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广网消息,日前,吉林省发布《关于规范吉林省中小学研学(社会)实践收费管理的通知》,规范中小学研学(社会)实践收费行为,提出了坚持主动公开、自愿参与的原则。这一新规是对当前教育环境下研学实践活动的一次重要规范和引导,不仅保障了学生和家长的权益,促进了教育的公平和进步,也为研学实践活动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研学逐渐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一些研学活动价高质低、游多学少等问题让家长们“有苦无处言、有话不敢说”,不仅伤害了家长的钱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损害了教师的形象、制约了教育行业的健康发展,好端端的研学变成了“厌学”。
笔者认为,要加快整顿研学行业乱象,让研学回归本质,让学生在山脉中与历史对话、在河川中传承文化。
学校的选择要有广度。研学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在选择研学项目时不仅要关注学术知识的传授,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兴趣和知识水平,选择适合他们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同时,要注重实践和体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亲身参与中学习和成长,让学生在广泛的领域中探索和学习,激发他们的多元思维,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家庭的支持要有温度。家庭的支持,不仅能增强孩子对研学的认同感和参与度,更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家长可以积极参与到研学过程中,与孩子一起分享、讨论,体验他们的感受和收获。此外,家长与学校、研学机构保持沟通联络,不但能监督研学活动的价值导向,也能关注孩子的成长,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的良性发展。
研学机构的打造要有深度。研学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质的项目、有深度的内容,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助推器。如果活动形式呆板、内容空洞,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举办,即使学生参加了,也不会有太多的收获。研学机构要强化内容的挖掘,精心制作一批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优质研学项目,让每一个参与者能够乘兴而来,亦能满意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