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工人日报》9月5日报道,江苏省无锡市发布《调整无锡市机动车免费停放时长和优化试点医院停车收费政策》,其中明确,机动车免费停放时长将从目前的15分钟延长至30分钟,为市民留出“一碗面的时间”,同时在三家重点医院试点免费停车一小时的政策,为驾驶人员提供更好的泊车便利。
此报道刊登后,有人赞叹“免费停车时间延长后刚好够吃一碗早面”,更多的人表示,随着城市的发展,汽车数量持续增加,遇上学校上下学的时候,30分钟可能并不够用,“一碗面的时间”能不能再适当延长呢?
民之所盼,施政所向。近年来,我国各地相关部门经过科学研判,推出了不少机动车停车便民惠民政策,优化停车资源配置,让群众出行畅通。无锡实施的这一新政,更是暖到了市民的心窝子里,同时也是地方城市基层治理的生动体现。
如今,各地机动车越来越多,如何更好地完善城市基层治理、挖掘现有的停车资源、提升群众出行质量,是各级政府组织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如何延长“一碗面的时间”,让市民从心里感受到城市的温度?笔者认为,需要各地坚持问需于民、分类施策,从做“减法”和做“加法”方面分别用力,把“免费停车时间短”这件民生实事办出实效。
用力做好“减法”,延长“一碗面的时间”,体现的是地方治理的智慧。针对不同区域、时段的停车场,区分运用城市公共服务智慧停车系统,设定不同的免费时长和标准;或运行“先离场、后付费”模式,有利于缩短群众停车出场通行时间,提高停车场公共资源的利用率。
用力做好“加法”,延长“一碗面的时间”,体现的是地方治理的担当。比如,通过建设立体车库、利用闲置地块等方法,增加公共车位数量,优化不同区域的停车场分布结构。
亲民者,离民心更近。延长“一碗面的时间”能“亮”出当地亲民的新形象,“升”出群众的幸福指数,让群众从小事感受到治理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