事故导致“双输”。农民工林某说,如果认真检查一下木梯,也不会落下终身残疾。施工单位代表说,如果安全检查落实到了最后一个环节,也不至于高额赔偿。

每天都要重视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强调“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环节都要以安全为前提,不能有丝毫疏漏”。新安全生产法规定,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一年有365天,不仅开工要重视,过程要重视,每天都要重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必须年年抓、月月抓、天天抓。

从职工单身联谊看“文化自信”

刘晓琳

2月5日(正月十五)下午,由广州市总工会主办的2023年广州市单身职工交友联谊活动,在广州市工人文化宫举行。活动吸引广州各基层单位近200名单身职工报名参加。与以往活动不同的是,不少单身职工身穿汉服,参与诗词抢答、庙会打卡、猜灯谜等中国传统文化系列活动。

工会组织的单身联谊活动深受广大职工群众喜爱,这是工会对职工群众联谊需求的回应,活动本身也是丰富职工业余生活、愉悦身心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各级工会组织将活动开展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将职工单身联谊和元宵佳节猜灯谜、逛庙会相结合,在“七夕”来临之际开展  “云上鹊桥”“汉服文化周”等活动,还常态化开展曲艺培训、经典诵读等活动和竞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并在工会工作中应用,这是增强工会工作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重要方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受职工群众的欢迎,我们的“文化自信”在职工群众生活场景里得以呈现,在广大职工群众中润物无声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工会活动中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给工会活动“赋能”,让工会活动更受职工群众的欢迎;职工群众在参与工会活动的同时,享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让“文化自信”在广大职工群众中潜移默化地产生。

工会组织作为职工的“娘家人”,对职工有吸引力的工会活动可以帮助职工更好与  “娘家人”常见面,享受“娘家人”的服务。同时,形式多样的工会活动接地气、更易于触达职工,在工会活动中体现优秀传统文化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好方式。我们希望更多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元素注入工会活动,让“文化自信”通过工会活动润物无声,自然生长。

别用不文明的方式创建文明城市

泸州  姚珊

2月11日,在海南三亚吉阳区,一名小男孩在店铺门前的桌子上写作业,却被创建文明城市的执法人员把桌子收走了。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回应称,目前全市都在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商铺黄线外面一般不允许摆放东西。无独有偶,2月11日,江苏徐州沛县的城管局表示,为了迎接文明城市创建的检查,所以挨家挨户撕春联。

两则新闻乍一看令人匪夷所思,但仔细一查,类似这种为了创建文明城市而引发的不文明行为已经见怪不怪了。这两则新闻之所以还能再戳痛大众的心房,一是因为男孩赶寒假作业的书桌,二是因为包含新年祝福的春联,对它们的乱作为,都是触动了普通人心里最柔软的那根弦,因此特别有代入感,也就引发了物伤其类的社会广泛愤慨与谴责。

文明城市,是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而翻遍有关全国文明城市的8大评选标准,67项数据指标,也没有找到商店门前孩子的书桌,以及居民的春联有相悖的地方。那三亚市和徐州市又是依据什么提出了这样的创文工作细化指示?

当地城管部门和工作人员在执行过程中机械执行上级任务指标,漠视群众利益,同时也侵犯了公民财产权。在店铺门前的桌子上写作业违法吗?城管有直接没收的权力吗?这两则新闻只是基层城管滥用公权力的缩影。加强队伍管理,常态化开展城管等执法人员的法治教育任重而道远。

为了创建文明城市,各地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往往集中在创建文明城市前期掀起运动式创建热潮,注重数据化可视化呈现,忽略了真正托底城市文明的点滴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把较多的工作精力放在最容易突击完成的市容市貌上,不同程度影响群众的日常生活,让自身成了文明城市创建中的不文明行为,既伤害了群众风评,也有悖文明城市创建的初衷。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和政府的宗旨。不忘为民初心,才能建成人民真正认可的文明城市。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