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辛苦 我们知道
第02/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805期:第02/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2-19

你的辛苦 我们知道

——春节回乡“职业体验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编者按:

时光不负追梦人,又是一年新春到!在坚韧不拔、欣欣向荣的中国,处处皆有暖心瞬间和动人故事。春节期间,本报记者深入基层,走进一线,发掘鲜活故事,记录奋斗足迹,体验式报道春节期间职工群众坚守工作岗位的感人时刻,展现各地职工群众欢度节日的欢乐景象。

手握一杯烤奶 暖意逛市集

体验做奶茶

记者雷琰文/图

春节期间,位于大邑县的安仁古镇景区迎来年味最浓时。公馆老街处处张灯结彩,花样民俗活动轮番上演,市集上的美食更是目不暇接。喜气洋洋的过年氛围,让络绎不绝的游客和浓浓的年味撞了满怀。2月11日(农历大年初二),记者来到热闹的市集,体验了一把摆摊,当了一回摊主。

罐罐烤奶的摊位前,煮茶的炊烟、奶茶的香气,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购买。于是,记者此次目标锁定的便是受欢迎程度高的烤奶,立即现学现做。

在与摊主小杨学习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她在云南旅游时便被当地罐罐烤奶的颜值和味道所吸引,觉得从制作到包装都颇具“中国风”。于是,天气渐冷的时候,她便在家乡开始售卖罐罐烤奶,既暖手又暖心。“我们都是经过精挑细选,选择风味地道的原材料,用大理玫瑰、横县茉莉、桂林金桂来熬煮不同口味的烤奶。茶底用的是滇红茶,保证茶汤的馥郁芬芳,加入纯牛奶后,颜色也更好看。”小杨告诉记者,这样新鲜煮出的奶茶不仅色泽诱人,并且当着顾客的面加入牛奶也更让大家放心。“我们把原材料就摆放在一旁,从炒茶到熬煮,操作过程真实可见,用最直接的方式展现真材实料。”

在介绍完准备的材料后,小杨开始现场教学。她先给记者演示一遍,将土罐放在炉火上,加入适量的茶叶,炒出香味后就放入黄冰糖。翻炒出焦糖味后,再加入150ml热水,激发出茶香。待茶汤煮沸后,加入红枣片、枸杞以及花朵。大概半分钟后,加入等量的纯牛奶,即可关火,再继续搅拌。“这里的比例十分关键,或浓或淡都会影响口感。”小杨特别强调道,一杯好喝的烤奶,原料、比例都很重要。待余温加热20秒左右,将奶茶倒入杯中,盖上杯盖,这样才算完整。“一杯罐罐烤奶的制作时间在5分钟左右,虽然比不上奶茶店的出品快,但熬煮的过程很解压。不少顾客愿意等,而我也喜欢这样的慢节奏。”

烤奶过程看上去似乎不难,记者信心十足地戴上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开始上手制作。放茶叶、加冰糖,不停翻炒……刚开始还挺顺利,不就是依葫芦画瓢,没什么难度。但很快,小杨就指出问题:“冰糖不用完全炒化,不然容易有焦糊味道。”眼疾手快的她赶紧帮记者加入热水,煮好的茶汤香味扑鼻。加入其他食材、倒入纯牛奶后,刚好有顾客前来咨询购买,记者主动去回答,结果一个分心,忘了及时关火。幸好小杨在一旁提醒,不然奶茶可能就溢出来了。倒奶茶时,细心的小杨不忘叮嘱记者要当心土罐子的把手,小心被把手给烫着。

终于,在小杨的指导下,第一杯烤奶顺利完成。品尝过记者制作的奶茶后,小杨表示,十分接近原版,算得上出师成功,就是要多集中注意力。越往后制作,记者的手法越熟练。“喝起来热热乎乎的,香甜的味道刚刚好。”几位顾客喝后,也给出了不错的反馈。

