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 ”泸定地震一周年,那些感动我们的身影现在怎么样?在华阳穿梭时光长廊:从上古时代逛到繁华现代四川这场“舞蹈风暴”即将来袭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687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9-15

在华阳穿梭时光长廊:从上古时代逛到繁华现代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二江坊商业街

二江寺古桥

安公广场 四川天府新区供图

记者雷琰

古蜀王国的广都遗址、“籍公义,安民心”的安公精神、波涛汹涌的老码头文化……9月初,沐浴着秋风,记者走在华阳街头,随处可见时光碎片。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充满魅力的地方,上下4000年,华阳从未缺席,处处点缀着“有趣而淳厚的灵魂”,处处透露着历史与现代、传统与创新。

上古:古蜀文脉,源远流长

从《山海经》中的都广之野,到古蜀王国的广都治所,华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是古蜀文明的源头之一。华阳具有鲜明的古蜀气韵,早在先秦时期,就有蜀人在此繁衍生息,这里一直有着“天府华阳,千年广都”之称。

距今约4000年宝墩文化时期的河池遗址,是华阳境内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一处史前遗址,揭开了华阳区域新石器时代的冰山一角。河池遗址位于华阳街道滨江社区,东南距通济桥400米。2007年在城市建设文物勘探中发现并发掘,分布面积为750平方米。

华阳曾是古蜀国都“广都”所在地,与成都、新都并称古蜀国“三都”。广都城遗址城墙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240米。遗址保护范围为以城墙墙基外侧为基线,外扩20米,遗址保护范围外扩2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

宋朝-明清:二江水运,中兴天良

府河、江安河二大水系在华阳交汇,使华阳成为著名的水陆要冲。二江合流,浩浩南下,直通彭、眉、犍、嘉等地,促成华阳百年船运中兴。

宋朝时,二江合流处设有二江驿,陆游曾夜宿于此,遇雨赋诗:“鸡鸣原前风折树,夜到双流雨如注。”驿站不远处,有一座古寺,名二江寺,论历史还比二江驿还要久远些。自宋以来,直至明清,香火极炽。千百年间,福泽一方。1990年,二江寺移地南湖公园重建,距原址只相隔1.5公里左右,寺庙红墙青瓦,宏伟庄严。

明代驿道改道,二江渡口被废,行人只好绕道而行。清道光五年(1825年),二江寺主持为方便两侧居民通行,募捐建桥。大桥历经二百年风雨,今人多称作“二江寺古桥”,是目前成都市域内规模最大、保存原物时间最久的石拱桥。

如今二江交汇处,已不见长帆短棹,但它的繁盛商贸气象却有了新的诠释。

一条复古而创新的二江坊商业街立于二江之畔,四座门坊---市井坊、古桥坊、码头坊、制盐坊将深厚的广都文化一一诠释。门坊上“天良二江,立诚致善”八个字,既致敬先辈“天理良心”的二江精神,也是提醒后来人诚信经商、恪守底线。

清朝:安公精神,济世救民

船运为华阳带来中兴的同时,水患也让这片土地难得安宁。为治理水患,华阳县知县安洪德挺身而出,百姓感念恩德,政声德政记录载于书籍,世代传颂。

为了彻底解决威胁华阳古镇的水患,清乾隆八年,时任华阳县令的安洪德率领全县百姓沿府河修筑了一条长一公里余、高一米半的长堤。堤坝修建后,二百多年间防洪效果显著,乡民感激万分,遂将其称为“安公堤”。而今的华阳安公路三段能见到一尊高大石碑,上书“安公堤”三个大字,就是为了纪念这位心系民生的父母官。

除了重视水利,安洪德还大力发展教育。他将当时被侵占的明代名臣宋濂的祠堂鼎力厘清,并在此基础上自出俸钱修建了潜溪书院。潜溪书院吸引了众多的知名学者登门执教,来此求学的学生更是络绎不绝,与当时的锦江书院、墨池书院、芙蓉书院并称为成都四大书院。潜溪书院现已成为一个公共图书馆,作为华阳的一张文化名片,它以书为媒,为华阳人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

为纪念安洪德,华阳人在安公堤上修建了安公广场,广场上,安洪德的雕塑立于一隅。他右手紧握自己书写的“忠臣孝子纲常地,大将真儒父母邦”的书画卷,左手高抬,目光坚定地望向锦江安公堤,作为精神象征,静静守护土地上的百姓。

现在,“籍公义、安民心”也成了华阳大力培育的“向上向善向美”的社区精神,成为华阳人民砥砺前行的力量。

当代:多元包容,和而不同

从古老走向年轻,如今的华阳正成为一个国际化的现代都会。在守护悠久传统的同时,华阳也拥有了多元、另类的反转魅力,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在同一片土地上和而不同、多元共生。

一座理想之城,少不了文化和艺术的加持。位于麓湖生态城艺展中心的社区公益图书馆寻麓书馆,打破传统的图书馆形式,静静地矗立于塔楼之上,既是一个垂直向的空间,也向外延伸出一个露天的阅读区,坐于此,不仅可以静阅书海,还能俯瞰麓湖书城。

步入大厅,还能看到书架一侧上由流沙河先生题写的“寻麓书馆”四个大字。450平方米的面积,总藏书2万多册,类别多样。如今,这座社区图书馆俨然成为了集阅读、学习、交流为一体的“文化地标”,成为了链接各方文化群体力量、服务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的一个温暖平台。

安公堤旁有座小而美的华阳文化馆,坐落于安公路三段,紧邻府河,整体占地面积630平方米,是一个集休闲、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文化馆。它由一个凉亭改建而成,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它的青砖石瓦,用大面积的玻璃墙,将它与安公堤岸的景色融为一体。

这儿还有一个别致的名字---“趣园”,正如其名,这是一个妙趣横生的可塑空间。在这里有定期开展的书画、摄影、读书分享等活动,可以品茗论道、也可以看书发呆、偷得浮生半日闲。

地标性建筑A4美术馆坐落在麓湖生态城的艺展中心,巧妙地利用周围的环境特点,在天府大道上格外的明显。这里将建筑和红砂岩地貌巧妙地融为一体,是一个拥有12个空间、共6500平方米的城市生态型美术馆。作为城南的新潮艺术代表和文化交流地,无论是读书看展还是休闲放松,在这里可以体验到。

从时光长廊里走来的华阳,人文古迹满载历史,一砖一瓦皆是文章。承载辉煌与灿烂的它,既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趁着秋风习习,在华阳,去感受一场穿越时光的邂逅,一睹风采。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