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一定是最希望患者活下去的人”指挥“庞然大物”在地下跳舞的人动车组故障处理“专家”:分秒必争找原因他用汗水拓展城市宽度星火相传广告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768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12-27

指挥“庞然大物”在地下跳舞的人

王伟记者 向晓文 文/图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比赛现场,冯帆(中)正在操作盾构机

扎根地下几十米的隧道,身处闷热潮湿的环境,一待便是12小时以上,餐食全靠龙门吊运送……这些场景,不是特技电影的拍摄画面,而是盾构机操作手的日常工作。

他,是水电七局轨道分公司盾构机操作手中的一员、水电七局2023年盾构施工技术技能比赛第一名、2023年成都百万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盾构机操作比赛第一名获得者---冯帆。

2013年7月,冯帆离开校园入职水电七局,在深圳地铁7号线从事盾构施工,一直梦想成为一名盾构能手。盾构机长度超百米,号称“地下航母”,是长着“铁齿铜牙”的“钢铁巨龙”……为了能够驯服这条“钢铁巨龙”,实习期的每一天,冯帆都会跟随师父早早到达隧道施工点争分夺秒学习。

隧洞中的作业环境潮湿闷热、光线昏暗,但对“隧月”逐光者们而言,已是常态。一进入控制室,冯帆就会紧盯变动的数据,根据不同的水文地质情况及所面临的地下建构筑物和管道情况,请教师父如何操作几十个按钮,控制好每个参数,保障隧道开挖、管片拼装、注浆等工作安全进行。冯帆凭着一股好学、肯钻的劲,还没到实习期结束,对于一些常见的故障诊断及排除、施工技术及安全措施、突发事件处置等,他已经能够“手到擒来”,在盾构行业内逐渐崭露头角。

“闷热、嘈杂的盾构施工工作环境也曾让我感受到压力,当时很多干盾构的同事都纷纷跳槽,但我相信干盾构一定会有出路。”冯帆说道,“工作以来,最紧张的是2017年成都地铁18号线盾构施工期间,18号线是当时成都首条最大直径盾构地铁隧道,开挖直径8.6米,下穿1号线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为确保运营安全,项目部将监测要求的黄色预警值每天3毫米或累计20毫米改成了“0”沉降要求。

正式下穿前,冯帆与团队一起对盾构机整机进行了全方位大检查,根据前期盾构施工掘进参数及监测数据,拟定下穿掘进控制参数。在团队精心“呵护”下,盾构机不负众望,实现了近距离下穿运营既有线“0”沉降的精准穿越。

一次次的攻坚克难,一次次的技术创新,冯帆先后成功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个,工法荣获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首届工程建设企业数字化、工业化、绿色低碳施工工法大赛优胜工法奖”,进一步打响了盾构施工品牌。“盾构人要敢于挑刺,要像刀盘一样能啃硬骨头,可以失败,但不能服输!”这是师父郭伦对冯帆经常说的话,冯帆亦这样要求自己的徒弟,以师带徒,传承匠心。

在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他始终要求每拼装一块管片都用靠尺去量拼装平整度,保证拼装质量“0”错台。百环验收时,得到重庆市质监站及业主的一致认可……

参加工作十年来,冯帆累计掘进和指导完成的盾构隧道20327米。“他对工作严格要求、一丝不苟,给整个盾构团队带来了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安全感。”徒弟张煊感慨地说。

十年磨砺、十年沉淀。有了绝活,作为共产党员的冯帆也不藏着掖着,通过业务培训将总结出的绝活绝技和盾构重难疑点问题处理方法传授给青年职工学习,先后教出5名盾构机操作徒弟,不仅加速了青年技术工人成长、成才,还使绝技绝活得到了传承接力。

“盾构施工前方永远都是未知的,在方寸之间调兵遣将,怀匠人之心摸索掘进,每当盾构机顺利出洞时,光明不仅洒进了隧道,也照亮了漫漫人生路。”冯帆说,“我的心愿就是建好地铁,一心一意干好这一件事。”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