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把锄头来种菊一双吉祥袜大地秋收秋意浓书香中江南塔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436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11-11

且把锄头来种菊

张大斌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成都人有多爱菊,那一年一度的菊展,便是明证。据我猜测,成都人爱菊,怕是从娘胎里带来的。那娘胎,当然是这里的水土,这里的水土自然是指的文化。

我一直相信,世间万物,息息相关,绝不是彼此互为孤岛。不管是山川河岳,还是动物植被,总有其关联,彼此成全,和谐共生,组成这个生机勃勃的蔚蓝色家园。

钟灵毓秀,万物皆得益于天地造化之神功。但是,一方山水,有不同的性情,百口百味,不同的山水养育的人,也有了不同的性情。洛阳牡丹,闻名天下,作为长安的陪都,她的雍容华贵,尽显皇家气派。而西南盆地之中的成都,则默默种菊多年。这有东汉文翁郡守石室出土的菊花壁画墓葬为凭。一个人爱一件物品,爱到至死不渝,可见其爱之深切。清代傅崇矩著《成都通览》记载,成都花农很多,花木也不少,可见爱花之人大有人在。但却只把菊花单列,排出有名的菊花就有40种。不要小看这40种菊花,在清末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有闲情逸致的人,多有种花的癖好。在这些护花使者中,种菊花的人一定是占绝大多数,不然不会单列,也不会在1925年就办菊展。

人民公园是成都人喜欢去的地方,1953年,这里举办了新中国的第一场菊展。从此,逛菊展成为赏秋的惯例,迄今已60届矣,其规模、品种,也是日甚一日,令人叹为观止了。据报道,今年的菊展共展出菊花20万盆,其中名品(精品)菊花共1100种、8000盆。这样一路走来,可见办菊展已经根植于成都的精神血脉了。

我在逛菊展的时候,看到那些观菊人,不分男女老少,皆毕恭毕敬,爱之深切。那些七八十岁的老者,有的竟是坐着轮椅来的,我想,看菊展,怕是伴随了他们一辈子了。而那些幼童,又开始重复这样的故事。这菊花,到底有何魔力?

有书为证有名有姓的爱菊人,最早的是战国时期楚大夫屈原,他“朝饮木兰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恐怕就是说的吃菊花茶。菊花,入药,菊花茶有清热解毒之功效。我想,菊花还有养天地正气的功效,不然,屈原喝菊花茶之后,为何爱国之情无比炙热呢?

写菊花诗的文人众多,但我最喜欢的是陶渊明。我认为他是真正懂菊花的人。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在种菊花,菊花开了,他要把菊花采回去风干泡茶,他慢悠悠地干着采菊花的活,心中啥事没有,干净透明,偶尔抬头,看见远处的高地---南山,山也还是那个山,与他有何相干。陶渊明种菊采菊,人菊合一,这才是菊花的精气神。唐人司空图在《诗品》中一语道破天机:“落花无语,人淡如菊”。这个淡,是淡定、淡然、淡泊名利、心无浮云。

菊花的禀性,乃天地造化,并非人为杜撰。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菊春生夏茂,秋花冬实,备受四气,饱经霜露,叶枯不落,花槁不零,味兼甘苦,性禀平和。

这些天在成都的街头行走,感受到了人们生活的精彩与幸福。联想到成都人对菊花的喜爱,觉得他们真是一脉相承。

朋友在朋友圈分享一篇文章,说养生其实就是四个字:淡泊宁静!人淡如菊,是不是就是这个意思呢?我想应该是的。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