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单位供图
12月25日,记者从成都轨道集团获悉,成都三岔TOD部分地块已于近日正式接入区域智慧能源中心,标志着三岔TOD成为成都首个实现集中供冷供热的TOD项目。这是成都TOD建设领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一种重要方式,以“一减、一增、一慢、一快”为路径,更高水平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一减”:全年减碳3200 吨
在18号线三岔站旁,三岔TOD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据了解,近日,该项目部分地块正式接入区域智慧能源中心,让三岔TOD在集中供冷供热的序列里“拔得头筹”,翻开了TOD节能减碳的新篇章。
如何实现节能减碳?“我们以自建‘冷水机组+燃气锅炉’的传统供冷供热模式为参照,将其与项目接入‘区域智慧能源中心’后的碳排放量进行了对比。”成都轨道城市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说,接入能源中心之后,预计可降低中央空调系统总成本约16%,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300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200吨、二氧化硫约0.63吨、氮氧化物约0.74吨,相当于植树40万棵。
据悉,区域智慧能源中心是成都东部新区践行绿色、生态、低碳建设理念规划建设的区域首个集中供冷供热基础设施。“三岔TOD部分地块实现集中供冷供热后,将有效提升项目绿色建筑达标星级。同时,还可极大减少传统供冷供热模式所产生的噪音、振动、热卷流和废热污染,有效减少对空间的占用和对建筑界面美观的影响。”成都轨道城市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首个实现集中供冷供热的TOD项目,三岔TOD此次接入区域智慧能源中心,成功探索出以集中代替单体供热供冷的TOD节能减排新路径,也是成都TOD着力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的创新实践。“接下来,我们将以此模式形成经验,积极对接各个区域的能源中心,在更多TOD项目中扩大经验应用范围,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持续探索安全、可持续的发展路径。”成都轨道城市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一增”:增绿近6 万平方米
与减碳相得益彰的,是城市不断迭代的“绿含量”。据成都轨道集团提供的数据,截至今年上半年,成都共新增绿地5712万平方米、打造立体绿化75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38.54%、绿化覆盖率达44.6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24平方米。开门见绿、一步一景已然成为成都城市生活的日常。
近日,龙潭寺TOD以“碳中和”为主题的口袋公园设计方案公布。公园通过利用太阳能,完成区域低碳排放,实现碳中和科普宣传户外展厅功能。同时,通过海绵城市理念打造雨水花园和湿地景观,高效整合利用雨水资源,达到公园景观与实用功能相结合。另外,通过共享草坪、林下休闲区、绿荫城市客厅、健身设施服务等不同功能模块的设计,形成人与动植物和谐共栖的大美图景。
“成都以‘一个TOD项目就是一个蓝绿交融的公园城市社区’为初衷,搭建起‘公园+小游园+微绿地’的多层次公园体系。”成都轨道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据了解,截至目前,在已启动实施的24个TOD项目中,已建成投用5座市政公园,绿化面积约3.5万平方米;设计建造7个口袋公园,绿化面积约2.2万平方米,已建成4个,剩余3个正在积极筹备开工。
“一慢”:构建“BMW”绿色出行体系
在成都,快节奏、慢生活的场景正同时在成都TOD一步步实现。青岛路TOD以下沉式律政广场串联地上、地下慢行系统和景观,营造出律师俱乐部、空中商务花园、地面律政公园等共享交互场域。双流西站TOD则依托片区主次干路网和绿地渗透,构建主要慢行系统、次要慢行系统、慢行支路系统三级慢行系统,依托慢行系统合理形成特色商业和高品质住宅区的动静分区,增加核心区周边的人流洄游。
“成都TOD绿色慢行系统的普遍设计,源自最早提出的‘公交+轨道+慢行’(‘BMW’)绿色出行体系设计理念。”成都轨道集团相关负责人说,成都TOD试图用一个又一个慢行系统的搭建,将公共交通有效整合,让生活在成都的市民更愿意步行,感受“烟火生活”。
一快”:高标准设计绿色建筑
加快绿色建筑发展是成都TOD践行低碳环保理念的重要抓手。据了解,在2020年,陆肖TOD就按照行业“绿色建筑三星标准”进行打造,如今,这一标准正在成都的多个TOD项目上广泛普及。
成都轨道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最近上新的三岔TOD商业地块中,包含甲级写字楼、保租房等在内的多个建筑均按照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筑材料采用绿色环保材料,并雨水回用等海绵城市理论,引入太阳能光伏、智能化控制等绿色低碳技术。”
“打造绿色建筑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探索实践,也是将先进科技运用于成都TOD发展实践的创新突破。”三岔TOD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标准引领、示范带动,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从而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