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守护着心中的“川剧梦想”那个干农活时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的男孩到北京了音乐剧《我的两万个兄弟》入选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669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8-25

他们,守护着心中的“川剧梦想”

李淮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立秋后,随着天气慢慢转凉,什邡市莹峰南路282号传薪书院前面光兰川剧团的演出牌子挂了出来。戏迷们奔走相告,相约下午2点去看川剧。

“戏一折,水袖起落,唱悲欢离合,无关我;扇开合,锣鼓擅板,剧中情剧外人,凭谁说……”看见舞台上民间川剧艺人李光兰的古装扮相,观众忍不住为她喝彩叫好。

参加送戏下乡活动  资料图

李光兰

参加公益演出

缘起兴趣 不懈努力只为心中所爱

1970年,李光兰出生在射洪县太乙镇六村五队。从小,她就爱跟着父亲去剧团看川剧,回家时,小声哼几句,比划几下,动手伸腿,学习舞台上的唱腔做派,像模像样的。周围的人就说,小姑娘不错,是个唱戏的料。

1982年,李光兰进入射洪县川剧团,跟着剧团里的陈大德、任同汉老师学艺。李光兰对自己要求很严。老师规定的唱段她一段一段地唱,动作一遍一遍地做,唱了又唱,做了又做。衣服湿了,头发湿了,腰腿痛了,她不管不顾,仍然在练功房里,在县城的涪江边,起早贪黑,苦练基本功。一坐下来,就拿本川剧剧本,背诵唱段唱词。很多人觉得这样日复一日的生活很枯燥,李光兰却乐在其中。这一切,只因为她爱川剧,爱唱川剧。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5年,15岁的李光兰正式登台演出,那时的她在三台县禾加乡侠飞川剧团当演员。剧团里人员少,演出时,这一折里是花旦,下一出戏可能就演小生。十几年的磨练,走乡进村,登庙堂上舞台,田间地头唱一段,街头巷尾舞一回,李光兰能表演生旦净末丑各行当角色,她主攻文武生角,在团里成了台柱子,十里八乡小有名气。1998年,剧团解散,她回到家里。

回家后的李光兰,没有把功夫与技艺遗忘。她早晚坚持练功,还要吊嗓子。有人说,川剧现在没有市场,也没什么人看,你每天练功有什么用处?面对大家的不理解,她没有辩解,心里却在说:川剧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承载着我们川人的文化价值、认知模式、历史民俗、体现我们川人的艺术智慧和文化底蕴,一定要坚持,要传承,要把川剧发展起来。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2006年初,李光兰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成立了三台县光兰川剧团。

兴旺发展 “火把班子”的追梦之路

三台县光兰川剧团建团时,只有9个人,由川剧票友与李光兰以前在一个团工作过的师兄妹组成。他们是民间川剧团,有人说他们是草台班子,也有人叫他们“火把班子”,因为他们晚上转场演出,靠打着火把照路。

17年来,他们坚守这块川剧阵地,不断推陈出新,将川剧发扬光大,将剧团发展到平均年龄不到40岁的演职人员16到20名、演艺道具齐全、演员功底较为扎实、行腔作派正统规范、具备变脸吐火等川剧绝活、自编自导推新戏能力较强的民营川剧团。

他们长年扎根基层,为观众演出,足迹遍及川内三台、中江、绵阳、江油、隆昌、什邡、绵竹、广汉、盐亭、南充、遂宁等十多个县市,平均每年演出400余场,满足了广大川剧爱好者和广大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了当地文化生活,为传承振兴川剧作出了贡献。特别是2016年至2018年,每年演出500多场戏,服务观众超过20万人次/年。

2016年10月17日至22日,第四届乌镇戏剧节组委会因为被光兰川剧团多年为保护与传承地方戏曲作出的贡献所感动,特别邀请李光兰率团前往浙江乌镇,参加一年一度乌镇戏剧节“古镇嘉年华”单元的演出。他们登上浙江嘉兴乌镇戏剧节舞台,驻演6天18场20多个折子戏,展示了川剧的锣鼓、妆容、行头、唱腔、唱念做打的功夫、绝活(变脸、吐火、水袖、啃烛),赢得了众多粉丝与国际友人的称赞。

2017年11月9日至11日,应德阳市第三届三星堆戏剧节之邀,光兰川剧团在德阳演艺中心演出了经典川剧多场折子戏,受到好评。2018年,第四届三星堆戏剧节举办,光兰川剧团再次应邀参加。演出的主题是戏剧下乡,演出直接走进田坝院落,走进老百姓的生活。由于三星堆戏剧节与广汉地摊节同时开幕,因此人特别多。卖小吃摆地摊赚吆喝,与舞台上光兰川剧团带来的川剧戏剧遥相呼应,更增添了接地气的乡土味道。

