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博物馆集体“上新”啦异国情缘“中车”牵第十四届两岸电影展之台湾电影展在雅安开幕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663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8-18

四川博物馆集体“上新”啦

记者陈秋名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最近,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四川大学博物馆新馆、成都大运会博物馆三座博物馆可谓是一票难求。一首成都大运会超燃国风MV《大运会遇上三星堆》,让三星堆博物馆新馆一开馆就爆火;四川大学博物馆新馆自开馆以来,受到参观者的一致好评,每日门票早早就被预定完;7月29日,成都大运会博物馆对公众开放,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共同感受大运会的拼搏与热情……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航拍

四川大学博物馆新馆 图据网络

成都大运会博物馆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新设计新技术展现古老蜀文化

7月27日,广汉市城西鸭子河畔,三星堆遗址旁,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试运行。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建筑面积5.44万平方米,是目前西南地区最大的遗址类博物馆单体建筑。

从外观看,新馆外观集合三星堆原生态形象,三个体量单元朝向遗址区方向,形成博物馆与遗址区之间的空间对话。新馆外立面采用玻璃幕墙和青铜遮阳板,堆体部分采用天然花岗石,两者虚实对比,形成了三星堆标志性的“古蜀之眼”。

新馆内,三个起伏相连的堆体将游客服务、陈列展示、藏品管理功能融合一体。新馆做到了“声光影电齐聚会”,内核集成数字化元件,高科技助力文保、研究、修复兼顾新展陈方式,新技术让观展形式更加多元。

在展馆内部,展厅围绕“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通过1500余件(套)最具代表性文物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三星堆考古发掘及最新研究成果。除了青铜神树等1986年出土的珍贵文物移步新馆,还有600余件文物首次和观众见面。

其中,青铜神坛、青铜骑兽顶尊跪坐人像、青铜鸟足神像等三组器物,借助修复师的手工拼对结合AI算法,通过数字化虚拟修复技术实现跨坑拼接及修补复原,并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出原比例研究性复原的仿制品,重现文物神采。

此外,新馆还将考古方舱还原到了展厅里。新馆“世纪逐梦”展区的“方舱考古”展项,采用最新的裸眼立体新媒体技术,将考古方舱还原到展厅里,反映了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六个新坑的发掘工作。其使用的播放服务器立足于专业图形工作站,以此打造目前最前沿的视觉艺术,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三星堆祭祀坑考古发掘场景。

趁着暑假从成都带着孩子前往博物馆参观的廖先生觉得不虚此行,“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太震撼了,本来想着小朋友能学到东西就行,没想到我们大人也跟着学了起来,古蜀文明的灿烂文化真的值得好好学习。”

川大博物馆新馆:探秘百年西南风土人情

7月23日,四川大学博物馆新馆开馆,并于7月27日至8月10日试运行,试运行期间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8月15日,四川大学博物馆新馆正式开放,门票十分抢手,近乎日日爆满。

四川大学博物馆新馆由原四川大学博物馆和自然博物馆整合而来。四川大学博物馆前身为华西协合大学博物馆,创建于1914年,是中国第一座综合性大学博物馆。

百余年来,博物馆荟萃自然与人文精华,其中人文类文物共8万余件,藏品涵盖32个门类,动植物标本98万余份。其中尤以书画、陶瓷、美术雕刻以及民族、民俗文物最有特色,如元代黄公望、王蒙合作山水图轴,张大千大风堂敦煌写经、文书集,唐代龙兴寺菩萨立像,全套晚清民国花轿等;馆内保藏了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熊猫、中华鲟等一批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等动物标本14万余号,保藏了包含1000余份植物模式标本在内的植物标本84万余份,最早植物、动物标本分别采集于1884年和1907年,上世纪50年代便被选入世界著名植物标本馆专集。

新馆建筑总面积7万余平方米,展厅近1万平方米,展陈体系由基本陈列、自然专题展、艺术专题展和临展特展构成,旨在建设成为集收藏保护、展览研学、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中国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心。

新馆的基本陈列以 “西南天地·云汇大川”为主题,展厅面积4600余平方米,展览叙事以祖国西南天地的自然人文知识、科学家的调查活动和研究视野分别为主、辅线。自然专题展由生命之树、自然与人、探寻生命本质3个部分组成,分别讲述不同类型生物演化的历史、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生命科学的发展历程。艺术专题展由古代工艺、书画艺术、织绣艺术3个部分组成,展示具有不同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的工艺品。

8月5日,趁着周末前往观展的李女士表示最喜欢民俗厅,因为可以从那一件件文物中了解那些已经远去的岁月中的生活,“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发生了很多改变,但是看着以前的那些生活老物件,会觉得一切都很熟悉,或许这就是文化传承的魅力。”带着孩子前往参观的陈先生表示:“非常惊喜。孩子们很喜欢,因为博物馆里有很多可以倾听、触摸、动手体验的项目。”陈先生说,孩子们很喜欢博物馆关于四川民居部分的展示,因为不仅有实物展示,孩子们还可以动手拼搭家具。

成都大运会博物馆:传递青春与梦想

7月29日,位于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的成都大运会博物馆对公众开放。该博物馆紧邻东安湖畔,面对大运火炬塔,是中国西部首个赛事类博物馆。

成都大运会博物馆展陈以大运会成功申办、紧张筹办和精彩举办为主线,按“时代使命”“责任担当”和“全球盛会”三个篇章进行布展,整个展陈面积达3300平方米,收集了各类实物藏品1000余件,影像及电子文档资料近8万件。除本届大运会珍贵实物外,博物馆还征集到世界大运会历史上具有重要价值的奖牌、火炬、吉祥物、图文音像资料及国际大体联官员捐赠的包括“琼·波迪琼奖章”在内的多件往届大运会的珍贵实物。

走进成都大运会博物馆,一件白色大熊猫雕塑瞬间吸引了游客眼球。2019年1月17日,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开工奠基时,与会嘉宾在它身上签名,并留下了对成都的寄语。

大熊猫雕塑身后就是时代使命展厅。步入“时代使命”展厅,一面记录大运会历史的展示墙印入眼帘,墙上展示的是从1959年第一届大运会到第30届大运会每一届比赛的一张经典大运会开幕式照片,下方还有该届大运会的会徽。

来到“责任担当”展厅,满满的成都元素扑面而来。该展厅展出了包括大运会申办报告,和国际大体联签署的主办合同等珍贵文件,全方位地回顾了成都大运会从申办到筹办的整个过程。在展厅内,不仅有吉祥物“蓉宝”,还有奖牌“蓉光”、火炬“蓉火”。展厅内一幅名为《水墨蓉宝十八项》的中国水墨画非常抢眼。该画卷是以成都大运会18个比赛大项为基础,选取18种最美中国色,并从《诗经》中的传统名物取材纹样,最后以水墨丹青呈现,是国家一级美术师、成都大学教授田海稣送给世界大学生运动员的礼物。

自该博物馆开放,每天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观展。趁着放暑假,12岁的小陈专程从达乐山赶到成都大运会博物馆参观,“参观大运会博物馆,了解大运会的历史,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小陈平时很喜欢运动,尤其喜欢跑步和乒乓球。这次大运会,她现场观看了田径比赛,“看着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奔跑,非常激动。”

“在博物馆里看到了很多优秀的运动员的照片,比如姚明、苏炳添等等,他们都参加过大运会。同时在博物馆里学习到了很多知识,知道了大运会的前世今生,也知道了成都大运会的来之不易。”15岁的小肖觉得参观大运会博物馆收获了很多。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