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翠屏区总工会在“司机之家”组织开展新业态群体慰问活动

兴文县香水山社区户外劳动者温馨港湾站点

三江新区总工会开展“党建带工建·义剪进三江”公益理发活动

长宁县环卫工人在温馨港湾休憩、饮水、阅读
(上接第一版)
不信春风唤不回。
在市总工会强有力的推动下,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建成“劳动者温馨港湾”站点284个,其中市县示范点60个,实现区县劳动者户外服务站点全覆盖、户外劳动者业态全覆盖、示范点建设市域全覆盖“三个覆盖”的奋斗目标。
这是一场事关成效的基础工程。他们深知,唯有标准统一、规范有序,方能运转高效、保障有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宜宾市坚持把标准化、规范化作为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的重中之重,强化标准引领,使规范化贯穿建设全过程。
为此,市总工会在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劳动者温馨港湾”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工作方案》的基础上,先后下发《宜宾市总工会关于建设劳动者温馨港湾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品牌站点的通知》《关于开展2022年“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推树活动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从服务站点场所选择、外观形象、主题展现、标识标牌、设施设备、服务规范等六个方面进行统一。
“规范是前提,特色是生命。在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中,市总工会绝非一概而论束缚区县手脚,而是给区县充分放权,支持其打造特色站点。”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万云江深知,“只有各显其能绽放特色,才能为个性化优质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事实正是如此。在市总工会的有力引领下,各区县因地制宜,全力推进站点建设。
---用心布局,科学布点。各区县统筹考虑户外劳动者规模、生活工作特点、基础设施条件等要素,选择户外劳动者集中区域建站设点,把户外劳动者温馨港湾建成集休息站点、职工之家为一体的温馨家园。叙州区总工会以红动商圈为中心,网状布局,围绕繁华的地段均匀分布17个站点,实现户外劳动者全覆盖。兴文县沿老城区主干道线状分布,实现户外劳动群体就近入站进点。
---匠心设计,统一标识。宜宾市下发《关于建设“劳动者温馨港湾”户外劳动者服务品牌站点的通知》,对户外劳动者温馨港湾场所及外观标识进行统一规范。各县区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融入本土特色文化,彰显迥异风格。兴文县将苗文化融入站点建设,长宁县将竹元素有机融入站点,使站点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功能配套,设施齐全。严格按照有统一的标识名称、有合理的站点布局、有健全的服务设施、有完善的服务功能、有规范的管理制度、有地图可查“六有”标准,实现一套桌椅、一台饮水机、一台微波炉、一套冷暖电器、一个应急医药箱、一部手机充电器、一个免费WIFI热点、一套书籍报刊、一盒纸巾“九个一”设施配套。江安县还在站点普遍配备了冰箱、储物柜、电视机、雨伞、工具箱、吹风机等设备,聚力把劳动者温馨港湾打造成劳动者“歇脚地”“加油站”“充电桩”“安全港”。
---多方联动,全力保障。为确保建成的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有保障、能运转,宜宾市坚持多方联动,着力为站点提供保障。建立人员+经费“双保障”机制,为每个站点配备专业服务人员和工作经费。建立制度+管理“双落实”机制,确保站点能独立运行。建立“1+N”联动机制,由工会牵头,联动公安、城管、住建、街道社区、企业、重点项目工地等力量,打造特色化站点。翠屏区总工会针对园区内司机多的实际,打造“司机之家”1600平米,形成集食堂、司机旅馆、爱心超市、健身室、共享厨房、红色影院以及融阅读、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厅。
这是一场事关幸福的暖心工程。他们深知,唯有保持真心、始终真诚,方能赢得民心、温暖民心
“温馨服务事虽小,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宜宾,走进任何一个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都能看到各具特色的服务项目。“线上聊一聊”心灵驿站服务,“轻松扫一扫”线上收听收看,网上知识竞赛……在翠屏区,为户外劳动者提供服务的“司机之家”,以其特有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让劳动者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自从有了‘司机之家’这个温馨港湾,我们司机跑长途回来,可以在这里淋浴、住宿、吃饭……随时可以在这里歇脚休息,还可以获得货运信息,真是太暖心了。这里还可以咨询法律方面的知识,为我们维权提供了方便。”翠屏区传化物流园的货车司机温厅彬动情地说。
位于叙州区柏溪街道城北新区的“一曼社区劳动者温馨港湾”,除饮水供给、避暑取暖等常规服务内容外,还增设了图书阅览室,配备图书3000余册。超大屏幕电视,可以自由观影。“温馨港湾好温馨,设施配套好暖心。”进出过港湾的户外劳动者异口同声。将孩子托管于此的李星,对站点的服务更是夸赞不断,“娃儿不仅有人照看,还能学到知识。温馨港湾,名副其实!”
