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悍东今年75岁,1967年6月11日, 他来到什邡四川钻采设备厂报到上班。“1966年,我毕业于四川省机械工业厅干部学院,专业是计划统计。我们先后有7个学生分配到了钻采厂。”回忆起刚到四川钻采设备厂参加工作的那段经历,黎悍东平静又清晰。
黎悍东在厂里度过了最好的青春年华
厂里的生活区受访者供图
钻采厂厂区
黎悍东近照
慧剑寺图据网络
进厂,坐着“架架车”而来
在成都,黎悍东拿着分配单到处打听四川钻采设备厂,问了好几个人,都不知道钻采厂在哪里。因为钻采厂是初建,在筹备和发展过程中,厂名先后为慧剑机床附件厂、慧剑矿山机械厂和慧剑钻采设备厂。后来打听到可以在梁家巷坐汽车去什邡。不过,车只能到什邡,而什邡到钻采厂还有5公里路。黎悍东带着一堆行李,怎么走?黎悍东在汽车站站了很久,才见到一个拉“架架车”的村民。“我问他知不知道钻采厂,他说晓得,于是我就请他把我同行李一起拉到钻采厂。”黎悍东很庆幸当时能遇到那位村民。
一路上,村民一直在夸钻采厂。“在他眼里,钻采厂好得很,吃国家商品粮,旱涝保收,每个月工资几十元钱。在他看来,钻采厂是个福窝窝,一般的人想进都进不去。”黎悍东回忆起村民当初对钻采厂的夸赞。
走了很久才到厂里,放下行李,黎悍东就去报到了。厂里安排黎悍东住在慧剑寺庙门左边一间小房子里,相当于门房位置。当年的钻采厂就坐落在什邡县城东门外5公里处慧剑寺旧址。
当时,职工们在厂里住,带家属的可以分到稍微大一点的房子,单身职工大都是两三个人住一间房。“四川钻采设备厂是国家机械工业部在西南地区定点生产石油机械的专业厂,直属四川省机械工业厅。厂位于什邡县城东门外慧剑寺旧址。前后经过三期工程于1976年基本建成。建厂初期主要产品是棉纺手推车、G72-1弓机床,后来生产第一代石油设备---采油井口装置、抽油机等等。”谈起钻采厂,黎悍东无比骄傲。
成长,在一步步中蜕变
刚开始,黎悍东分到供销科做计划兼采购工作。在科室一待就是三年。那段时间,他的工作量不算大。
1970年,黎悍东到了全厂最苦最累的车间---铸工车间。铸工车间是机械加工的第一步,先是图纸,然后编工艺,做模型,翻砂成型,最后才是精加工。车间厂房就是慧剑寺庙里的一条走廊,泥巴地面(不能用水泥地,以免铁水伤人),整个车间很潮湿。
铸工车间面积200平方米不到,只有一台简易起重吊,全靠人工用手抬。他当造型工,做砂模子,六七十厘米的正方形铁型砂箱,两个人抬起来翻面,有三四十公斤重。女职工根本抬不动,她们大部分干修复砂型等活儿。上了50多公斤重的砂箱,人工抬也抬不动,后来只有用手动起重吊来搬动。开始他抬砂箱抬不动,经过几个月锻炼,体力越来越强。1972年,车间里有了行车,招了行车工培训,大件产品的起吊方便了许多。
1976年,他当热处理车间主任,当时车间里工人人数很多,是钻采厂人数最多的车间,有100多人。车间的工序分四部分:铸铁-炼钢-锻造-热处理。车间主任既是指挥者又是办事员,车间上下联系,协调内外事情,有时没有行车工,还要开行车。
1970年至1979年,黎悍东从工人到计划调度再到车间支部副书记、车间主任(主管生产)、厂团委书记,一步一步成长起来。
1979年,黎悍东任厂团委书记。团委有一项重要任务,要组织带领团员、青年围绕厂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哪个车间任务重,就组织团员青年突击任务,起“青年突击队”的作用。同时,还要开展“五讲四美”等多项活动。
当时生产的采气树闸阀是合金钢的,按要求是铸钢件,但铸钢件质量过不了关。因为产品质量要求高,要承受2500个压力。产品加工后进探伤(拍X光片)不管是表面还是内芯,不能够有一点气泡或者气孔,只要有一点点,在承受压力的时候就会产生危险。厂里没有精密铸造,所以只有采取整快下料锻造,在锻件上钻孔,这样虽然浪费一些原料,但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1976年后,厂里开始生产修井机、背罐车、抽油机、抗硫采气井口装置、气力输送装置---下灰车等石油钻采设备。可以为石油、矿山、地质、建筑、化工、交通等部门提供21个品种的产品。1980年,厂里生产的KQ-350型抗硫采气井口装置被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命名为“信得过产品”,1982年,KQ-350型、KQ600型两种抗硫采气井口装置被评为四川省优质产品。
生活,厂里福利越来越好
黎悍东的爱人比他晚一年进厂。在厂里做计量工作。他们1971年就领了结婚证,由于年轻没有储蓄,一直没正式办婚礼。当时物资匮乏实行票证供应,1973年,他们委托出差同事从成都、重庆、西安买了几公斤水果糖,把两人的被褥合在一起就算结了婚。没有住房,就利用一间单身宿舍,在里面安了一张桌子,再收拾装饰了一番,新房就算有了。上世纪70年代初,厂里修了3栋干打垒房子,解决老工人住房。后来,厂子效益提高,修了几十栋宿舍楼。他家在1974年调成了两居室。
随着钻采厂的不断发展,职工福利也越来越好。厂里有了职工食堂、锅炉房及浴室、幼儿园、招待所、“五七服务组”、商店、菜市及肉类供应点、职工医院、阅览室、俱乐部(后来的电影院)、职工子弟校、技工学校、“七二一”工大、储蓄代办所……真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厂里给每个职工发了藏蓝色毛料布,让大家做衣服。黎悍东用这块布料做了一套中山服,他很在意这套衣服。平时舍不得穿,只有节假日、重大事情才穿上一回。几十年过去了,这套衣服作为钻采厂的纪念品,还被黎悍东珍藏着。
1983年8月31日德阳建市。9月下旬黎悍东调德阳市纪委工作,直到退休。
黎悍东在钻采厂工作了16年,最好的青春年华是在厂里度过的。“一个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是书本知识,在厂里跨入社会,学习的是社会知识。”他对厂里的老师傅印象最好,他们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人,使他感动难忘。他向老师傅们学习,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