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宋开慧到旌阳区调研园区(开发区)工会建设工作

德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光强到园区企业慰问劳动模范和困难职工

旌阳区第二届十佳工匠表扬大会

万达商圈共享职工之家
自四川工会十四大召开以来,德阳市旌阳区总工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在省、市总工会和旌阳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旌阳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主动将工会工作融入全区发展大局,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实施“五个聚焦”,打造“五型工会”,带领全区职工砥砺奋进、勇毅前行,为助推旌阳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旌阳“百强区提质升位”贡献工会力量。
旌阳区总工会先后被省总工会评为全省蹲点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工会财务工作先进集体。在德阳市总工会目标考核中连年位居前茅。同时,旌阳区总工会劳动者权益保障中心参与的某快递企业欠薪援助案例被全总评为典型案例。旌阳工会相关工作受到省、市媒体多次关注和报道,引来不少省内其他县市工会同行前来学习和调研。
聚焦思想引领 打造“学习型”工会
强化职工理想信念教育。举办工会法、工会干部读书班等培训10期,培训570余人次;开展职工劳模宣讲21场次,组织基层工会观看党的二十大、全国两会、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开幕会等7场次,教育职工3.5万余人次。旌阳区委、区政府召开会议专题学习传达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贺信精神,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素养。
组织开展全区职工登山活动和举办职工运动会、职工工间操展示大赛等活动6场次,在全省职工歌咏比赛中获得银奖。完善职工活动阵地,创新创评10个首批工会活动基地。深化“四史”宣传教育,打造全区职工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推进旌阳劳模看旌阳,旌城网红播旌阳,强化网上正能量宣传引导。全区工会信息在国家级媒体刊登28篇,省级173篇,新就业形态工会工作被央视新闻频道报道,爱商训练营活动在中国网刊登,普惠活动启动和活动基地命名被新华社报道,浏览量突破110万,连续两年被评为旌阳区外宣工作先进单位。
认真落实全省“两新”组织党建带群建工作指导意见,坚持“党组织建到哪里,工会组织就建到哪里”的要求,推动已建党组织新经济组织建立工会67家;依托区委组织部、区交通局,建立全区货运行业党组织,推动成立了全区货运行业工会联合会,切实发挥好党建在工建中的核心作用。
聚焦中心工作 打造“创新型”工会
将职工技能培训、劳动竞赛和评“十佳”结合起来,一体谋划、整体推进。先后评选出两届旌阳“十佳工匠”20名,全区有4名职工获得首届“德阳工匠”,5家单位获得德阳市五一劳动奖状,4名个人获得德阳市五一劳动奖章,2个集体获得德阳市工人先锋号。旌阳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以及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出席第二届“十佳工匠”暨五一劳动奖表扬大会,并按照技能人才政策,给予“十佳工匠”配套人才奖励资金10万元。开展全区性劳动竞赛7场次,各级工会开展147场次,参与职工3.1万人次,创新开展首届农业机械化、农副产品销售和农业“机收减损”技能竞赛和“土特产”职工普惠销售技能大赛。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推荐评选省劳模3名、市劳模12名;组织开展劳模体检、劳模宣讲、劳模座谈会等7场,服务劳模500余人次。充分发挥劳模、工匠、高级技能人才传帮带作用,开展名师带高徒培训活动160余期次,培训职工1.7万余人次。非遗文化潮扇传承人、“德阳工匠”、旌阳“十佳工匠”杨占勇发挥工匠传帮带作用,先后带徒8人,其中1人被评为区级传承人,1人被评为市级传承人。特变电工“严正伟技能大师工作室”以“师带徒”等方式培养出了2名技师、6名高级工、12名中级工。
深化职业能力提升行动,共组织重点群体职业培训106期,培训4968人次。组织职工广泛参与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网上练兵和“五小”等群众性创新活动,收集合理化建议370余条。
出台助力拼经济搞建设18条措施,争取上级阵地建设项目6个,经费296万元。印发《关于使用工会经费助力“拼经济、搞建设、促发展”工作的通知》,各级工会直接投入超过800余万元,带动消费2000余万元。开展小微企业工会经费全额返还,为474家企业全额返还工会经费1172.17余万元。聚焦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复审、拼经济搞建设促发展等重点工作,开展常态化送温暖,投入资金33.6万元,慰问672人。2022年被评为旌阳区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先进单位。