“今年我们接收了28个孩子,这就意味着28名户外劳动者可以更安心地投入工作。”一曼社区劳动者站点负责人表示。
真情的表白,真实的感受,源于宜宾市总工会全方位实施的“暖心服务”。
在宜宾大地,不仅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星罗棋布,而且每个站点的服务都各有千秋。
为促进站点服务常态化,宜宾市各级工会多管齐下,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水平。
---推广服务礼仪,塑造暖心形象。统一拟定服务流程,推出“六个一”标准化服务流程,即进站时一声亲切问候、一杯适温茶水、一项贴心服务和出站时一声真诚祝福、一项安全提示、一句欢迎再来。“这‘六个一’,让服务工作者有了基本遵循,让进站入点的劳动者有了切身感受。”万云江说,“这是站点服务的基本规程,也是服务的基本内容。”
---实行点单服务,精准满足需求。清华社区位于宜宾中心老城区,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观楼为中心,汇聚周边繁华商圈企业339户、个体工商户1357户,其中网约送餐员、快递员、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工作者300余人。大观楼商圈在中心城区建起首个劳动者服务站点---“小蜜蜂爱心驿站”。爱心驿站采取职工“点单”、社区“上菜”的全新服务模式,常态化开展职工技能培训、交通安全讲座、急救知识普及、“尊法守法·携手筑梦”职工讲堂、矛盾调处、心理疏导等个性化服务,精准满足不同从业者的实际需求。“点单式”服务运转以来,成功解决快递行业劳动争议案8件45人次,挽回经济损失1.2万元。
---坚持开展“七送”活动,推进服务常态化。市总工会制定年度站点服务项目计划,联合站点所在辖区共建单位,常年开展送温暖、送清凉、送文化、送政策、送健康、送安全、送普惠等“七送”服务活动,将工会元素融入一年四季的温馨服务全过程。“以站点为平台的‘七送’活动,既让站点有了服务支撑,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站点的凝聚力、吸附力。”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曾勇坦言,“这样的服务项目只要长期坚持,就一定会形成新的品牌。”
---着力模式创新,项目服务给力。翠屏区象鼻街道大地社区地处岷江新区中心,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新型社区,就业人口5000多人,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约1400人,五粮液、万家福等企业职工约1650人,家政服务员、网约送餐员等新就业群体约500人。该社区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坚持需求导向,突出便民服务、群众娱乐、健康服务、亲子主题、教育培训等,包装实施“小手牵大手”志愿活动、新就业群体休憩空间打造、居家托养等20个服务项目。“以项目促服务,以服务赢民心,是宜宾市总工会在深化拓展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服务功能上的一大创举。”曾勇介绍说,“通过项目化服务,可以实现服务更加精准定位、更加深入有效、更加规范有序,从而实现服务常态长久。”
这是一场事关长远的保障工程。他们深知,唯有建章立制、久久为功,方能长久显效、绽放生机
“站点建设是基础,开展服务是关键,而要实现站点长久发挥作用,制度机制则是核心。”市总工会保障部副部长徐纪红一语道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事实也正是如此。两年来,宜宾市总工会坚持把建章立制贯穿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全过程,着力为站点长久发挥作用提供有力保障。
创新共建共管制度。宜宾市工会注重整合多方力量,探索建立工会监管、共建单位协管、相关企业助管、街道社区辅管、行业协会自管的“五管体系”。“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各方共建共管,才能实现站点能建起、能管好、能有用。”一说到建设管理运营,徐纪红感慨颇深。
实现站长负责制度。在将站点管理公约悬挂于站点内的同时,宜宾市工会明确各站站长为监管第一责任人,必须切实履行站点规范管理的第一责任。同时,由站长主导,制定站点工作人员日常行为规范,形成站长负总责、工作人员分工负责的全新格局。如今,走进任何一个站点,都能看到环境卫生干净清洁,物品摆放井然有序,各种设施运行良好。
建立服务激励制度。全方位建设优质服务奖励激励制度,对服务质量好、群众口碑好、社会影响好的站点,在补助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扶持,形成正向导向。宜宾市大地社区建立“时间银行”积分兑换激励机制,在单位职工站点志愿服务结束后,用其服务时长参与银行积分兑换,以此共享社区服务。26个机关企事业单位、新业态就业群体家庭通过服务积分兑换,享受到爱心暑托班服务,从而吸引500余名志愿者参与服务,受益群众达2000余人次。
完善抽查督查制度。市总工会组成检查工作组,定期不定期对站点工作进行抽查,组织工会干部开展交叉体验式明察暗访,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醒督促整改,确保站点形象和“六有”要求全面落实。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强有力的制度机制,让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正在建设现代化宜宾的新征程上展现出更加绚丽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