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社区托起幸福美好生活镜头下的爱鸟情怀比选公告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581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5-12

镜头下的爱鸟情怀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王涛在新疆乌伦古湖附近芦苇荡摄鸟

陈宇平拍摄的巴朗山绿尾虹雉  受访者供图

实习记者黄瑞

对于摄鸟爱好者来说,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难忘的故事,都是一次耐心等待与刹那狂喜的交融。那摄鸟爱好者是如何“入坑”的?摄鸟的过程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五一”假期,记者走近几位摄鸟爱好者,倾听他们摄鸟、爱鸟和护鸟的故事。

“入坑”成为摄鸟爱好者

在四川大学华西校区内,有一座弓形的荷花池,池内山石矗立,莲枝摇曳,池畔曲径环绕,大树参天。有一对恩爱无比的翠鸟在池里栖嬉觅食,繁衍后代,春夏秋冬,年复一年,延续数年,吸引不少摄鸟爱好者们前来拍摄打卡,这也是68岁的朱曙辉成为摄鸟爱好者的地方。

“一帮人拿着‘长枪短炮’,带着茶水板凳,中午也不回家吃饭,就守着两只翠鸟。”这让第一次来荷花池游玩的朱曙辉十分不解,当热情的摄鸟爱好者给他分享抓拍的精彩瞬间以及翠鸟的近况时,他渐渐被这对翠鸟的故事打动了,也开始拍摄记录这对翠鸟的故事。

“这对翠鸟像是在谈恋爱,雄鸟给雌鸟喂鱼,喂了鱼以后雄鸟还很得意。”朱曙辉一边笑着说道,一边打开他发表于某平台的《翠鸟一家的故事》。故事记录讲述了翠鸟夫妇相亲相爱的小故事,以及充满爱意养育幼鸟的过程,获得许多摄鸟爱好者的点赞。

“华西荷花池是摄鸟爱好者的摇篮。”59岁的王涛也是这么“入坑”的,摄鸟7年来,他对这项活动有很深的感受。“摄鸟其实是把一种微观事物呈现在大家眼前。虽然鸟儿就在我们身边,但我们平常都很少关注到,也只认识几种常见的鸟儿。摄鸟后才发现原来鸟儿是那么的漂亮,不通过镜头根本看不出来。”

“拍鸟的时候,我们注重的是它的姿态、细节和场景,比如在有荷花的地方、在山区的水塘里、在大海边上,场景不同,拍出的鸟儿也不同,在按下快门的那一瞬间,人是非常感动的,心情也是舒畅和愉悦的。”70岁的摄鸟爱好者李浩乐分享道。

对于摄鸟爱好者来说,摄鸟的设备也是关键,“鸟儿都离得很远,近了就飞走了,设备都需要长焦镜头。”72岁的摄鸟爱好者陈宇平介绍道:“刚买一个机身或镜头,过两年又出性能更好的了,看到别人拍得那么清楚,心里就想换,而且几天不按快门心里就是慌的。”

令人激动难忘的摄鸟经历

“哎呀,拍到的那一瞬间是真的高兴啊!”72岁的摄鸟爱好者王政回忆起最近的一次摄鸟经历,仍是激动不已。3月27日,在成都邛崃市妙杲村水田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意外现身。“一开始村民光说那边有两只黑鸭子。”当王政和其他摄鸟爱好者听闻后,马不停蹄地赶去,才知道那是彩鹮,“知道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后,当地政府还专门出通告,号召当地村民保护彩鹮,提高了大家对鸟类的保护意识。”

摄鸟爱好者们花了几天时间,终于摸清了彩鹮的习性,了解其大概在晚上6时回巢。王政白天还是会在周边寻找一下,希望能够偶遇彩鹮,下午便开始在鸟巢附近架上相机,远远守候。等待彩鹮的过程,王政心情很忐忑,“怕彩鹮飞走了,不来了,空欢喜一场。又怕鸟儿展翅一飞,冲上九霄,我们是赶不上的。”

“来了!”只见彩鹮在水田上盘旋、观察,判断周围是否安全,随后降落到了竹子上。王政激动地按下快门,“终于回来了!归林了!”这只彩鹮体态修长,其头部至翅膀基部的羽毛为深红褐色,其余羽毛为青绿色和暗紫色,在阳光照耀下反射出色彩艳丽的金属光泽,站立在枝头非常抢眼。“彩鹮落在枝头上是非常难得的,它一般在水里觅食,水里脚拍不全,这次拍到在枝头,从头到脚都完整清晰,非常惊喜!”

提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巴朗山的神鸟---绿尾虹雉,一直是陈宇平的“心头好”。“绿尾虹雉最不好拍了,很有难度,不常出现,就算出现了也未必能较近地拍摄到。”陈宇平介绍道,巴郎山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植被丰茂,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使这里成为许多孑遗物种的避难所,尤其栖息着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雉类---“鸟国皇后”绿尾虹雉。

2017年6月,陈宇平与另外两位摄鸟爱好者一同前往海拔3800米的巴朗山,期待能够一睹绿尾虹雉真容。“6月山上下雪,鸟儿就会下来找吃的,这是一批又一批观鸟爱好者总结出来的。”第二天凌晨4时30分,天还没亮,他们就在一条废弃的公路上守候,希望能够等来远处山坡上的鸟儿。

下午3时10分,终于等来一只绿尾虹雉从陡崖上呈滑翔式俯冲直下,降落在由高山杜鹃和裸岩组成的灌丛中,在阳光的照耀下,它的颈部到尾羽如彩虹般绚烂夺目,摄鸟爱好者们激动地按下快门。“那天同行的摄鸟爱好者里有一位来自北京,来巴朗山好几次都没有看到绿尾虹雉,看到鸟儿的一瞬间,她一边按快门一边流眼泪。”陈宇平感慨地说。

从拍鸟到爱鸟、护鸟

“其实在拍鸟的过程中,大家的爱鸟、护鸟意识也在不断地加强。”王涛谈道,在自然面前,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有时宁可拍不到片子也不扰乱鸟儿们的生活,这也是摄鸟爱好者们的原则,通过手中的相机反映生态的同时,更希望能保护生态。在摄鸟的过程中,王涛也经常遇到捕猎鸟类的人,每当看到那高高挂着的捕鸟网,他会立即向当地生态环保协会反映,拍鸟之旅经常变成了救鸟行动。

“以前看到鸟儿被东西勾住了可能都不会在意,但现在会格外关注身边出现的鸟儿。”前不久,王涛的妻子发现一只鸟掉进了水塘,赶紧给他打电话,王涛立马赶过去,并让妻子先把鸟救起来,结果这是一只不太常见的鸟儿---发冠卷尾。“把鸟儿捞起来,湿漉漉的差点快死了,带回家后,用自来水给鸟儿冲干净,用吹风机低温,烘干以后就活跃一点了。”等鸟儿完全康复以后,王涛就把鸟儿放生了。

“世界有国际爱鸟日,我们国家有爱鸟周,我们说爱鸟护鸟,如果连鸟长什么样都不知道怎么保护呢?其实鸟儿很可爱的,鸟儿的故事也相当多,情感也很丰富,有细心的鸟,也有粗犷的鸟,也有不那么‘道德’的鸟。”王涛希望通过镜头里灵动美丽的鸟类,展现鸟儿生命活力,记录鸟类的生存状况,唤起人们爱鸟护鸟意识,在鸟类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的画面中,领略生态之美,从而为鸟类营造更好的栖息环境。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