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木刻·年画》制作
新村鸟瞰 资料图
海峡两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动
吴健 代若男
近日,笔者来到绵阳市梓潼县天星村,看见漫山遍野的果树“笑”弯了腰,村民正忙着采摘猕猴桃。见有人到来,白飞龙便进行自我介绍,他是退役军人,现任天星村党委书记,该村通过推行“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以生猪+猕猴桃种养循环为支柱产业,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今年上半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10万余元,村民人均收入1.36万余元。
这仅是梓潼县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据悉,近年来,梓潼县紧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总目标,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投入保障、持续跟踪问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成功创建为2022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
产业赋能,培“根”植“基”,为乡村振兴打造引擎
近年来,梓潼县深入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和“三品”工程,进一步做优现代农业,全县现有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建成蜜柚(柑橘)基地18.2万亩、优质水稻制种基地3.27万亩,预计2023年粮食播面达77.38万亩、生猪出栏62万头,新培育国家级示范社3个、省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3家。积极参加“绵品出川”行动,大力推动“文昌贡”进省级机关、国有企业、高等院校,销售额6.23亿元。深入实施园区培育工程,建成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7个,围绕健康食品“双百亿”目标,发展壮大四川省健康食品产业园“第一车间”,截至8月底,全县健康食品产业园实现产值17.65亿元。
人才筑基,添“智”提“质”,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石
一直以来,梓潼县深入推进人才协同发展战略,持续壮大本土人才队伍,积极建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稳定增长机制,高频次开展“带岗上门、带编进校”赴外招才引智活动。今年,赴市内外举办招才引智活动14场次,招引人才22人;设立“引才伯乐奖”和“人才区域共享薪酬补贴”,引进全产业链专业服务团队3个,柔性引进高层次专家26人;人才引进博士后打造专属实验室,新获批省级技术中心1个;设立技术攻关专项激励,为高端人才兑现安家补助、技术攻关激励奖励资金等160余万元;持续开展 “文昌菁英”“情系桑梓奖”“奉献梓潼奖”评选,引导激励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战线上建功立业。
文化铸魂,补“钙”强“筋”,为乡村振兴激发活力
近几年,梓潼县持续推动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发展优势,不断叫响做强“文昌发祥地、中国两弹城”品牌,两弹城荣获“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称号,四川“两弹一星”干部学院入选全国党性教育干部学院目录,七曲山荣获“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称号。主动融入省市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加强与大蜀道、大九寨、三线记忆、三国文化旅游线联动开发,持续办好海峡两岸文昌文化交流、科学家精神论坛等文旅活动,开展“两弹一星”精神进校园巡演。全覆盖建成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198个,现有全国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村3个。精心打造“讲评帮乐庆”五大志愿服务平台,构建起30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建立道德评议堂290个,建设善行义举道德榜302张。
生态强根,增“色”添“彩”,为乡村振兴厚植底色
梓潼县坚持以宜居和美乡村建设、最美集镇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为抓手,荣获四川省生态园林县城、四川省省级生态县。全县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获评2023-2024年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国家级建设县,全省两个、全市唯一,获得专项资金1.2亿元,2022年该县全省乡村水务考核第一名。持续实施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1%,生活垃圾收集率、生活污水有效处理率分别达100%、82.6%。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完成全县村社道路硬化145公里、道路维护2446.77公里。
组织保障,凝“心”聚“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梓潼县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出台《梓潼县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拼经济搞建设九条措施》。实施“头雁提能”三年行动计划,110余名村书记结成帮带对子,提升干部履职能力。完善“四治”治理体系,累计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5个;16个村级党组织获评市(县)级3A-4A级示范先进基层党组织。深化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开展“解难题、促发展,千企大走访”活动,今年以来,30名县级领导走访企业226家次,解决企业证照办理、要素配置、技术改造等方面的问题20个。充分运用好梓潼红色资源禀赋,紧紧围绕创建“争气596”党建品牌,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探索村企共建、飞地抱团等集体经济发展路径,预计今年所有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50%以上的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
接下来,梓潼将把高质量发展贯穿始终,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优化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