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导基层单位工会工作

逐梦太空创新成果展

国家级游余焊工技能大师工作室

涡轮院班组建设培训

涡轮院职工心理健康中心

四川红华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汇演

核动力院榜样故事会
杨鹏飞
四川省国防科技工业工会委员会是省委军民融合办、省总工会领导下的省级产业工会组织,共有基层工会42 个,建会率达100%,工会会员数5.6 万余人,其中女性会员1.7 万人。五年来,省国防工会围绕中心任务,助力企业发展。组织劳动竞赛1200 余次,参赛职工6.8 万余人次,提出合理化建议70060 条,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攻关5000 余项,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400 余项,节创经济价值8.3 亿元,为促进全省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确保国家高新工程、重点型号任务的完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全面提升职工技能素质。举办全行业、全省职工技能大赛10 次,参赛选手4200 人次,为符合条件的选手办理技术等级晋升354 人,组织本行业选手96 名参加全国、省级技能大赛,取得良好成绩。举办5 次省级小工种技能竞赛,为从事国防科技工业特殊工种、小工种职工的技能提升和技术传承开辟了新路径。扎实开展劳模工作。五年来,共推荐全国劳模1 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 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1 个,全国工人先锋号2 个,四川省劳模6 人,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状5 个,四川省工人先锋号11 个,7 名优秀技能人才被评为“四川工匠”,7 个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被评为四川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不断提高民主管理水平。推荐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2 个,四川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2 个,四川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3 个;推荐四川省职工民主管理示范班组5 个。着力提升工会组织能力。全面开展“会员评议职工之家”等各类建家活动,获评全国模范职工之家2 个,全国国防邮电模范职工之家2 个;四川省模范职工之家6 个、模范职工小家5 个。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成效显著。有效推动“安康杯”竞赛蓬勃开展,参赛职工累计共48 万余人次,参加单位覆盖面达99%。涌现出了5 个全国优胜单位并保持荣誉至今、6 个全国优胜班组、10 个全省优胜单位、9 个全省优胜班组、6 名全省优秀个人。全系统所有单位均完成劳动专项集体合同签订。困难帮扶全覆盖。累计慰问困难职工、劳模先进和一线职工等8 万余人次,共投入资金7605.2 万元,其中省国防工会本级投入资金392 万余元。累计发放助学金200 余万元,帮助1000 余名学子圆了上学梦,其中省国防工会本级投入资金56.1 万元。并向省困难职工帮扶基金会累计捐赠资金84 万元。开展在职女职工特殊关爱行动,共计投入资金帮扶78.4 万元,帮扶特殊困难女职工424 人。多措并举塑文化建设。建立全国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5 个,省级职工书屋示范点11个,系统本级职工书屋28 个,组织开展“读书月”、知识竞赛、女职工玫瑰书香等活动,进一步加强了职工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塑造。
全省军工企事业单位工会砥砺前行、勇担使命,激励广大职工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这里从5 个单位的亮点工作一窥五年来省国防工会工作质效的提升。
聚焦主业 航天建功海陆空天
过去五年,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工会引领职工聚焦主业主责,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保持和增强工会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始终坚持融入中心,主动担当作为,激发职工创新创效的智慧潜能和建功立业的澎湃热情。
深入开展岗位建功,服务大局卓有成效。院两级工会先后开展了“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等系列主题岗位建功活动,参与职工累计73525人次,全院举办技能比武553场,参与职工12385人次;组织技能培训2768场,参与职工43626人次;征集合理化建议4719条,采纳建议2727条。
深入推进劳动竞赛,创新创效水平稳步提升。院两级工会组织开展各类主题劳动竞赛370场,参与职工54398人次。举办省级劳动竞赛职工创新成果展,激发职工创造潜能和创新活力。征集项目参加第二十三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技术创新大赛,1个项目获金奖,3个项目获银奖。
深化班组内涵建设,典型班组培育成绩斐然。开展“卓越班组建设”等主题活动168场,开展班组对标提升、互动学习交流137场。培育和打造集团金牌班组9个,“六好”班组28个,院红旗班组15个,院金牌班组42个。
着力培育工匠人才,产业工人队伍素质不断提升。院两级工会选拔高技能人才参加四川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25人获得名次;成功创建四川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中国国防邮电产业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职工)创新工作室;成功申办“新时代工匠学院”,组建4个专业委员会,举办专业培训班2期;大力培育工匠人才,全院现有省部级工匠5名,市级工匠35名,区级工匠48名。
着力开展推优树先,榜样引领作用深入人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坚持内塑标杆外塑形象,推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劳动模范、集团公司劳动模范等个人荣誉奖励15人,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最美家庭等集体荣誉7项。
服务职工 兵器巩固和谐军工