虽然记者只是短暂地体验一番,但像小杨这样的摊主要从上午9时30分营业至晚上8时,熬煮奶茶时还得站着。“天冷的时候,生意会好得多,一天能卖上好几十杯,当然也要更辛苦些。不过有来自顾客的好评,我就更有动力继续做下去。”小杨告诉记者,看到大家越来越喜欢“罐罐烤奶”“围炉煮茶”这样的“新中式”风格,她对自己的小摊生意也更有信心。“有机会的话会进行品牌包装,加深大家的印象,提升知晓度。”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我给“滚滚”当保安

记者(左)与陈晓丽在巡查中

记者王旭文/图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作为蓉城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每天都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前往参观打卡。常年人气爆棚,安保工作十分重要。春节期间,记者走进熊猫基地,沉浸式体验安保员是如何工作的。

2月8日早上8时许,记者来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时,门口已经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按照约定,记者到达员工通道,与安保员陈晓丽汇合。一见面,她便拿出一套制服让记者换上。有别于其他安保制服的是,这套衣服胸前多了一个萌趣的熊猫图案,彰显出熊猫基地的鲜明特色。

换上制服,戴上帽子,套上文明劝导员袖箍,拿上“请勿大声喧哗,请勿投食”的标识牌,记者就跟随陈晓丽上岗了。“我们每人都有责任片区,主要负责保护片区内的人员、财产、动物和游客安全,看到不文明行为要及时进行劝导。”沿着园区道路前行,陈晓丽认真巡查着。熊猫基地内植被繁茂,坡地青青,溪流潺潺,鸟语花香,记者眼里看到的全是美景。

这里是熊猫基地新区熊猫会客厅片区,分布着“胜日馆”“旭日馆”“云日馆”“映日馆”四个大熊猫馆舍,住着成兰、艾玖、润玥、安逸等大熊猫。陈晓丽告诉记者要仔细观察馆舍内的树木和设施设备是否有损坏,比如树枝折断和爬架断裂等,要及时报告基地管理部门,避免熊猫被尖刺或钉子扎伤。

走着走着,路上出现了一张纸屑,还没等记者反应过来,陈晓丽就眼疾手快地捡了起来,扔到垃圾箱里。从事安保工作三年多,她总结的安保工作经验就是“勤查细巡、礼貌亲和”。

“请问观光车要怎么坐?”刚一抬头,记者便被一名游客叫住。“沿这条路向上走,再往右走300米就能到观光车点了。”陈晓丽微笑着将方向指给游客,替记者这个安保新人解了围。“熊猫步行街往哪里走?”“熊猫塔要单独买票吗?”“大熊猫星星产房在哪个位置?”……巡查途中,先后有几位游客过来询问,陈晓丽都一一耐心为他们进行解答。

时间到了上午10时,游客越来越多,熊猫馆舍前打起了拥堂。记者只顾举着标识牌往前走,陈晓丽却突然停下脚步,对一位踩着栏杆观看大熊猫的游客温和地提醒道:“游客朋友您好,请不要攀爬栏杆,注意安全哦。”记者也想起了自己的职责,和陈晓丽边走边观察,结果又看到几起不文明参观的行为,便立即进行了劝导。

“基地老区7号别墅外有一位大爷走不动了,请附近片区安保员提供帮助。”此时,从陈晓丽手中的对讲机中传来提示。类似这样的突发状况每天都有,安保人员必须第一时间与医务室沟通,根据医生提示进行处置。

体验过后,记者才知道熊猫基地安保工作绝非走一走、看一看那样简单,当一名合格的安保员也并不容易。作为基地的一线岗位,除要掌握消防、防洪以及急救等知识,同时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园区内的基本情况烂熟于心,做到既是安保员又是观察员。

据了解,龙年春节期间,包括陈晓丽在内的318名基地安保人员全勤上岗,还有560人次临时勤务安保人员全力为景区旅游秩序护航,确保节日期间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春节不“打烊” 跟随外卖小哥跑43份订单

