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受访单位供图
记者 张杨
有艺术家用植物学的方式将司空见惯的食材进行分类的食物文献展;有结合成都本地食材文化和四川方言形成的木刻牌匾视觉陈列,更有通过艺术手法呈现的益民菜市长顺街店摊贩与顾客的日常故事……近日,记者走进成都益民菜市群康路店,一股艺术气息扑面而来。这是在成都益民菜市群康路店和长顺街店举办的“身边的自然---去逛菜市场”展览。整个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3月31日。
此次展览以益民菜市成立15周年为契机,由成都益民供应链有限公司等共同发起,邀请优秀策展人,联合6位艺术家, 通过多学科的角度、以艺术微介入日常空间的方式,对菜市场的空间进行多元化呈现。
从环境到故事 全方位呈现菜市场图景
成都益民菜市长顺街店位于二楼,共有四个通往上行的交通空间。在展览期间,这是顾客出入菜市场的必经之路,灯箱、霓虹灯等城市招牌形式的视觉装置完成了与顾客的初步互动体验。菜市场里的十字路口,设置了若干具有“路标”和“红绿灯”意象的交通路牌,用于帮助顾客快速找到想购买的菜品。
凌晨3时为肉铺选肉的张老板,清晨5时开工的雄大豆腐铺,早上7时排长队的早点铺,晚上12时还在舂海椒面的干杂店摊主郭大爷……除了以轻量化方式呈现的艺术家的创作,这里还呈现了益民菜市长顺街店里摊贩与顾客的日常故事。这些内容与视觉改造后的门头及主通道相融合,共同构成了丰富的菜市场图景。
来自不同艺术家的多种媒介的作品散落在菜市原有的交通空间、摊位甚至电视设备当中,供顾客找寻与探索。除此之外,每位艺术家的作品还在一个市场摊位中集中呈现。
菜市场里有生活有自然也有艺术
“菜市场是为数不多能把人的五感全部调动起来的城市空间。因此从策展伊始,不同艺术家就借由他们熟悉的创作材料,从不同维度围绕菜市场进行创作。”策展人梁琛说。
艺术家刘庆元的作品《你要啥子》,结合乡镇美学基调,提炼形成木刻牌匾视觉陈列。艺术家曹羊的声音互动装置《进入同一条河》对菜市场不同区域的音色进行融合采样,随机变化的人流可以触发不同的节点声音。艺术家张晓所的雕塑《各有所爱》以一手拿萝卜、一手拿白菜的形象,传达了当下人们的深层次需求,表达了生活”各取所需“的美好愿望。艺术家何利平的影像作品《生活广场》,利用其个人形象,将日常生活的不同切面拍摄成广告片,在菜市场内循环播放,希望以此对这个大众的情绪场域进行艺术介入。
设计师刘钊借用图象诗概念,通过对文字的拆分重组,形成一系列食材图案,在这一“图像诗”中融汇了一日三餐和四川本地的经典菜品。
展览发起人、艺术家谢帆和他的厨师团队通过对菜市场中日常食材的历史溯源,以植物标本研究的文献方式呈现,以此在日常行为下实现自然教育。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钟淑如与建筑师、策展人、Mapping工作坊创始人何志森,联合展览发起人、策展人及参展艺术家一起,还在益民菜市长顺街店举行了一场关于菜市场的主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