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场中心校老师在分析蔬菜生长状态
越溪中心校的孩子在栽菜苗 资料图
孩子们种植的盆栽蔬菜
唐兆权
人们都说劳动最光荣,至于怎样让孩子们在光荣的劳动中成长,让劳动真正体现出分量和价值,各地各校都有各自的高招。威远县的师生们也不例外,他们各取所长,各尽所能,有些项目还引起了省市关注。
快乐来自劳动
3月30日中午,越溪中心校七年级二班的师生们趁着大好天气欢聚一堂,洗菜、包抄手、煮抄手,共进午餐,享受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样的劳动实践场景只是越溪中心校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
越溪中心校原本有一片近30亩面积的地,一直闲着,或是请当地村民耕种。2020年,新任校长倪志刚到任后,觉得这片地用来做学校的劳动课基地正好,把地回归学校后,便开设起了劳动课。7个班每个班每周一节劳动课。由德育处主任吴洪具体负责劳动实践工作。至于这块地种什么,怎么种,几百名学生到地里怎么施展,学校作了周密计划和方案。前两年主要种一些蔬菜,学校觉得这么多地光种蔬菜,或年年种蔬菜,蔬菜多了300多名师生吃不了,也浪费了地。经考察咨询,去年学校引进了药菊种苗,除了十来亩地安排种植蔬菜,其余的都种成了药菊。为了让孩子们真正对劳动产生光荣感,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和劳动带来的成就,学校特别聘请了当地老农作顾问、联系志愿者来指导孩子们耕地、播种、栽苗、除草管理、收获。视地里的作物生长过程,适时采一些标本进行解剖、分析,掌握作物从幼苗成长为成熟果实的变化的需要的条件。老师们还将劳动和作物的生长与各科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让孩子们明确劳动与学习的关系,让孩子们明白学生以学为主为什么还要劳动实践。
学校除了安排学生写劳动体会、收获之类的作文,还把收获的蔬菜全部送到食堂,免费让孩子们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去年采收药菊时,学校还出台了激励机制,每采500克药菊,就奖励给班上一元现金,这些资金由各班自行安排。去年试种了10多亩药菊,卖了几千公斤鲜菊,学校和各班都得到了一笔收入。学校将这些资金用于学校建设和劳动实践所需。各班将资金用于开展一些文艺活动、书画比赛、知识竞赛、野餐等班务活动。孩子们享受这些劳动成果时,非常开心,从内心感受到了劳动的意义。不仅调动了劳动积极性,还促进了学习进步。
八年级学生赵家富家在农村,熟悉劳作要领,同学们都跟着他学,听他指挥。他说:“劳动让我快乐,也让我学到了组织能力。同学们喜欢接近我,我就要尽力动脑筋,想些办法让大家劳动得开心,有收获。”大家都收工了,他还习惯性地巡视一遍,看还有没有什么工具被遗忘了。
学校的劳动实践课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也充实了学校和各班的经费,可校长倪志刚并不满足,他说:“下一步我们还要进一步总结前两年的经验教训,丰富劳动内容,做更深一步的实验;种一些稻谷之类的主要粮食作物,增加养兔、养羊之类的养殖项目,让孩子劳动的实践范围更广泛一些,有更多的体验,增长更多的知识。”
条件出于创造
新场中心校与越溪中心校略有不同,新场中心校场地有限,没有专门的实践基地,可他们并不愿让现实所局限,他们把学校的花草树木划分给全校13个班,各班一小片区域,由老师组织和带领学生利用每周的劳动课进行除草、修剪、浇水等管理。期末评比,看哪个班管得好,然后根据情况进行循环。除了这些,各班还教孩子们叠被子、叠衣服、系鞋带等。通过小视频让大家学着收拾房间,做一些简单的菜肴,培养大家日常自理能力。孩子们学会后回家就实践,每当孩子们做成做好一件事后都特别有成就感。一年级一班的刘良桂、王其麟、余静等学生还扩大劳动实践范畴,上山割兔草,帮着父母或爷爷奶奶种庄稼。3月26日,刘良桂帮奶奶栽了半天玉米秧,虽然不像大人做得那么合格,可跟样学样,也像那么回事。他说:“劳动可立马看到效果,很有乐趣。”
