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第一版)突出联智联技,加快建成涵盖电子、国防、商业服务等行业领域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68个,常态化组织思想交流、技术碰撞活动。突出主体责任,推出“六大行动”15项举措,评选命名“绵州工匠”100名,选树16家“产改”试点单位,不断拓展、挖掘企业“产改”的广度、深度,着力打造技能人才创新发展示范市,为“拼经济、搞建设、促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突出服务职工主基调
扎实推进工会就业创业服务,持续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行动招聘月等工会就业服务品牌活动,组织招聘单位469家,提供岗位数1.89万余个,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40余场。突出创业带动就业,为60名职工(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领办的创业项目发放工会创业援助补助资金21万元,带动就业750余人,推荐11个创业项目典型,在“川工之家”APP、“四川工会”微信公众号“就业服务”专题区域进行创业展示,营造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氛围。深化技能培训促进就业,申报省总工会技能培训班9个,培训转岗求职、农民工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430名。实现困难职工帮扶全覆盖,为595名梯度建档困难职工提供生活和助学救助。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开展“微心愿”圆梦行动,持续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赠送普惠保险。推动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数量双提升,年底前实现新建站点不低于70个,规范站点建设管理机制,提升站点的知晓度、参与度和社会美誉度,建立“15分钟户外劳动者服务圈”。
激活助企纾困主引擎
积极为企业纾困解难,全年完成小微企业工会经费全额返还4000万元,对承租工会资产的困难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240余万元。将工会会员普惠服务和拉动消费深度结合,多部门联合开展“乐享绵州·惠民消费”活动,安排资金300万元在全市发放消费券16.3万张,拉动消费18.8倍,消费券拉动效果在全国16个省份的31个城市中位列第一。盘活做强工会资产,用好工人文化宫等职工服务阵地,广泛开展职工业余培训和各类文体比赛活动,有效扩大工会品牌影响力。
坚守政治安全主防线
聚焦落实“五个坚决”要求,围绕组织领导强、体系功能强、制度机制强、作用发挥强目标,纵向建立市县总工会一把手抓责任体系,横向建立11个市级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市总工会班子成员带队开展职工队伍稳定专题调研督导17次,全市参与排查化解工会干部1049人次,走访企业878家,走访职工1.36万人次,开展座谈交流213场次,化解突出风险点15个。建设网约车行业劳动争议多元化解试点,为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高质量法律服务。
紧扣任务目标主轴线
坚持专班化推进、项目化实施。由市总党组书记牵头成立抓落实工作专班,肩负督办督查工作落实情况、工作考核等职责,明确责任压实到人。建立项目跟进监督检查机制,按照“可量化、可评估”要求,项目推进工作小组定期上报工作推进情况,直观反映各措施工作成效。充分发挥经审组织“审、帮、促”监督职能,通过专项资金审计、常规审计和审计回访等,加强政策落实、资金使用、绩效发挥的跟踪检查,督促各级工会认真落实助力拼经济搞建设促发展工作措施,不断提升工会工作服务中心大局的贡献率和服务职工群众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