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游走进艺术馆,让孩子们在探索中接受美的熏陶
研学游走进博物馆,拉近历史文化与青少年的距离 资料图
四川多地利用自然生态资源,推出了亲近大自然的绿色研学体验
同学们参加非遗主题研学旅行
记者万天月
暑期来临,研学旅行的热度也随之上升。近日,四川多地举办研学旅行主题论坛、发布研学旅行精品线路,或是出台相关规定。研学旅行一头连着旅游,一头连着教育,为孩子们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寓学于游,在行走中收获知识和体验创造了条件。
创新“研学+”模式 做好“研”与“学”
今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提出,将加强科学类学科教学。加强科学教育实践活动,遴选一批科技馆、博物馆、研学基地、高科技企业等,作为中小学科学教育实践基地,结合科学课程标准,设计相应的科学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在实践探究中学习。
博物馆、美术馆是“城市文化客厅”,也是社会美育不可或缺的“第二课堂”。在“双减”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博物馆、美术馆研学课程成为研学市场中的一匹“黑马”。
前不久,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四川博物院承办,四川省研学旅游产业促进会、四川省文博研学联盟、成都研学旅游协会等单位协办的2023年暑期全省研学旅行产品集市在四川博物院举行。全省21个市州组织100多家研学旅游机构参展,共设置30个展台,集中展示了数百款暑期研学旅行产品。主题涵盖大运会、红色教育、文博和非遗、乡村振兴、生态科考、艺术体育、军事拓展等多个领域,为孩子们度过一个好玩、好学又安全的暑假提供了丰富的可能。
为拉近非遗文化、历史文化与青少年的距离,记者从四川博物院了解到,这个暑假,四川博物院联合专业教育培训机构,策划推出了多条省内研学路线,面向7至14岁的少年儿童,让他们在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中有所收获。
在《小小国宝守护人》特训营,同学们将深入四川博物院、成都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和金沙遗址博物馆,学习科学、历史、艺术等综合知识,提高公众演讲、命题写作、沟通交流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最后通过视频录制和大众评审的考核,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小国宝守护人”;而在《在“深山故宫”学中国古建》建筑营中,同学们将前往平武报恩寺,在这处明代建筑群中了解中国古建筑的布局、构建、装饰、建造工艺等内容,全面系统地了解博大精深的古建筑知识。
美育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对于提高大众的审美水平,培养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塑造美好心灵,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除了带领中小学生群体到博物馆接触和了解历史,美术馆也是研学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地。
6月30日,记者从成都市美术馆了解到,为迎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和2023成都双年展的到来,成都市美术馆计划在馆内开展以“理想中的美术馆”为主题的艺术研学公益课程。
该课程围绕艺术世界的真实情境,通过研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带领小学员们多方位了解艺术世界的构成,提升参与者在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其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切实达成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目标。
暑假来临,久居城市的青少年们大多渴望回归自然,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放松心情,学习知识。正因如此,研学与乡村的联系也变得愈发紧密。
近年来,为发展研学旅游,四川多地开始以“乡村振兴”为主题,探索“研学+”新模式,包括利用当地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红色研学路线,利用自然生态资源推出绿色研学体验等。
“深入了解了万源英烈的故事,才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今年6月底,来自万源市第二小学的40余名青少年学生代表,参加了当地组织的红色研学游活动,在参观完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和烈士陵园后,同学们纷纷发出感慨。
万源市红色资源丰富,拥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以及万源市烈士陵园、李家俊故居等红色教育场所。近年来,万源市通过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军精神”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先后服务保障15所学校2万余人。
而在绵阳平武,依托当地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推出了一系列以自然教育为主题的研学内容。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王朗片区,推出科学志愿者、自然观察等自然教育路线;在关坝沟流域自然保护小区,推出了学习“巡山员的十八般武艺”,感受“中蜂养蜂人”的淳朴生活路线;在老河沟自然保护区,推出6条生态体验线路……让孩子们在自然课堂中学习知识,增长见闻,“玩得开心学得用心”。
规范市场提升品质 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每逢寒暑假,研学旅行成为不少家庭的“标配”。尤其是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和“双减”政策的实施,更大地释放了市场需求,让研学旅行的空间不断扩大。
面对日益丰富的研学活动,家住成都市锦江区的李女士和她的孩子,都成了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李女士清楚地记得,两年前第一次为孩子报名参加研学活动时的场景。当时儿子刚从幼儿园毕业,还不会收拾自己的行李,李女士只能亲力亲为。然而,出乎李女士意料的是,在结束了不到一个星期的研学活动之后,回到家里的儿子将自己的小行李箱打开,只见里面的衣裤、袜子、洗漱用品等都被收纳放置得整整齐齐。儿子熟练地将物品从箱子里取出来,放到了它们原本的位置。“在我看来,上小学之前就应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学会整理自己的东西,以后做事才会更有条理。”李女士认为,这也是儿子参加那次研学活动最大的收获。
“一些培训机构组织的研学活动就是单纯的观光游,只玩不学”“研学旅行价格普遍不低,但过程基本上是走马观花”“授课老师缺少专业资质证明,孩子难以真正从中受益”……针对暑期研学热,也有部分家长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顾虑。
“研学产品的核心在于‘研学’和‘旅游’的平衡。”有业内人士指出,应该针对不同群体持续开发有价值的研学旅行产品,避免“同质化”。而在行程安排、研学主题、课程设置等方面,也要满足不同年龄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家长在选择研学产品时应关注课程内容、研学导师及安全保障,要选择有相应资格证书、相关从业背景的专业导师。同时,旅游部门和教育部门也要加强对研学市场主体的联合监管和引导,持续规范研学游市场秩序。”
去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示了18个新职业,研学旅行指导师位列其中。当前,不少高校也纷纷开设了相关专业,旨在为研学旅行市场提供更充足、更专业的人才储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暑假是开展研学旅行的好时机,为了避免无效的研学旅行,家长、学生和相关组织机构都应提前做好功课,让研学旅行富有教育和旅行意义,真正发挥寓学于游的作用,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愉快的暑假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