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姚倩
最近, 网上出现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全职儿女”,这种新型的脱产生活方式,指的是年轻人脱产寄居父母处生活,并通过付出一定的劳动换取经济支持,同时保持学习,尝试找到职业目标……”在这里,他们的父母或祖辈是他们的老板,“陪伴”和“做家务”则是他们的劳动内容,这一新兴生活方式,引起了不少舆论的关注和热议。
从经济账的角度来看,“全职儿女”似乎是一项性价比极高的工作,没有通勤成本、外出就餐成本,每个月定期从父母等长辈处领取固定收入,尤其是对于家中长辈有生病或者其他需要照顾的情况,更是省了一笔护理费。而对于部分年轻人而言,当“全职儿女”或许比自己外出打工挣的工资更高。
从情感的角度来看,古人常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现代社会是一个人口流动率很高的社会,除了学习工作外,大多数人与父母长辈相处的时间其实并不多,所以,如果能长期陪伴父母,双方情感上满足度也会更高。同时,“全职儿女”并非完全不接触社会不工作,也有可以居家干的工作,似乎这样,就可以实现陪伴父母与自我成长两全。
一切看起来都完美无缺。
但是仔细一想,就会发现在美丽的幻象下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居家做家务并不是想象中那般轻松,就拿最为平常的煮饭和打扫卫生来说,每天只是这两样事情做下来,就已经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更别说还有很多隐形的家务存在。同时,居家陪伴家人时,代际之间的理念习惯的差异也会带来诸多摩擦。
第二,自控力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许多人想以类似于“间隔年”的形式来度过“全职儿女”这段时间,探寻爱好,增益自我。但是现实却是,很多人时不时会因为一些琐事被转移注意力,一天下来精疲力竭,却鲜有收获。
第三,父母长辈固然可以算作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但是从整个家庭来看,整体抵御风险的能力是降低的。并且家庭关系中,“陪伴”和“做家务”本就是儿女日常做的事情,现在却额外算工资,于情理上是说不通的。
伴随着社会发展,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渠道也会更加丰富。也许在找不到适合的工作或者处于其他焦虑的处境时,回归家庭,未尝不是一个可靠的暂时性选择。但对于个体而言,也要清楚地认识到这种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同时,从整个社会来看,这只能是少数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