刘强将外卖送到顾客手中

记者向晓文文/图

2月11日,正月初二,正值新春佳节,阖家团圆之时,成都高新区大街小巷,还有不少网约送餐员正忙着送餐。

当天,记者跟随美团网约送餐员刘强,体验外卖小哥在节日中的奔忙。“今年是我在美团工作的第7个年头,5个春节我都选择了坚守岗位。”成都高新区中和街道美团乐跑六组网约送餐员刘强说。

上午8时许,刘强穿着厚厚的衣服、戴着手套和头盔,开始抢外卖订单。记者坐上电动车,沿中和三街一路行驶,没几分钟,记者的脸和耳朵就已冻得生疼。刘强表示,“这几天早晚气温较低,骑车会很冷,但我早就习惯了。”不到十分钟,刘强来到一个小区门卫室外,双手将这份外卖递给了门卫大爷,“这是你买的早餐,还是热的!”看到刘强的脸冻得通红,大爷笑着说:“感谢你送来的外卖,新春快乐!”

紧接着刘强便去取第二单,他一边拿上外卖往楼上跑,一边用手机联系收件人,“你的外卖3分钟就能送到!”记者跟随刘强乘坐电梯,提前5分钟将外卖送到了顾客手中。顾客满意地说:“感谢了,新春快乐!”“这一句句新春祝福,让我心里很温暖,感觉自己的付出十分值得。”刘强一脸欣慰地说。

到了下午2时许,刘强送完上午的最后一单外卖,此时的他已感到很疲惫。于是,带着从家里准备的盒饭,刘强走进“中和·蜂巢”工会职工驿站,打开微波炉开始热饭,并将手机充上电,为自己倒上一杯热茶,坐在沙发上短暂休息。 “喝了口热茶,身子一下暖了起来。工会这些暖心服务真的非常贴心。”

记者在驿站看到,这里24小时免费开放,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开水、感冒药、泡面、面包等物品,确保骑手们在暖心暖胃的情况下,顺利开展配送工作。

据悉,目前,高新区总工会设置有多个工会驿站。“平时骑手们都比较忙,基本上没法回家吃饭,这些驿站能起到为他们补给的作用。”高新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天晚上10时,刘强送完了最后一份订单,一看手机,他总计完成了43份外卖订单。“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无论春夏秋冬,都得坚持。”刘强肯定地说。

通过亲身体验,记者感受到了网约送餐员的不容易,他们风里来雨里去,工作时间长,还经常需要加班加点。春节期间,像刘强这样的网约送餐员还有很多,他们坚守岗位,为千家万户送去美味佳肴,获得了顾客们的点赞,他们也成为了这个春节期间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乡厨春节忙 只为守住那份“乡味”

体验乡厨

记者黄瑞  文/图

春节期间,不少市民选择在农家乐休闲娱乐,这里不仅可以亲近自然,还可以品尝地道的美食。2月12日(农历大年初三),记者拜访了从业三十多年的乡厨杜泽明,看他如何烹饪一桌又一桌的“春节大餐”。

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幸福村,走进农家乐杜家禧厨。清新雅致的竹篱农家小院映入眼帘,院内鲜花盛开,池内鱼儿嬉戏甚欢,富有野趣。

杜泽明正在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切菜声、炒菜声、吆喝声,声声入耳,只见他快速翻炒、大火收汁、起锅装盘……一道鲜香爽口的火爆双脆就做好了,瞬间香气扑鼻、令人垂涎。

“加入适量食盐、白糖、味精、鸡精、食醋……”伴随着制作步骤讲解,记者端起不锈钢盆、拿起大勺,走向调料台,与杜泽明一起体验制作他的拿手菜---特色凉拌鸡。加入一勺高汤让调料充分融合,再加入秘制红油,倒入鸡块后用力翻拌,最后撒上白芝麻,一道油亮香辣的凉拌鸡就新鲜出炉了。

临近中午,客人们陆续入座。为了让客人们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杜泽明合理规划上菜顺序,并和团队通力合作,做菜、起锅、盛菜、端菜一气呵成。甜烧白、烧肘子、白灼虾、清蒸鱼、烩三鲜……一道道美味佳肴端上餐桌。

