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雷琰
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于2月28日揭晓评选结果,来自三星堆博物馆的郭汉中榜上有名。“很激动,很自豪,这是我省选树的第四位大国工匠!”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倍感骄傲地说道,郭汉中能从实力出众的入选者中脱颖而出,不仅源自他过硬的本领,也得益于省总工会在工匠人才培育体系建设过程中的科学实践。
“分析工匠类别、精准匹配人物”是此次省总工会在推选大国工匠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思考方向。“以往我们从四川工匠中推选大国工匠,更多从单一的技能方面来考虑。由于入选大国工匠的都是各个省市的精兵强将,可以说是高手对决。于是,我们这次通过对前几届工匠类别进行分析,确定多类别的推荐方向,结合工匠自身特点,筛选匹配合适的工匠人选。”有了科学研判,省总工会相关部门立刻着手从180位技艺精湛的四川工匠中进行比选,再结合社会关注热点、大众知晓度等方面因素,推选出郭汉中为传统文化类别的大国工匠, 入选50位“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候选人,再经专家评委会的严格评审,最终被评为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之一。
加强工匠人才培育
发挥牵头抓总作用
荣誉取得不易,成功有迹可循。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省总工会通过大力开展职工技能提升、工匠人才选树等活动,在全省上下形成了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累计选树大国工匠4人、四川工匠180人、市(州)级工匠3101人,相关工作在全国名列前茅。“正是因为我省工匠培育工作扎实,起步早、人数多,这为我们选树大国工匠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基础。”
在加强工匠人才培育方面,省总工会积极发挥工会组织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的牵头抓总作用,协同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等单位,推动实施“技能四川行动”,大力加强工匠人才培养工作,引导广大职工树立终身技能学习的理念。坚持组织实施“川字号”、高端制造、新就业形态、数字经济、成渝及五大区域等十大板块省级职工职业技能大赛,2022年开展省级大赛131项,参赛职工达15.3万人,为广大技能人才展示才华、成长成才搭建了舞台。同时,着力搭建全省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平台,不断优化充实四川省职工职业技能培训网上平台“工匠学院”,内容涉及通用技术、行业技术、先进制造、管理课堂、职工创新、工匠技艺留存等6大板块1200多门课程,平台访问量超200万人次。
厚植工匠精神沃土
发挥工匠引领作用
省总工会坚持把弘扬工匠精神作为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内容,深入实施工匠级人才梯次培育“百千万”计划。在全省连续开展三届“寻找四川工匠”活动,形成了以大国工匠为引领、以四川工匠为中坚、各级工匠队伍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我省选树的大国工匠、四川工匠和市(州)级工匠人数均位列全国前列。同时,省总工会大力开展劳模工匠宣讲活动,线上线下、分众化开展主题宣传宣讲2000余场,覆盖职工上千万人次,通过讲好工匠故事,推动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进园区、进企业、进学校,让工匠精神成为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在发挥工匠引领作用中,省总工会通过大力开展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为广大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搭建平台,不断健全和完善职工岗位创新、班组团队创新、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新工作室联盟示范创新的创新工作体系,打造创新工作室“梯形矩阵”,激励广大产业工人立足岗位、创新创效。扎实开展创新工作室“双升行动”,发布省级“十佳”创新工作室创建标准,开展创新工作室领衔人专题交流,为高技能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据统计,2022年,全省370家省级创新工作室投入经费超9亿元,完成创新课题超3000项,取得创新成果超2800个,开展培训超8万人次,节创经济效益超180亿元。
“此次大国工匠的选树,是对我省工匠人才培育工作的检验,也是对全省产业工人立足岗位、奋勇争先的鼓舞。”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省总工会将以党的二十大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为引领,紧紧围绕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战略部署,加大第四批四川工匠的选树力度,深入推进全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着力打造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技艺精湛、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高技能产业工人大军,为奋力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章作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