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在担任阆中太守时,因军情政务出川,受碍于山势险峻的剑门关,便带领士兵凿石开山,将羊肠小道扩建成了一丈多宽的石板大路,并在两旁栽植柏树,严加保护。
柏道不仅利于行军,还方便了往来商贾和当地百姓的行路。后来,明代官员李壁整修蜀道,以青石砌路,补植路旁柏树,并禁令官民砍伐。于是,翠柏苍苍,华盖遮天,宛然若廊,便有了“翠云廊”的美誉。
翠云廊,又被誉为“世界第一古道”,是迄今保存最完好的古道,堪与“罗马古道”媲美。它以剑阁古城为中心,西抵梓潼,北达昭化,南至阆中,绵延横亘,号称“三百里长程十万树”。廊中古柏上自秦汉,下迄明清,历经六次大规模种植,现存古柏八千余株,大多数树龄都在1700年以上。其背后的历史传说更为惊心动魄、意味绵长。
天宝十五年,唐玄宗幸蜀途经七曲山时,有侍臣留下“细雨霏微七曲旋,郎当有声哀玉环”之句,“七曲”就名扬天下,道教誉其“天下第九座名山”,而三百里翠云廊最有名气的古柏均在七曲山。于是,我们决定从七曲山大庙北行,刚进翠云廊入口,一阵幽幽凉风扑面而来,葱茏的柏树叶透着一种深沉儒雅的绿,惬意得很。
最先入眼的是一株苍劲挺拔的巨柏,号称“古柏王”,它的根系特别发达,已经窜出地面,呈棕黑色,似龙爪,也像筋骨,不动声色地匍匐在地。浮出地面的柏树根,也许是对巨柏生命力强盛的彰显,也许是想将它强劲有力的心跳声昭告于天下。
前行又见“松柏长青树”,大约植于秦惠王时, 树龄已有2300多年。树干似松,枝叶似柏,由朱德元帅视察翠云廊时而得名。该树为濒临灭绝的古老树种,公布为一级保护树种。最为珍奇的是应梦仙台一侧的一株晋柏,无皮、无枝亦无叶,却苍劲奇古,宛若虬龙。还有的古柏铁骨铮铮,俨若泰山,称为“泰山柏”;有的同根并干,形同连理,叫它“夫妻柏”;有的如鸳鸯交颈而眠,故名“鸳鸯柏”;甚至还有的以三国人物命名,如“黄忠柏”“魏延柏”……它们身上散发着浓厚的三国文化意蕴。
一株全身留有千刀砍、烈火烤痕迹的古柏显得鹤立鸡群。它就是传说中的“阿斗柏”。话说刘禅亡国后,在被俘去洛阳的途中曾在此树下躲雨,故称阿斗柏,又称太子柏。蜀人恨他败国投降,便迁怒这株为刘禅遮过风雨的古柏,对它施以斧钺与烈火,谁知它却笑傲春风,依旧长得生机盎然。时光已淹没了刀光剑影的纷争,唯有这些古柏,默默屹立在此。
归途中,只见大道中央的古柏岿然屹立,原本不算宽阔的公路就此分开,为古树让出一方天地,我的胸襟也为之打开,为当年的筑路工人对千年古柏的敬畏之心而震撼。树荫蔽人,人敬奉树,这就是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从我们内心深处生出的一种善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