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洪波一家三口合影 受访者供图
实习记者 黄瑞
最近,2022年度四川省“最美职工家庭”的大红喜报送到了赵洪波家庭,全家人欢呼雀跃,家庭群也沸腾起来。“我要发个朋友圈,分享快乐,也激励我更加努力,争取今年评上个人先进。”妻子向丽琴激动地说。女儿赵媛媛也赶忙说:“我也要发个朋友圈,‘俺也是最美家庭的一员’。”
赵洪波一家是扎根在石油一线的石油家庭,妻子向丽琴在西南石油局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从事财务会计工作,丈夫赵洪波是西南油气分公司油气销售中心公司集输首席技师,夫妻俩扎根输气生产一线28年,攻坚克难,默默坚守,夫妻的一言一行也深深地影响了女儿赵媛媛。女儿在大学毕业后继承了父母的理想,考入国家管网成为了万里油龙的“守护者”,也光荣地成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一家都在各自的岗位上拼搏奋进,以实际行动共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家是互相信任的亲情
赵洪波和妻子向丽琴相识于阆中老家,妻子毕业后来到西南石油局工作,成为了一名石油女工。赵洪波大学毕业后也完成了从“纺织行业”到“石油天然气行业”的转变,小两口来到川西平原的输气站。
恋爱初期,不善言辞的赵洪波总是通过美食来表达爱意,“吃到好吃的牛肉面,会专门给她捎一张面票过去”“听她说喜欢吃耗儿鱼,就专门带她去吃”。妻子怀孕后,赵洪波便开始对照着菜谱学做饭,待妻子生产以后,更是赶紧学习母婴知识,“像孩子几个月大,应该吃什么比较健康,需要补充什么营养元素,我都清楚。”
“我非常重视家庭,家是温馨的港湾,家人是最重要的。夫妻间有分歧和矛盾是很难免的,但我觉得沟通和信任特别重要。”赵洪波说,夫妻间的争吵不应该上升到很严重的程度,都是可以理解和包容的,“我们夫妻间从来不吵隔夜架,有时候为了哄她开心,我就去做拿手好菜,拉着她来尝尝,两个人边吃边聊,她也能慢慢认同我讲的道理。”这种互相信任的亲情一直存在于他们这个暖融融的家庭。
家是女儿的榜样
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家。赵洪波和向丽琴的女儿出生在输气场站,在她的记忆里,父母总是穿着红色的工装,在黄色管道里面穿梭巡检,红色和黄色便成为女儿心目中最深刻和最喜欢的两个颜色,也在女儿心中种下了一颗扎根石油的种子。
看着女儿一点点的长大,夫妻俩很是欣慰。“一岁多的时候,孩子刚会走路,我随手给孩子拿了一份报纸玩,当时报纸是倒着的,孩子竟然知道把报纸正过来,这让我们很惊喜。”赵洪波笑着说。
在家的时候,夫妻俩即使在想事情,也会在手边放一本书,希望给女儿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媛媛在上高中前,有的题我们还能懂,就一起跟孩子讨论分析,孩子的学习劲头也更足。”女儿也不负所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孩子在成长,其实我们大人也跟着在进步,这是相互促进的过程。”在赵媛媛读小学三年级时,一次在国旗下分享自己写的文章,当听到女儿用清脆稚嫩的声音念出“满招损,谦受益”时,赵洪波内心十分触动,“台下好几百人她都不怕,还大胆地展示自己,我们做家长的更应该在岗位上拼搏努力,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说起树立好榜样,赵洪波一直在用实际行动影响着女儿,多次在局级、厂级的技能竞赛中获得第一名,“每次拿了冠军的奖牌回来,我都会先挂在女儿的脖子上,孩子很开心,总说‘爸爸太能干了’,这对孩子积极上进有好的影响,大家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奋斗。”
家是前进的动力
在女儿上学期间,夫妻俩不断学习输气工知识,很快,赵洪波当上了输气站站长。一次,单位要组织职业技能竞赛,赵洪波想去试一试,但又担心孩子比较小,妻子说:“你放心去学习参赛,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家里有我,站场的工作你也放心,我能搞定。”妻子的话,坚定了他参赛的信心。
为抓好赛前准备工作,赵洪波开启“白加黑”的学习模式,女儿看见爸爸这么专注、勤奋地学习,自己也开始自觉地学习起来。五六月的四川,中午地表气温已达40摄氏度。赵洪波苦练操作技能,形成肌肉记忆。一个操作流程下来,头发和衣服湿透了,工服被汗渍漂成了白色,一天得换两三套。他却自嘲道,“人晒黑了,衣服白了,这才叫‘白加黑’。”
两个月的时间里,本就不魁梧的丈夫瘦了十几斤……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女儿笑着说:“爸爸加油,我陪你一起努力学习,争取考全班第一名。”
家人的全力支持和无限关心是丈夫赵洪波拼搏奋斗的动力源,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在西南油气田首届采气工比武中,赵洪波过关斩将,一举夺魁。
从事石油工作28年以来,赵洪波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从输气技师到输气高级技师,再到西南油气分公司输气首席技师,这一路,离不开家人的陪伴和鼓励。
“一直以来,父母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影响着我,鼓励着我,让我明白石油精神就是坚守岗位,兢兢业业,不断进步。”女儿赵媛媛说。在这样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里,一家三口相亲相爱、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把青春和汗水奉献给热爱的石油事业,因为热爱,他们选择坚守,而石油精神也正是在这份爱中传承、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