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文绿)近年来,在国家文物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部门的指导下,四川以长江、黄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主动作为,创新举措,不断强化草原地区革命文物保护,持续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并于近日由省文物局牵头,联合宣传、文化和旅游、林业和草原等部门印发《关于加强“红色草原”保护利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成为全国首个出台“红色草原”地方配套政策的省份。
在充分调研,系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四川实际,《通知》重点明确了四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一是加强“红色草原”革命文物保护。开展“红色草原”革命文物资源专项调查。加强战斗遗址遗迹等考古调查。推进“红色草原”革命文物整体保护,对会议旧址、战斗遗址、红色标语、红色路桥、重要人物旧居、烈士陵园、纪念碑等实施抢险加固、保护修缮和展示利用;对濒危损毁文物进行抢救性保护;对重点文物进行预防性保护;推进革命文物周边环境治理。
二是深化“红色草原”价值内涵挖掘。支持文博单位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开展相关领域课题研究,建设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支持符合条件的革命场馆创建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确定一批重要标识地,充分发挥红色资源教育功能。成立“红色草原”联盟,召开“红色草原”保护利用研讨会,举办主题论坛。
三是推进“红色草原”环境配套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开展红色乡村绿化美化工程,提升生态景观。实施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推进禁牧休牧轮牧,恢复草原植被。加快创建若尔盖国家公园,实施若尔盖等重要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开展退化湿地生态修复、珍稀动植物保护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建设最美川西高原湿地。
四是促进“红色草原”文旅融合发展。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强化智慧服务,支持实施一批“红色草原”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建设“红色草原”主题游径,推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打造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深化与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合作,建设一批红色教育研学实践基地。结合红色研学、草原音乐节、山地骑行、自驾露营、民族歌舞表演等,每年举办“大美四川·红色草原主题游”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