说起今天这顿家宴的难度,杜泽明表示最难的还是抢购新鲜的食材。“春节期间食材供应比较紧张,今天凌晨三点多我爱人就去买菜了,去晚了就没有了。”杜泽明表示,食材的新鲜度是烹饪出健康美味菜肴的重要基础,三十多年来都是他的爱人负责采购,严格把关品质。

“这几天实在太忙了,昨天是24桌,今天是21桌,明天还有23桌。”杜泽明谈到春节期间食客能选择到他的农家小院招待亲朋好友,他感到非常荣幸和高兴,但为了让大家吃好喝好玩好,他必须控制人数,近日已推掉二十多桌订单。

“今天吃得很高兴!”“每道菜都很巴适。”“这桌菜我打满分。”记者随机采访了一桌客人,大家对菜品的色香味赞不绝口。听到客人们肯定的评价,杜泽明露出欣慰的笑容:“对乡厨来说,食客的评价是最重要的,自己说好吃不作数的,要乡亲们都说好才行。”

回忆起当初成为乡厨的原因,杜泽明的回答简单而纯粹---“因为爱吃”。十八岁时他就跟随表亲在乡宴上学习,凭着对做菜的喜爱,他四处帮厨,边看边学。1996年,杜泽明在成都火车南站的一家烹饪学校系统地学习了特色川菜,学成后辗转乡间村落,操持了一场又一场流动的盛宴。

杜泽明认为,上菜速度、色彩搭配、味道咸淡都很考验乡厨的能力水平,想要成为好乡厨没有捷径,只有靠多积累经验。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从业素养,杜泽明还加入了成都乡厨协会,积极参加各种乡厨交流会、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等,努力让“坝坝宴”吃得更安心。如今,借着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的东风,杜泽明开起了农家乐,坚持做地道正宗的川菜,保留这份乡村的味道。

新的一年,杜泽明希望食客能提出宝贵的意见,希望乡厨协会能多安排一些培训,希望农家乐的生意红红火火。

“官方兽医”凌晨上线 屠宰检疫“不停歇”

记者(右)对生猪进行冲洗

记者张杨文/图

在夜深人静之际,当人们多数还在被窝里做着美梦时,有这么一群人已在紧张地忙碌着,用实际行动为广大市民“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他们通常被称为“官方兽医”。2月11日,记者深入探访生猪屠宰检疫第一线,体验了“官方兽医”的苦与乐。

凌晨3时30分,刚刚褪去热闹的城市夜空雾蒙蒙、静悄悄的,此时,室外气温只有1℃。记者驱车来到射洪市太和街道虹桥屠宰场,这是该市城区定点A类屠宰场,专门供应城区市场猪肉产品。屠宰车间灯火通明,繁忙有序,流水线上的工人们在各自工位上,熟练操作,机器的轰鸣让人感受不到还是黑夜。

“我们的师傅从凌晨2时30分开始进场进行屠宰,经过宰前检疫、屠宰检疫、同步检疫、宰后检疫,最后加盖验讫印章,整个工作才算走完了。”虹桥屠场驻厂检疫员胡蜀蓉向记者介绍道。

凌晨的工作争分夺秒,身着检疫服的胡蜀蓉和同事们忙个不停,“我们必须要在6时之前完成生猪宰后检疫工作的所有程序,开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允许合格的猪肉产品出厂上市,以保证市民能吃上新鲜安全的放心肉。”

在胡蜀蓉的指导下,记者穿上白色工作服,开始了刮毛、分边、冲洗、加盖印章等工序。手拿重达5公斤的砍刀对生猪进行剖边、用喷水管对剖开的生猪进行冲洗、对检疫合格的猪肉盖上一米多长的蓝色检验章……短短半个小时的体验下来,记者已累得满头大汗。

