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家寨特大桥 蜀道集团供图
记者雷琰
从高空俯瞰苍茫的云贵高原北部,一条“玉带”将它与川滇大地连在一起,这就是---叙毕铁路。从海拔358.37米跃升至海拔1537米,叙毕铁路北起四川省叙永县,南止于贵州省毕节市,建成后将有效衔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改善沿线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川南、滇东北及黔西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叙毕铁路(川滇段)由蜀道集团主导投资,蜀道铁路投资集团叙镇铁路公司承建,于2016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将于年底实现通车。12月4日至5日,记者跟随建设者一起前往川滇两地,探访建设中的这条“钢铁大动脉”。
精心架设云端上的“高大帅”
在云南镇雄县城外坡急崖陡的深山峡谷中,伸展着一座壮丽的“彩虹”---叙毕铁路冯家寨特大桥。该桥横跨冯家寨大峡谷,其中6号和7号主墩高度分别为120米和129米,最大跨度168米,为叙毕铁路桥梁高度与跨度之最。
冯家寨特大桥是全线最后一个重难点工程,全长654.68米,河谷最深处达180.7米。全线最高,是冯家寨特大桥的耀眼标志。然而,这样的“高”意味着“风险”“艰难”和“突破”。“为确保主墩施工技术安全可行,我们组织‘桥梁工程高墩专项施工方案’评审,将《山区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高墩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作为科研课题,依托企业创新工作室,带领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会同各科研院所展开科技攻关。”据叙镇铁路公司副总经理李瑞林介绍,按照高标准严要求保证施工顺利进行,为优质高效完成主墩施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管理保障。
在冯家寨特大桥施工中,建设者们于细微处见精神,每一道工序、每一个部位的施工都秉承“绣花”态度,不仅做到了内实外美,而且以高效率保证了施工进度。
创新实施主墩桩基成孔灌注工法在叙毕铁路线上,鱼洞乡特大桥尤为特殊。从上往下探,下方的成贵高铁线上,不时有动车组飞驰而过。两条线路并行在山谷间,水平距离近,高差达90米左右。
叙毕铁路鱼洞乡特大桥全长601.6米,历时126天完成的5号主墩桩直径2.8米、桩长94米的全套管全回转成孔灌注桩,在我国陆域范围内属于首例。5号墩承台多数桩基位于关门山断裂带地区施工,岩体破碎、沟槽宽阔及既有线上下交错等技术难度大,且承台设置在距离地面30米高的山坡上施工,大型机械设备操作空间狭窄,施工难度巨大。
面对如此条件,叙镇铁路公司总工程师王锋深感责任重大,他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桥梁专家等组成攻关小组,对国内外先进桥梁设计理念、施工经验对照现场施工环境进行反复研讨。“经多方论证,我们最终提出了既能满足成孔、成桩的施工安全,又能保证质量、工期要求,2.8米超大直径、94米超长桩基的变更设计,采用全套管全回转成孔灌注成桩工法。”据悉,该工法具有更大的强度和承载力,一举解决了技术难题。
攻克“高瓦斯”突围“浅埋段”
“2017年7月3日,在斑竹林隧道横洞施工大约距洞口146米的位置,掌子面开挖钻孔作业首次发生瓦斯喷孔动力现象,我们立即停止施工,启动应急预案。”叙镇铁路公司总经理孙晋锋谈起隧道施工中刚发现高瓦斯时的情况依然历历在目。
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孙晋锋组织国内知名瓦斯专家会同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第一时间成立了瓦斯攻坚团队,开展带班作业。“自7月4日0时起,所有进入隧道人员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状态,开挖班负责洞内施工,我们携带便携式瓦检仪在洞内进行移动监测,时刻保证检测数据在安全范围。”在项目部周密的部署、细致的方案支持下,7月5日24时,直至横洞工区正常开挖3个循环,大家一直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为期2天的攻坚战为横洞区域安全施工提供了详细数据及实战经验。
斑竹林隧道位于云南省威信县境内,全长12.78公里,是全线最长隧道,穿越9条断层,最大埋深570米,最浅埋深8.9米,存在高瓦斯、突水、突泥、岩爆、浅埋及断层破碎带等风险,是叙毕铁路全线控制性工程,对项目建设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
项目施工中,如何顺利通过斑竹林隧道浅埋段,又是一道难题。叙镇铁路公司副总工程师唐俊林具有多年铁路建设经验,他深知,如果不解决好各类技术问题,极易引发重大安全事故。于是,他组织公司技术骨干与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组成攻坚团队,经过15天的反复注浆试验,终于调试出适合浅埋段地层的单液浆和双液浆,初凝时间由之前的10小时缩短为了1小时,这一成果不仅提升地表固结的效率,也大大节约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