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24日电 “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10年前当选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国事访问,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的演讲引用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这句名言。
10年过去了,再次当选国家主席。大国元首的首次出访,深思熟虑后毅然再次选择了这里。
2023年3月20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春日午后。习近平主席的专机降落莫斯科。
莫斯科河静水深流,特维尔大街人来车往,风景旧曾谙。10年来世界形势风云际会,国际社会此刻格外瞩目:北京为何而来?和莫斯科再一次握手,如何影响和改变世界?
抵达莫斯科的同一天,两国元首的署名文章分别在《俄罗斯报》和《人民日报》刊发。习近平主席在文中谈到了自己10年8次到访俄罗斯,“每次都乘兴而来,满载而归”。普京总统谈及10年里两国元首有40次会见会谈,“总会找出时间和机会在各种正式场合或以‘不打领带’的非正式方式进行交流”。跨山越海、风起云涌,却始终改变不了独立自主抉择的坚定和乱云飞渡仍从容的自信:
“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方都将继续致力于推进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演进。变局中的坚守更需磐石之定力,变局中的抉择更显眺望桅杆之远见、善弈谋势之智慧、举重若轻之气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也走在一条“历史的道路”上,正如10年前习近平主席所形容的那样,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挡前进的车轮。
春秋代序。大国外交开启新征程,万里山河起宏图。
为友谊而来
“关键在于找到了国与国正确相处之道”
20日中午,一行人早早在莫斯科伏努科沃专机机场等待。当习近平主席走下舷梯,站在最前面的俄罗斯副总理、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俄方主席切尔内申科,热情地迎上来:
“普京总统非常期待同您见面。俄罗斯人民也都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甚至今天的天气,因为您的到来也非常高兴。”
习近平主席微笑着回应道:“非常高兴这次期待的访问能够实现。确实今天天气不错,我的心情也非常愉快。”
10年,历史的一瞬,于中俄关系而言却是关键一程。“我们的老朋友、好朋友”,热情的俄罗斯人民,总是这样亲切地称呼来自友好邻邦的习近平主席。
元首外交,在国与国交往的厚重史册里,是最遒劲有力的篇章。
抵达莫斯科不久,不顾舟车劳顿,习近平主席乘车赴约。霞光中,克里姆林宫熠熠生辉,克里姆林宫司令在下车处迎接。高规格的礼遇,是习近平主席到访俄罗斯的惯例。而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两国元首每一次见面时的深谈。
这一次,普京总统微笑迎接,习近平主席健步走来。双方伸出手来,紧紧握在一起。
“我亲爱的朋友”“很高兴可以以朋友的友好的气氛讨论一些事情”。亲切而深入的对话徐徐展开。两国元首的彼此称呼,在此情此景中弥足珍贵。
向前追溯。普京总统至今对2010年3月两人的初次交往记忆犹新。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到访俄罗斯时, 作出了影响深远的战略判断:“中俄永远是朋友”。
“永远”,于两个毗邻而居的大国来说,这份承诺是历史的选择,是时代所呼唤。
“中俄关系发展到今天,有其深刻的历史逻辑。”习近平主席的一席话,有着无数历史细节的支撑:他曾经在北京友谊宾馆接待普京总统,在这座为苏联援华专家建设的建筑里相见,“多了一份同历史的联系”;也曾经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中国战场上英勇抗战的俄罗斯老战士颁授奖章,在和平与发展的旗帜下,两国携手走过风雨。现在,新时代的中俄关系,愈行愈坚实。
离开时夜已深,普京总统将习近平主席送到上车处,期待第二天再见面。
21日的日程紧凑丰富。上午,会见米舒斯京总理。下午,习近平主席再到克里姆林宫,出席普京总统举行的欢迎仪式、小范围会谈、大范围会谈、签字仪式、共见记者以及欢迎宴会,两国元首在一起的时间长达6个小时。
对中国朋友的重视,从出席名单中可一叶知秋。
米舒斯京总理率7位副总理出席上午的会见。他诚挚地说:“今天我率俄罗斯政府几乎所有重要内阁成员一起同您会见,对您的访问表示热烈欢迎。”
普京总统的欢迎仪式上,俄罗斯政坛诸多要员齐聚一堂。当两国元首沿着红毯走过,镜头捕捉到远景中的俄方政要。有国际问题观察者感言,为何俄罗斯对中国充满了诚意,这格外值得人们深思。
因为彼此尊重,彼此支持。
习近平主席强调,双方要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共同抵制外部势力干涉内政。普京总统再次明确:“俄方坚定支持中方在涉台、涉港、涉疆等问题上维护自身正当利益。”
因为彼此信赖,彼此支撑。
无论是在中共二十大上连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还是前不久再次当选中国国家主席,普京总统都第一时间发来贺电。会见时,习近平主席当面表达了感谢,并表示:“俄罗斯明年将举行总统选举。在你坚强领导下,俄罗斯发展振兴取得长足进展。我坚信,俄罗斯人民一定会继续给予你坚定支持。”
发轫于峥嵘时光深处,洗练着苦难辉煌的岁月。国与国的信任,如磐石迎风战雪,离不开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光明磊落的外交风范。
两国关系从“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到建设性伙伴,从战略协作伙伴到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再到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双边关系不断提质升级。对于这一局面, 普京总统曾经感慨习近平主席所作的贡献和“亲力亲为”。这一次,他有感而发:“两国关系进展令人惊叹,达到了有史以来最高水平并继续巩固旺盛。”“这种关系超越冷战时期的军事政治联盟,也没有领导者和追随者”。
这样的关系,正是坦坦荡荡的君子之交。“坚持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原则基础上巩固和发展双边关系”。中国外交一以贯之的战略定力,生动映射于中俄关系。
2021年夏天,两国元首一致决定《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延期,这是对未来的笃信,对友谊的坚守。“无论前进道路上还需要爬多少坡、过多少坎,中俄两国都将继续凝心聚力、笃定前行。”
而今,习近平主席抚今追昔:“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中俄关系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考验,关键在于找到了国与国正确相处之道”“树立起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典范”。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