凌晨4时,离开虹桥屠宰场,记者又驱车来到了位于射洪市金华镇的B类屠宰场。黑夜笼罩着整个金华镇,只有眼前的B类屠宰场内灯火通明,几名屠宰工人在忙碌了数个小时后开始了整体收尾工作。

现年52岁的胡永忠对经过除毛机的猪进行再次清毛。记者上前体验了一把,刮了两分钟胳膊就酸得抬不起来,而“官方兽医”每天要像这样站四个多小时。

“春节期间,我们的驻场检疫员3时过就到现场实施检疫,现在过了收腊肉装香肠的高峰期,金华屠宰场每天要宰杀生猪30头左右,足够保障市场供应。”金华镇畜牧兽医站站长陈冽告诉记者。据他介绍,射洪市金华镇畜牧兽医站现有职工5名,其中“官方兽医”有3名,主要负责全镇家禽家畜的生产发展的规划和指导、防疫监督指导、检疫执法、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指导。

“为了保障全镇6万余人的肉品供应,我们畜牧兽医站全年无休,严格把关各个环节,不能放松,也不敢放松,必须保障人民群众吃上健康放心的猪肉。”陈冽说道。

清晨6时,天还没亮,屠宰场生产的合格猪肉已陆续运送到市场供市民选购。忙碌了一夜的“官方兽医”们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通过沉浸式体验,记者感受到了“官方兽医”工作的不容易,为了食品安全责任,他们付出了无数的努力和汗水。正是因为他们的辛勤付出和默默坚守,我们的餐桌才变得更加安全和丰盛,我们的春节氛围才更加浓郁、更加美好。

乡村柑橘林 结出致富“金果果”

工人忙着采摘

记者邓霞文/图

春节期间,柑橘类水果迎来了销售旺季,沃柑、耙耙柑、爱媛、血橙等品种的柑橘纷纷进入消费者的购物清单。

2月14日(农历大年初五),记者走进巴中市恩阳区关公镇双桥村的柑橘产业园,漫山遍野的橘子树映入眼帘,成片的橘林盖着一层塑料薄膜。走近一看,金灿灿的柑橘点缀于繁枝茂叶间,密密匝匝的果实压弯了枝头,呈现出一片丰收的美丽景象。

上午9时30分,在双桥村副主任、柑橘产业园管理人伏开林的指导下,十几名采摘工人穿梭于橘树下,熟练地将薄膜解开、取下,一颗颗成熟的柑橘“暴露”在大家眼前。采摘工们每人手里拿着一把剪刀,小心翼翼地将一颗颗橘子从树上剪下来,他们的身影在橘子树下若隐若现,林间不时传来剪刀的“咔嚓”声。

除了采摘工在柑橘产业园来回忙碌,果园里还有不少前来体验采摘的游客,他们也拿起剪刀、拎着果篮,悠闲地漫步其中,尽享田园采摘乐趣。

“我们大致通过电商、批发和体验式采摘三种方式来销售。这里的柑橘种类丰富,包括沃柑、耙耙柑、爱媛、血橙等8个品种,各个品种的上市期不尽相同。”伏开林告诉记者,双桥村柑橘产业园深耕柑橘产业已有8年时间,种植面积达1047亩,培育的柑橘品种产量高、品质优、口感佳,赢得了市场口碑,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与此同时,园区还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了不少新的就业岗位,让他们能在家门口“上班”。“园区每年给出的工人劳务费有24万元左右,给村民的土地租赁费有18万余元。”伏开林说。

56岁的采摘工人伏开贵,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他告诉记者,以前他和妻子一直在外务工,自从柑橘产业园建立起来后,他和妻子便返乡就业,务农的同时,还在柑橘产业园打工。“我和妻子两个人每年能在柑橘产业园挣5万多元钱,并且还能在家照顾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孙子,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伏开贵满足地说。

“摘果的时候不能用手直接扯,要用剪刀,最好是留两片叶子,更有新鲜感。”伏开贵拿起剪刀,走进果园里,他一边采摘柑橘,一边向记者介绍柑橘采摘要领,闲聊之际,柑橘已装满了整整一筐。