二年级一班的班主任欧英很有想法。她受一些劳动场面所启发,想出了一个“种植之旅”的妙招,引导每个孩子自备一个小花钵,放在教室外面的墙脚下,自己准备种子或苗子,如果家里没有,选好栽种什么作物后由欧英给大家提供。从培土、播种、浇水、施肥到收获都由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有的在花钵里种豌豆、胡豆,有的种小白菜、草莓等。孩子们对自己培育的作物百般爱护和重视,除劳动课集中管理,平时每天都要观察作物的生长情况。记录着它们多少天长到多少高度,多长时间开花、结果或成熟,每个孩子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除了耕作和管理好自己那小盆庄稼,有的孩子还拿些种子回家种植。肖蕊、段兴言去年分别都种出了10多斤葵花籽,拿到班上给大家分享。段兴言说:“如果不是劳动实践,我不会去思考向日葵为什么会一直向着太阳。种上后就有了好奇心,就想弄清缘由,也就多了一份知识。”
学校负责这项工作的德育处主任李英表示,下一步学校将好好总结二年级一班在有限的场地间开展好无限劳动实践的经验,推广他们的巧妙做法,还要动员广大师生开动脑筋,广开门路,为上好劳动实践课出主意想办法,将劳动实践课上得更活跃,更有意义,为孩子们德智体全面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动力源于收获
新店镇中心校虽然没有自己的劳动实践基地,但他们有他们自己劳动实践的独特内容。每到劳动实践课的时候,学校就把学生组织到敬老院帮助老人们打扫房间、院落、给老人们讲故事,表演节目,为老人们送去欢乐。到了清明节前夕,学校会带领孩子们为烈士陵园扫墓。平时,也会开展一些公益性的劳动实践活动。
去年学校带领三年级的100多名学生到邻近的民富村进行生姜收获实践。孩子们来到地里,先是观察正在地里收姜的大人们怎样挖姜、择姜、洗姜、包装生姜,然后听他们讲收获生姜的要领。了解生姜在冬末春初是怎么长出来的,然后再动手挖姜、学着进行生姜收获流程。虽然先学后做,现场有种姜能手们的指导,可还是不能得心应手,要么挖断,要么泥姜不分,感觉很是吃力。
不过同学们通过边学习边实践,逐渐就掌握了挖姜的技巧。同学李思烨说:“生产劳动看似不易,可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收获就是动力。”这天的劳动实践课,同学们增长了知识,也为姜农帮了忙。
这次劳动实践活动,孩子们获益匪浅,学校也打开了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新世界”。校长张法说:“我们新店镇除了锅炉姜还有七星椒、无花果等农业特产,今后我们要把劳动实践课更多地放在这些农业产业上,放眼全镇,走进田间地块,让孩子们通过劳动实践了解家乡,认识家乡,热爱家乡,以后把所学的知识用于建设家乡,让家乡更美丽,更富裕。”
与新店镇中心校一样,威远城北中学、严陵镇中心校等一些学校也没有劳动基地,但他们都因地制宜开展特色劳动实践课。除了管好校园内的花草树木,保持教室内外干净整洁,还与社区联系、与志愿者联合开展扫街、清捡垃圾、植树、维护交通秩序、慰问困难群众等劳动实践课。威远中学还组织学生到中药材基地去参加中药材种植和收获,体验、学习中医药文化。
新场中学、镇西永新小学等一些有劳动基地的学校,则学劳兼修,把劳动实践课上得有声有色。新场中学组织带领学生在基地里耕种油菜,收油菜籽,用连枷打油菜籽,感受原始的劳动过程,还用打下的菜籽榨油,大家一起用自己劳动得来的油炸油条,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劳动和学习的积极性。
据威远县教育体育局负责这项工作的少先队总辅导员龙志介绍,因为各学校的环境和条件不同,县上对课程内容未做统一安排,都由各校根据自身特点和具体情况实施,但是各班每周一节劳动实践课不能少,并纳入了年终考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