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聚力 激发乡村振兴錾刀作笔 精美的石头会“唱歌”成都市卫健系统第四届“健康杯”职工篮球比赛落幕铸魂(油画)泸县首届全民健身职工七人制足球比赛开赛“棋”开得胜 其乐融融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762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12-20

錾刀作笔 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袁玉华谢婉玲文/图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陈兴文正在錾刻作品

一张凳,一块石,一把锤,一套錾。12月14日上午,在泸州市江阳区蓝田街道东升桥社区长江石錾刻手艺人陈兴文家中,陈兴文正在叮叮当当地敲打着。他是一个画家,以錾刀作笔,在泸州特有的长江石上绘出旖旎之花。

受木匠父亲的影响,陈兴文从小就喜欢拿着木工工具敲敲打打。上学后,陈兴文接触到美术相关知识,更是爱上了绘画这门学问,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而真正让陈兴文接触到錾刻这门艺术的,是一天散步时在路上的偶遇。2001年的某一天,40岁的陈兴文正在街上散步,身边路过一位抱着瓷砖的人,他偶然一瞥,见那普通的白瓷砖上雕刻着精美的花鸟,栩栩如生。 陈兴文瞬间便来了兴趣,紧紧跟上那人,边走边问砖上的图案从何而来。那人回答,他叫陈文德,砖上图案是自己所刻。就这样,两人边走边看边聊,不知不觉间,陈兴文竟一路追到了陈老师的家里。

也许是两人有缘,或许是陈文德被陈兴文的真诚和好学打动,陈文德最终收他为徒。从此之后,陈兴文正式走上錾刻这条道路。

然而,仅仅只在瓷砖上錾刻满足不了陈兴文,他思来想去,最终想到了拥有着浓郁泸州地域特征、极具历史感的长江石。“既能展现逼真的图像,又有浓郁的金石味。”陈兴文认为这是长江石錾刻最独特的魅力所在。

在陈兴文家不远的长江岸边,经常能够看到他佝偻着身子,查看、翻找,细细挑选着石头。

用来錾刻的长江石要求“形好”。怎样才能称之为“形好”?陈兴文有着自己的解释:“皮面光洁,大小适宜”,除此之外,还需要外围线条优美。“最好的石头不需要打磨,保留它的天然形态。”陈兴文说。

一块石面,有不同的刻法,点刻、线刻、线面刻,以及点线面相结合的刻法,随着刻画内容不同而改变。至于颜色,陈兴文说:“刻画人物一般选择白色石头,其他的没有太多要求,主要还是根据作品来进行选择。”

选好石头,陈兴文便将其搬回家中,洗净表面泥沙,去除石块杂质,绘出大致图样,再搬出独凳,拿出他的“画笔”---錾刀,尖錾、平錾、斜錾、圆錾……几十支錾刀中,不少都透露着岁月的痕迹,有的有些生锈,有的包上了皮布。“别看这些錾刀旧了,其实大有用处。”陈兴文说,长江石刻需要根据画面质感选择不同的錾刀,每种錾刀大小、形状、钝锐都大不相同,其中尖錾和平錾用得最多。对于一幅画面来说,粗犷之处就用旧錾刀,精细之处就用新錾刀,粗中有细,两相结合,才能成就一幅精美的錾刻作品。

当问到錾刻要诀时,陈兴文仅用六个字概括:“看得准”“耐得住”。

所谓“看得准”,就是要掌握石上的光影、明暗变化。“这就需要一定的素描基础和长期的艺术积累”,对于最初接触到长江石錾刻的陈兴文来说,这是最困难的一步,花费数日刻画出一幅作品,最后因光影效果不如意而丢弃是常有之事。而“耐得住”这一要诀,说起容易做起难。一把锤子,一支錾刀,埋头俯身,目不转睛,沉心静气,一坐就是一整天。“别说腰痛眼痛,有的时候手都不听使唤。”陈兴文说。

选石、洗石、制面、描绘、初刻、精刻、调整,一块奇石,七个步骤,成于磨杵之功,人物、山水、花鸟,惟妙惟肖,诠释出陈兴文技道合一的匠人精神。

在陈兴文的努力下,长江石錾刻技艺已成为县级非遗项目。接下来,陈兴文想开设自己的工作室,吸引年轻人加入,让“老手艺”得到“新传承”。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