据介绍,2016年,为培养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增加农民的收入,当地党委、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发展柑橘产业,根据土质检测结果,该村决定以种植沃柑为主。经过多年不断探索和实践,终于形成如今规模的柑橘产业园。

“我们当地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还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组织邀请本土专家和外地柑橘种植专家,为园区提供可靠稳定的技术支持,帮助柑橘产业园拓宽销路,让百万斤柑橘能卖得出去,能卖个好价钱。”关公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政法委员、工会主席杜雪梅说。

日行三万步 为流光溢彩“保驾护航”

记者(中)跟随工作人员进行灯组巡检

记者张宸菱文/图

逛灯会,赏彩灯,观看民俗表演,是过年不可或缺的“年味”来源。而一场场精彩纷呈的灯会背后,离不开手工艺者的匠艺巧思和连日坚守岗位的精心维护。2月12日,记者来到2024绵阳新春灯会的举办地---小枧城市生态公园,沉浸式体验灯会检修维护人员的工作日常。

穿过气势恢宏的“龙门”,走进灯会现场,龙年主灯“龙娃送福”映入眼帘,卡通龙娃手持中国结,身边围绕着红色的金鱼、金色的元宝,看上去喜庆温暖又憨态可掬。记者在此见到了宗涛与杨霖,他们当天开灯前的检修巡视即从这里开始。

下午2时,带着工具包,跟随宗涛与杨霖的脚步,走过一组组精妙的彩灯。80米“中华巨龙”飞龙在天,“龙游四海”蜿蜒嬉水,“芙蓉仙子”照水含笑,“十二生肖”集中亮相……每经过一组彩灯,他们总会慢下脚步,围绕灯组用手触摸、用眼观察、用设备测试、用经验判断,互相配合,仔细检查灯面是否存在损坏、电路是否连接正常、彩灯是否正常运行。此次绵阳灯会现场布展有近100组灯组,逐一查看一次,大约需要一个多小时。而类似的检修巡视,他们每天都要进行四五次,一天下来,要走超过3万步。

“这次灯会设计既契合龙年主题,也与春节民俗文化和绵阳地域文化相结合,我们100余名团队成员日夜忙碌了一个多月时间才将其制作呈现出来。”杨霖告诉记者,他是自贡人,从事彩灯行业已有十余年。此次绵阳灯会,他从灯组制作开始即参与其中,为了保障灯会的顺利举办,更是从1月起就来到绵阳,要在这里一直坚守到灯会闭幕。

“在制作中,我们采用的是自贡彩灯‘丝架焊接+分色裱糊’的传统工艺,在给广大市民带来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体验同时,更需要做好灯组维护。”杨霖介绍道。自过年以来,入园人数大幅上涨,为确保每一名游客能有最佳观灯体验,他们在巡查过程中,会及时记录及处理发现的各项问题,及时排查故障隐患,保障用电和消防安全。杨霖告诉记者,在前一天的巡查过程中,他发现道路两侧有一个灯笼未能正常点亮,检查确认是线路连接问题后,立即进行了处理。记者看到,在每个灯组前,都放置有灭火器;在楼梯处,有工作人员在为灯带增加亮度,避免游客因视线不佳而踩空摔伤。

天色渐暗,一盏盏精巧雅致的彩灯亮起,倒映在水面,形成了一幅绚烂璀璨的光影盛宴。市民游客纷至沓来,与家人漫步赏景,用手机拍照记录,感受新年的喜庆气氛和彩灯的艺术美感。听着耳边不停传来“真美”的赞叹,宗涛和杨霖的巡查同步进行着。“作为一名彩灯匠人,见证彩灯从诞生到布展亮灯,看到许多游客前来欣赏,就是最有成就感的时刻。”杨霖说。

眼前流光溢彩的满园彩灯,让市民们在新春佳节,感受到热闹真切的“年味”,体会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融合的特色,领略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交织的魅力,也借此传递寄托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与祝愿。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