五年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泸州北方化学有限公司工会牢牢把握工人运动时代主题,坚持服务职工工作主线,切实履行工会基本职责,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连续17年保持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集团公司困难职工帮扶先进集体、全国工人先锋号。
强化政治引领,履行政治责任,引导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五年来,公司工会坚决履行政治责任,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团结广大职工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系统学习宣贯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开展以庆祝国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梦·劳动美---喜迎二十大,建功新时代”等为主题的宣教活动,打造“工”字系列职工文化特色活动,展示职工风采,激发奋进动力。工运史原创剧《爷爷的1949》荣获全国“阅读经典好书争做中国好网民”主题诵读一等奖。职工书屋荣获四川省总工会“最美女职工阅读点”“四川省十佳最美女职工阅读点”。
主动融入中心,激励职工建功立业,产业工人队伍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彰显。五年来,公司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深入开展劳动竞赛、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多维度挖掘典型,多渠道搭建平台,培育选树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人、集团公司劳动模范1人、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2人、四川省劳动模范3人、泸州市劳动模范2人、“集团杰出工匠”1人、“四川工匠”3人、“酒城工匠”4人、四川省五一巾帼标兵1人、泸州市巾帼建功标兵1人、泸州市优秀工会工作者1人。公司工会积极推进和升级“游余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赵良友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黄念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三个创新孵化基地,参与川南四市渝西六区创新工作室联盟,促进技术交流,持续提升职工创新能力水平,为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2022年,公司被纳入“泸州市龙马潭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企业”、四川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千企行动”第一批省级示范台账。
履行维权职责,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服务职工能力水平显著提升。五年来,公司工会全力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让主人翁意识成为职工干事创业的底气。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突出协商协调做好职工队伍稳定。深化群众性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以“安康杯”竞赛为载体开展贴近职工、寓教于乐的宣传教育活动。坚持普惠性服务和精准帮扶相结合,扎实开展冬送温暖、夏送清凉、金秋助学、职工医疗互助、女职工关爱行动等工作。2019年至今,筹集资金近400万元,走访慰问一线职工和困难职工10000余人次。2021年以来,使用经费126.05万元为6635人次职工参保四川省职工互助保障计划,累计受理申报600余人次,申领互助金93万余元,持续提升职工抗击因病致贫风险的能力。科学规划 航发打造职工之家
为更好地推进职工之家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中国航发燃气涡轮研究院以“聚焦主业、服务职工”为统领,以增“三性”去“四化”为准则,通过发布工会工作要点、工作大纲、考核细则,从全年工会工作交流、调研与指导,再到年度量化考核、“双满意”测评与表彰激励,广泛深入推进职工之家建设,规范化开展工会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工会干部例会、工会干部培训、工会主席交流分享、制度管理、调查研究等工作成效,依托职工书屋开展读书分享、阅读沙龙、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职工阅读与职工教育活动,营造职工长期学习、健康向上的工作环境。同
时,积极关注职工身心健康,成立职工心理健康中心并被列为四川省总工会职工心灵驿站试点单位,及时为职工提供心理援助,帮助职工和家庭成员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增强职工的归属感。五年来,获得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四川省模范职工之家、中华全国总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中华全国总工会便利型职工阅读站点等荣誉称号。
聚焦航空发动机这一“国之重器”的加快研制,立足激发职工创新创效活力,助力职工成长成才,持续组织开展劳动竞赛、班组建设、技能大赛、“五小”活动、知识竞赛和职工创新成果展等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五年来,结合“急难险重”任务开展15次劳动竞赛,凝聚了广大职工为加快重点型号研制和全面完成中心任务作贡献;征集“五小”活动和合理化建议1694项,年均展出职工创新创效成果20余个,凝聚职工智慧和力量,激发职工工作热情;引入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现场管理者必修课程“TWI”(一线主管技能训练),组织开展班组长专题培训30余场、各类知识竞赛40余次,大力建设“4+X”型班组,推动职工队伍能力素质整体提升;承办四川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开展技能运动会,进一步提高职工技能素质、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加快打造一支懂技术能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航发职工队伍,团结带领职工群众,为加快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步伐、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了积极力量。
