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竹林风景线
七洞沟游人如织 资料图
城市森林马拉松比赛现场
侯莉 李海
7月的长宁,百里淯江玉带环绕,茫茫竹海苍翠欲滴,山川田野绿如翡翠。35年的绿色接力,长宁县竹林面积达到73.1万亩、竹种487种,成为“中国竹子之乡”。在向绿而行的路上,长宁县坚持以竹为本,厚植绿色本底,推进积势聚能。
一根竹撑开绿海新天地
双河镇笔架村,杨黄竹长势喜人,1300多亩杨黄竹丰收在望。村民彭玉琴种的杨黄竹,今年卖竹笋和竹材,亩均收入至少4000元。龙头镇昆仑村3组村民陈志林,承包400多亩荒山栽种黄竹,每年为他带来20多万元的收入。
良好的效益,吸引更多村民栽竹种竹。竹海镇塔沙村的黄夕林,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在河滩地种竹,荒凉河滩变竹林,碧波映得绿波涌。“每年近十万元的收入,不就是自己给自己建造了一座‘绿色银行’吗?”望着眼前绿波涌动的竹林,黄夕林一脸欣慰。
在长宁,种竹致富,已经不再是偶然。一座座荒山涌绿波,不毛之地变银行。竹,正成为山区群众取之不竭、永续利用的绿色银行。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必须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长宁县委书记徐创军在调研竹产业发展时指出,“培育一根竹,灵动一方水,富裕一方人,长宁正全力建设竹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新高地。”
一根竹撑起产业新空间
有了这片竹海,长宁大力发展林下种植,为山区群众增加收入来源。走进全国唯一的竹食品专业园区双河竹食品园区,工厂的车间里一派忙碌景象。各种以竹为原料的即食产品,正源源不断通过冷链物流发往全国各地。
“一年生产16万瓶苦竹罐头,自建的8000亩基地完全不能满足原料需求,每年都要从贵州、云南采购竹笋。”作为入驻竹食品园区10家企业之一,四川省长宁县原野笋类食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负责人说:“依托竹海长裙竹荪、长宁苦笋‘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企业不断研发新品种,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大,美誉度也越来越高。”
长宁县梅硐镇充分利用丰富的竹资源,培育引进竹制品加工企业14家,主要生产竹筷、竹签、跳板、羊床等,年总产值达1.5亿元。
“全镇有竹类食品种植专合社5家,笋类、竹荪家庭式加工作坊11家,年加工各类竹笋9000余吨,实现年产值6000余万元。竹加工,竹类种植成为该镇群众致富的主要产业。”梅硐镇镇领导介绍道。
事实上,不止梅硐镇,在长宁,南部山区均以竹为主要产业,竹种植、加工、产品销售,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长宁县竹·盐特色资源循环产业园,已经实现从竹笋到竹叶,从竹竿到竹根的全竹综合利用。经开区企业生产的全竹猫砂产品,每天快递发送量2000件左右。竹产业已经从简单的初级加工,向竹纤维、竹林碳汇交易转换,竹加工产业已经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群化、现代化、生态化经营转变。作为四川省首批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县,长宁县2022年竹产业总产值达98.11亿元。
“长宁围绕一根竹,坚持科技为要、创新为先,着力推进竹产业集群化、一体化、产业化发展,有效提高竹产业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长宁县委副书记、县长杜伟对该县竹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一根竹撑开旅游新蓝图
因为竹,长宁和旅游紧紧联系在一起。
近年来,长宁县始终坚持把文旅产业摆在突出位置来抓,持续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国家A级景区从无到有,长宁县先后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最佳乡村旅游目的地”“中国十佳生态养生旅游名县”,四川省首批天府旅游名县。
“让竹林成为美丽乡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遵循这样的发展定位,长宁县致力打造2.5万亩“宜长兴美丽乡村百里翠竹风景线”示范区和20公里“翠竹风景线”,做足竹生态旅游这篇大文章。
坚持“竹旅游+”发展方式,推进竹旅游与体育、农业、工业、美食、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是长宁县一以贯之的做法。以竹观光、竹美食、竹娱购等为突出特色的“竹经济”快速发展。
“旅游旺季来了,忙也高兴。”20年前,长宁县竹海镇农林村村民陈绍云开始在竹海开办民宿酒店。经过多年发展,已拥有客房60间、餐桌30桌。夏日的蜀南竹海,在竹林漫步,听啁啾鸟鸣,或坐于林间竹舍,品山珍竹荪,已经成为很多人首选的旅游项目。
在长宁,靠一根竹吃上旅游饭的群众何止这些。双河凉糕、“全竹宴”,这些名副其实的文旅名片,让长宁的生态旅游从乡村发展到全域。
“目前,长宁以竹为主题的旅游经济产值已破百亿大关”,长宁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负责人介绍说,“以竹托底,长宁正在描绘全新的旅游精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