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张果
近日,受台风“杜苏芮”等影响,华北、黄淮等地出现极端降雨过程,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灾情发生后,全国各地民间救援力量闻“汛”而动,逆流而上,驰援灾区。民间救援力量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让人心痛的是,北京市房山区蓝天救援队队员王宏春、刘建民在抢险救灾中不幸牺牲。
近年来,在应对“5·12”汶川地震、“4·20”芦山地震、“8·21”北碚山火、“7·20”郑州暴雨等突发事件中,蓝天、公羊等救援队的身影频频入镜,民间救援力量的作用越来越突显。然而,民间救援力量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如缺乏相关部门的监管指导;志愿者多为兼职,专业性系统性的培训不够;自掏腰包做公益,经费及救援装备不足;管理松散,风险保障机制不健全等等。笔者认为,民间救援力量不仅需要社会的关注,更需要多一些的支持。
在国家层面,应积极引导民间救援力量规范有序发展。研究出台法律法规,将民间救援力量纳入政府应急救援体系、政府采购服务范畴,探索完善救灾保障制度,加大对民间救援力量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明确主管部门,加大领导和指导力度,不断提升民间救援力量的管理水平和救援能力;健全协同沟通平台,完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机制,消除民间救援力量参与应急处置的障碍。
在社会层面,应持续形成支持民间救援力量的强大合力。公益组织、爱心企业可以通过公益项目、慈善资金、专业培训等方式,支持民间救援力量建设发展;保险公司可以优化保险产品,推出民间救援力量参与自然灾害等突发应急处置的商业保险,为民间救援力量织密保障网;应急救援相关企业可以探索专业应急救援市场化运营服务,激发民间救援力量的市场活力。
在舆论层面,应积极营造关心支持民间救援力量的浓厚氛围。一方面,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生动讲述民间救援力量的先进事迹、感人故事,不断提高大众对民间救援力量的社会认知度。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应急处置等科普知识宣传,增强群众的防灾救灾意识,引导人们配合、支持民间救援力量开展救援工作。
民间救援力量作为社会救援的有力补充,在抢险救灾等应急处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相信有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民间救援力量一定会走得更远、走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