聚焦主责主业 打造“服务型”工会
围绕“旌工”品牌,打造旌城工哥驿站、旌城工会会客厅等品牌职工阵地。建成全国首家万达共享职工阵地,建成全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户外劳动者驿站,建成全市最美司机之家。共建设省级职工阵地5个、市级职工阵地10个、区级职工阵地23个、户外劳动者驿站60个。
在平安社区和堰塘坝社区创建红娘志愿服务站和旌城读书会服务站,开展职工爱商训练营活动4期、200人次,牵线成功21对,开展读书会活动10期、320人次,开展公益课堂1期、26人次,创建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11个。女工工作经验在全省作书面交流。
落实“六稳”“六保”,“四季送”帮助职工7761人次,安排资金63.07万元;普惠活动惠及职工6.1万人次。创新推出了第一期职工医疗保险自费互助保障计划。
深化“一窗受理、多元化解”机制,发挥劳动者权益保障中心作用,援助职工176人次,追回欠薪267万余元,补偿金近50万元;维权律师团律师唐朗军被司法部、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维护职工权益杰出律师”称号。
聚焦产改任务 打造“实干型”工会
牵头深化全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落实项目制培训补贴、考证技能培训补贴、特种作业操作证培训补贴等430余万元。对全区1568名职工开展安全技能培训,对346名企业职工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共有321名职工取得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其中初级工153人,中级工107人,高级工35人,技师14人,高级技师12人。同时,旌阳区总工会被市总工会选为首批产改试点单位。
以劳动领域政治安全为抓手,切实做好职工队伍稳定排查和安全生产工作,推动安全生产进单位、进制度、进流程、进岗位、进合同。组织74个基层工会6000余名职工参与德阳市“安康杯”竞赛活动,开展燃气企业安全生产监督指导5场次,开展建设领域安全检查14场次,坚决做到“五个不发生”。
坚持“深摸底、广建会、齐建家、送关爱、评十佳、维好权”六项行动。8名职工荣获“德阳市最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称号。100名网络主播与营销师参加旌城最美网红评选,评选出旌城最美网红10名。开展“工会进万家”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专项慰问行动,慰问商场信息员、快递员、网约送餐员等300人,发放慰问金(慰问品)10万元。开展“童心共圆中国梦多彩‘六一’粽叶情”新就业形体劳动者亲子活动1期,共60余人次参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工作获省委领导签批,并在全省作交流发言,全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聚焦自身建设 打造“活力型”工会
加强开发区(产业园区)工会组织建设,健全“小三级”工会组织架构;进一步完善社会化工会工作者聘用、管理、使用制度,落实基层工会专干24名;村(社)协管员146人,落实人员经费46万元。深入开展社会组织建会专项行动和25人以上企业建会工作,规范25人以下企业建会程序。每年安排预算75.25万元支持乡镇(街道)、开发区(产业园区)开展工会工作,帮助乡镇(街道)、开发区(产业园区)工会解决资金难题。开发区(产业园区)工会组织建设工作成果在全省现场推进会上亮相。
制定出台《德阳市旌阳区总工会深化作风纪律建设实施方案》,召开深化作风纪律建设暨“作风转变年”动员部署大会,建立责任清单,督促任务落实。派出14人次干部职工赴基层蹲点,帮助基层解决困难,被评为全省蹲点工作先进单位并在全省作交流发言。
在旌阳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配齐配强县级工会领导班子,协调增加群团服务中心机构编制。开展旌阳网络工会服务平台建设。出台财务、项目管理、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管理等相关制度,区总工会机关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不断提高。
五年已经过去,新的征程刚刚起步,旌阳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委十二届三次会议、德阳市委九届六次会议和旌阳区委六届五次全委会议精神,在省、市总工会和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工作,为旌阳区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贡献更大的工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