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 宋诗月 文/图
在攀枝花东区的物流园区,货车司机四处奔波,早出晚归;在各小区和企事业单位,保安人员尽职尽责,日夜坚守;在大街小巷,快递骑手争分夺秒、送去方便……作为东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这些外卖骑手、快递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电商从业者、保安员、商场信息员、护工护理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如何得到维护?怎样让他们有归属感获得感?
这些问题,摆在了攀枝花市东区总工会领导的面前。
东区总工会承办的攀枝花市首届职工茶艺技能大赛取得圆满成功
东区总工会送温暖活动走进万达商圈工会
恒卫保安“省级职工之家”阵地
实施“组织覆盖增量”提升行动
加快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建家
“东区总工会大力实施新就业形态‘组织覆盖增量’提升行动,给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家,让他们有归属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我们要用心、用情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使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受到保障,不断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东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邓高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工作会上如是说。
服务要跟上,建会第一关。
2022年,东区总工会积极开展新就业形态企业建会入会工作。
按照街道、社区工会“兜底”工作要求,东区总工会在辖区5个街道,1个镇成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联合工会,对辖区快递点、物流点、仓储点等不具备成立工会的小微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进行吸纳,并逐一纳入街道、社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联合工会。整合辖区从事保洁工作的零散职工,将其全部纳入东区环卫行业工会联合会统一管理,并将信息录入“川工之家”APP。
截至目前,东区已经建立了“汽车运输行业”“家政行业”“保安行业”“物流行业”“万达商圈工会”等行业工会5家;喜洋洋家政、新起点房地产、中兴房地产、手拉手护理、福源照护、万顺叫车、科源科技(美团)等新就业形态企业工会相继建立,会员人数突破10000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半年时间,万达商圈工会联合会就从刚成立时的120余家门店、900余名会员,壮大到203家会员企业、1304名会员。
与此同时,商圈工会还建成了集法律维权、心理咨询、技能培训、活动开展、职工书屋等功能于一体的“职工之家”阵地。东区总工会为职工量身定制了“心理咨询”“法律维权”等专项服务,受到商圈职工的一致好评。
“入‘会’进‘家’,喝开水、上网休息看电视,我们简直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非常方便,真是太好了。”货车司机张斌高兴地说。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体会到了工会的温暖,他们也积极为社会献爱心,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年9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攀枝花东区进入静态管理10余天。在静态管理期间,东区货车司机行业联合工会组织部分货车司机,免费为疫情防控点运送座椅、遮阳棚、盒饭等物资,累计出动车辆30余台次。万顺叫车攀枝花分公司工会组织职工就地转为志愿者,免费运送疫情防控人员200余人次,受到市、区领导的点赞,银江镇、万顺叫车被评为市级“工人先锋号”。
实施“阵地量质升级”提升行动
打造省市级示范家站
为了推进职工之家建设向纵深发展、打造区域服务品牌,不断强化基层工会建设、完善服务职工体系、促进基层工会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按照“巩固、发展、提高”的总体思路,有针对性、有特色、有亮点、有创新的创建工会阵地,努力构建起“覆盖广泛、贴近需求、经济实用、开放共享”的工会阵地网络,东区总工会印发了《东区总工会阵地建设(2022-2025年)工作实施方案》。计划到2025年底,在基层单位集中、职工群众集聚、硬件条件集约的机关事业单位、街道(镇)、社区(村)、产业园区等地建设职工之家阵地不少于12家,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不少于6个,劳模工匠工作室建设不少于3个。
实施“阵地服务功能升级”提升行动,打造省市级示范家站。在市区,联动攀枝花万达广场商圈工会和东华街道总工会创建省级职工阵地。在东区弄弄坪街道,建设市级职工阵地。依托银江镇沙坝村党群服务中心地理优势,打造覆盖东风本田等6家4S店、流沙坡片区企业、农家乐等近3000余名职工(农民工)的“职工之家”,职工之家阵地获得了“省级职工之家”称号。常年开展业务学习、法律服务、文体活动、心理关爱、困难帮扶等多种服务。
东区总工会实施共享计划,对外开放建成的职工阵地,使广大职工能够在工作地和居住地15分钟范围内切实就近、便捷、高效地享受到工会阵地的各种周到、优质的服务。
实施“三大引领”提升行动
深化职工思想政治教育
聚焦文化引领,激发职工活力。东区总工会认真组织学习贯彻中央、省、市会议精神,不断深化“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开展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用先进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引导职工,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活跃职工,用以人为本的精神感染职工,不断提高广大职工整体精神风貌,激发职工干事创新的活力。相继开展了“中国梦·劳动美---喜迎二十大建功新时代”职工摄影大赛、职工才艺培训班、征文比赛、职工茶艺技能大赛和送电影、送文化演出进基层等活动。积极参加市总工会职工手工才艺大赛、职工合唱比赛、职工运动会等文体活动,参与职工人数达1万人次。重点打造东区职工阅读品牌,连续3年开展领读者交流活动,充分发挥劳模领读作用,引领广大职工阅读。
聚焦榜样引领,激发职工动力。充分发挥劳模工匠、最美劳动者等先进典型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扩大东区“最美劳动者”“东区工匠”及五一巾帼标兵等先进典型的评选范围,加大评选力度,鼓励广大职工比学赶超、争先创优。开展劳模工匠宣讲活动,把贯彻新思想、践行新理念与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结合起来,与加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结合起来,让广大职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营造学习先进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东区总工会开展劳模工匠宣讲活动进基层、进校园、进机关等16场次,覆盖职工5万余人次。
聚焦服务引领,激发职工内驱力。东区总工会积极推进全区职工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开展心理咨询服务进基层、进校园、进机关活动,开设“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女职工流动课堂等。打造五一巾帼创新工作室9个,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和造就高技能人才,组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女职工队伍。打造了36个职工书屋,把主题分享活动、职工领读活动嵌入职工书屋功能中,使职工书屋成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的重要阵地、职工素质提升的重要平台。
实施助力乡村振兴行动
打造“阵地+三线研学”精品线路
东区总工会围绕攀枝花市委“一三三三”总体发展战略和区委“一二三五”总体发展思路,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盘活东区工会阵地,创建工会特色研学品牌,助力东区乡村振兴。东区总工会整合全区工会阵地和三线旅游资源,精选“故事里”乡村旅游文化品牌、东区砚域苴却石艺工作室、肖艳菊劳模创新工作室、攀枝花开发建设纪念馆(十三幢)、弄密村牛油果采摘基地、东区“城市原点”基地、曹安国劳模创新工作室等7个阵地,连点成线,打造东区“工会阵地+三线研学”精品旅游线路,为攀枝花市总工会劳模研修学院提供现场教学点。通过体验实训基地,“赋能”职工成长;践行工匠精神,感悟苴却情怀;解锁劳模密码,传承中医魅力;追忆建设历史,淬炼向党红心;触摸乡村振兴,体验劳动乐趣;走进城市起源,重温激情岁月;寻访劳模足迹,乐享田园生活;这样开启三线精神学习新模式,在广大职工中掀起重温三线峥嵘岁月,传承三线文化,学习劳模工匠精神的热潮。引领广大职工学习三线精神,立足岗位,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伟大梦想。
东区总工会实施四大行动,将工会工作主动融入全市打造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工作之中,落实“构建15分钟幸福美好生活社区生活圈”的要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工会活动,凝心聚力,为助推东区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工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