凝聚共识 核能事业蓬勃发展
五年来,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工会紧紧围绕院中心工作,以发展为主题、以职工为根本、以服务为主线、以创新为动力,不断进取,尽职履责,在维护院稳定发展大局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展现了工会组织的主动作为和责任担当。每年以“科室建设”“班组建设”为“面”,以科研线的“院科技文献调研大赛”和“院科技成果鉴定和项目立项申报综合能力大赛”、技能线的各工种技能竞赛以及管理线的质量、安全、保密、财会等知识竞赛为“线”,以“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和各科室(班组)广泛开展的不同专业、不同工种岗位练兵活动为“点”,大力开展岗位建功活动。五年来,经过不断摸索和总结,核动力院“以点带面,以线贯通,点线面相结合”的岗位建功活动体系已全面形成并逐步深入,职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蔚然成风。通过活动,核动力院涌现出了一大批院级、集团级、省部级、国家级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其中,获国家级先进荣誉的有全国工人先锋号2个,全国三八红旗集体1个,全国巾帼文明岗1个,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1个,全国“安康杯”优胜班组1个,全国三八红旗手2名,全国五一巾帼标兵1名,全国技术能手2名;获省部级先进荣誉的有中央企业红旗班组1个,四川省工人先锋号3个,四川省五一巾帼标兵岗1个,四川省五一巾帼创新工作室1个,中央企业劳动模范2名,四川省劳动模范1名,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2名,“四川工匠”1名;获集团及地市级的先进荣誉的有中核集团劳动模范4名,“成都工匠”4名。同时,核动力院工会还积极挖掘和提炼劳模和工匠的先进事迹,加大宣传力度,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先进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院形成“模范引领,全员奋进”的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核动力院工会坚持系统推进扶贫帮困工作,完善《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工作实施办法》等各项困难帮扶制度,精准施策,持续发力,实现全院建档立卡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目标。建立了院、所、室三级送温暖工作机制,通过各级工会组织共同发力,有梯度、有层次地实现了全院送温暖在重点时间、重点领域、重点人群的全覆盖,各类送温暖活动惠及21317人次,共计支出560.98万元。同时,牵头组织开展了院“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建成投用了院员工关爱(EAP)中心、推进职工子女暑期托管等,其中,“深夜食堂”被评为中核集团十大职工群众最满意的办实事案例。核动力院各级工会还主动参与新冠疫情的防控、宣传和物资筹措,促进了院疫情防控、科研生产、安全稳定“三确保”。这些举措,使职工实实在在感受到组织的关爱,极大提升了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切实维权 产改共享发展红利
四川红华实业有限公司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不断提高职工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技术素质,建设“四有”产业工人队伍,发挥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职工成长舞台更加宽广。切实履行职责,维权工作更注重实效,帮扶助困更加精准。
组织创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打造技能人才成长的“磨刀石”和“孵化室”。公司现有7间创新工作室,其中寇伟龙创新工作室于2022年相继被命名为国防邮电产业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职工)创新工作室和四川省国防科技工业劳模(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
加强现代班组标准化建设。举办金牌班组长、班组长专项能力提升等培训,参与制订《班组标准化建设活动方案》等班组管理规定,组织开展班组建设经验交流,不断提升职工队伍的技能水平。
注重前移维权关口,做好源头维权。按时签订集体合同,通过合同将全体职工权益以契约的形式固化下来,并监督各项集体合同履行情况,从源头上、根本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不断完善《公司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组建职工代表团(组),成立专门委员会,按时、按需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并审议表决了《公司薪酬管理规定》《公司定责定岗定编标准化方案》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方案。2019年,公司被评为四川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
做好职工安全健康保护工作。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参加职业病防治法和全国“安康杯”竞赛活动,开展劳动保护与监督大检查、“送清凉”等活动,教育引导职工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履行安全责任和义务,维护职工安全健康合法权益。2001年至2021年,公司连续保持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称号,连年评为全国“安康杯”竞赛安全文化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持续开展四川省职工互助保障计划,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五年来,完成组织参保四川省职工互助保障计划全部五个项目,累计为职工办理续保参保16071人次。从2021年开始由工会经费支出90%的参保费用。
坚持开展“送温暖”活动。建立和完善困难职工档案,开展动态帮扶管理,帮助2名困难职工逐步脱困。举办9期 “职工健康小讲堂”,建立职工健康角和职工减压室,为职工普及各类安全健康知识,提供身体检查、释放压力,为心灵“减负”的空间。

田径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