“三文钱,六文钱!你还要九文钱?!”尼姑陈妙常略带焦急的话语,脸上写满无奈与心急;老艄公似笑非笑,轻捋一把白胡须,把划船的桨摇一摇:“要九文钱呢!”陈妙常着湖蓝色长袖衣裙白色菱形图案夹衫,飘逸秀气,扮相俊美,唱腔清丽婉转;老艄公穿白衣戴毡帽,说唱风趣活跃,表演生动诙谐。一小一老,亦庄亦谐,演绎了一场秋江边上的生活好戏。这是光兰川剧团在广汉松林沙田村院坝广场舞台演出的川剧经典折子戏《秋江》。当时,众多的男女老少在看他们演《秋江》,人们里三层外三圈地围着,大家站着、蹲着、坐着,搬个马夹子来看剧,真是热闹非凡。

粉墨春秋 演不尽世间悲欢离合

今年8月恢复演出后,李光兰又开始了忙碌的一天。一缕清晨的霞光照在德阳什邡传薪书院的房屋上,李光兰穿衣起床,她在院坝里活动身体,踢踢腿弯弯腰,清了清嗓子,唱了几句。川剧团的成员陆续也起床了,洗漱后在院坝里活动,开嗓练声做基本功训练。

李光兰步履匆匆走进厨房,洗盆刷锅,舀水淘米,开天然气,把稀饭用大铝锅煮上。早饭煮好,大家齐齐到厨房,舀饭拿馒头嚼泡豇豆,团员们一起吃早饭。李光兰说,自从办剧团开始就是她负责煮早饭,一是为了节约钱,二是为了提醒大家早起。

吃早饭的团员们还端着碗,李光兰已吃完饭。她跟鼓师交代了几句,让他带着团员们,吃饭后练习曲目,预备下午在传薪书院的演出。她出了书院门,把写有下午演出剧目的小黑板挂在了传薪书院门口。黑板上写着:光兰川剧团8月16日下午2:00,珍珠塔,上本。导演,李光兰。同时,她在朋友圈里发出同样的消息,希望喜欢川剧的朋友可以通过朋友圈知道当天的演出剧目,想来看就来。

“传薪书院的住宿和演出场地,是别人长年赞助的。水电费是剧团自己出。”李光兰介绍说。这几年,除了在传薪书院演出,他们还要抽时间去学校传承川剧艺术,培养学生们对川剧的兴趣。此外,在重大节日,他们一般都会有公益演出。“今年‘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我们都有公益演出,而且暑假还在学校对喜欢川剧的学生进行培训,所以虽然停演了,但是大家也没有闲着。”

下午,传薪书院的川剧开场,老戏迷们三三两两,你喊我我约你走到书院门口,15元一张票,买了票进去坐好。可以容纳60位观众的场地,来了不少观众,还有两个太婆带着几岁的小朋友来看戏。李光兰烧了开水,把开水瓶靠墙摆好,老人带有自己的杯子,口渴了就近添加一点开水。

虽然观众不满场,但团员们在住的房间里化妆、鼓师在戏台左边打着鼓点,琴师调弦,一丁点儿也不马虎。李光兰自己化了妆,还没穿戏服,她走过来,想看看年初团里新进的两个年轻人今天演出的化妆有没有瑕疵。她又走到琴师身边,叮嘱他们,创新的剧目里有两句唱腔一定要把稳点。“前天,团里新进的演员晓丽为传播川剧拍了视频放在抖音上,我觉得这个想法很好,但是我对两位演员的表演不太满意,所以我们还在不断完善中。”这几年,为了让更多年轻观众关注川剧,光兰川剧团做了很多尝试,包括创新剧目、引进新人、推出川剧短视频等等。之前也有一些票友将光兰川剧团的演出片段放在抖音上,获得了一定的关注。但李光兰觉得做得还不够,她望了望戏台,心里谋划着如何改进。

“粉墨春秋,演不尽悲欢离合世间情;川戏人生,终难舍酸甜苦辣传承意”,戏台上左右红纸黑字的对联是李光兰的心声,也是光兰川剧团的心声。看着他们一丝不苟地唱念做打,吹拉弹跳,观众们笑着叹息着流着泪,一起沉醉在剧情里。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