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区总工会供图
记者张宸菱
近日,晚上6时许,天色渐暗,灯光四起,职工们陆续结束一天的忙碌,这时的攀枝花市仁和区工人文化宫却越发热闹起来。到职工健身中心锻炼,去职工书屋阅读,在多功能排练厅和培训厅参加才艺培训课程……夜色下的工人文化宫灯火通明,职工们在这里其乐融融。
仁和区工人文化宫于2022年7月启动升级改造,2023年1月改造完成并正式向辖区职工群众开放。如何满足职工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如何确保工人文化宫可持续发展?对此,仁和区总工会作出了“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凝聚多方力量共建共享,切实发挥好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的答卷。升级改造后的区工人文化宫,不仅环境条件焕然一新,更实现了运转机制的优化创新。
让职工参与到文化宫的建设管理中
走进职工健身活动中心,记者看到极具“人气”又秩序井然的景象:职工们挥汗如雨,一旁的志愿教练全程“保驾护航”。与众不同的是,这支为大家提供优质服务的教练团队,是一群由爱好健身又有一定健身功底的职工会员自愿组建而成。
“职工会员才是工人文化宫的主人,就是要让职工更多参与到它的建设管理中来,他们在享受服务的同时,也可以共同管理好大家的这个家园。”有了这一想法,区总工会就在工人文化宫升级改造既将完成时就开始在仁和区职工群众中发出了招募志愿职工教练的倡仪书,刘民等爱好健身的职工积极加入进来。
“我一直热爱健身,在区工人文化宫没改造前,我都是零星地”打游击“,工人文化宫建好后,我们一听说要组建志愿教练团,立马就加入了,在这里有机会运用自己的特长,去帮助更多的职工学会科学锻炼、强身健体,感觉挺有意义的。”刘民说。如今,他每天晚上都会到职工健身中心健身,同时他也会定期检查一下器械设备,指导好来健身的职工规范使用器材,回答健身咨询。他将自己定位为“健康生活的传播者”,这份志愿工作已然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
在职工书屋(河畔书阁),明亮温馨、安静逸然的环境中,分类收放着不同领域的图书2万余册,设置着本土作家作品、非遗文化传承、“工”字文创产品孵化等展示区及阅读活动区,书屋采取引进文化传媒公司社会资源运营合作的方式,充分整合区图书馆资源联网实行通借通还,与攀枝花学院合作成为他们的图书馆分馆,将“康养+普惠”购书活动放在书屋,职工持花惠卡购书可打享受6折优惠,让书屋既可以实现图书的有序更新,也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为了让职工书屋‘转’得起来,又能“活”起来,在选择合作对象的时候,仁和区总工会格外谨慎,四川省百名优秀志愿者、含章书院院长黄昰成为了他们期待的人选。“当时仁和区总工会找到我聊了很久,我们的许多观点都不谋而合。”黄昰告诉记者,他在成长过程中曾接受过许多来自攀枝花市民的帮助,在学成归来后就选择投身公益,要用行动回报这片土地。于他而言,人生的重要意义,就是可以将文化知识及正能量传递给更多人。
为了让阵地进一步“用起来”“活起来”,营造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仁和区总工会在职工书屋推出“悦读书会”“木棉树下·河畔花开”“青年共话未来”“知时节读书会”等主题品牌活动,发动全区基层工会的力量,让大家主动认领、积极参与。每年举办的“花惠讲堂”劳模宣讲活动,则邀请劳模先进代表参与,通过分享奋斗故事发挥榜样引领作用。
截至2023年11月,职工书屋共计接待市民职工9000余人次;举办劳模宣讲、文化讲座、阅读分享会、青年沙龙、青年联谊等活动35场,参与人数2000余人次,获得“省级职工书屋”称号,并成功通过“四川省家庭家风服务阵地”省专家组验收。越来越多的职工聚集在这里,活动开办在这里,工人文化宫职工书屋真正成了当地职工群众喜爱的书香逸园。
将文化宫工会驿站同步升级
而除此之外,仁和区总工会采取与区域内专业医院、社会心理辅导工作室共同合作的方式打造职工心灵驿站,“线上+线下”方式为职工群众提供24小时心理咨询健康服务;将区工人文化宫“城市港湾”工会驿站同步升级,持续为周边新就业形态群体等户外劳动者提供临时休息、饮水充电、就业创业招聘宣传等全天候暖心服务,真正做到了“娘家人”呵护职工“心”健康关爱不打烊。
“建好管好用好工会阵地,并非‘孤军作战’的过程。”仁和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升级后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仁和区总工会秉承“活动共建、资源共享、阵地共用、工作联动”的服务理念,在工人文化宫运营过程中将职工力量凝聚起来,将社会资源整合进来,让基层工会参与进来,构建了一个共存、共建、共享的精神文化共富微服务圈,形成了同心、同创、同享、同乐的美好格局,助推工人文化宫真正实现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让这里成为新时代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