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扬巾帼之志  绽放巾帼之美
第02/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820期:第02/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3-07

激扬巾帼之志 绽放巾帼之美

——2024 年四川省十佳五一巾帼标兵风采录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编者按:

2022年以来,全省广大女职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立足本职岗位,积极担当作为,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她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价值追求,充分彰显了新时代女职工的巾帼力量和巾帼风采。

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团结动员全省广大女职工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日前,四川省总工会决定,表扬120个集体为四川省五一巾帼标兵岗,表扬120名个人为四川省五一巾帼标兵。其中,自贡中竞物流有限公司进港B自动线班组等10个集体为四川省十佳五一巾帼标兵岗,向春等10名个人为四川省十佳五一巾帼标兵。

今明两日,本报特推出专版,先后刊登受到表扬的十佳个人和集体,展示她们的巾帼风采,激扬巾帼志、奋进新征程。

“红”“蓝”切换  她都做到最认真

姓名:龚亮

职务:四川京邦达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巴中分公司运营主管

短发大眼睛,纤瘦但有力,身穿京东红色快递服的龚亮总是雷厉风行。

现任四川京邦达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巴中分公司运营主管的龚亮,自2017年6月加入公司以来,先后做过一线配送、仓管、主管。一路走来,无论在哪个岗位,龚亮牢记“客户至上”服务理念,树立“送快递,就是送温暖”的工作态度,始终把客户放在第一位。

七年来,她每天骑着三轮车穿梭在派送区域和网点之间,早出晚归,从未缺席岗位一天,没有一件快递积压、延误、错分、漏投,累计出班6000多次,投递快件30余万件,一直保持零投诉和100%的妥投率、满意率。她用快捷周到、热情的服务赢得了公司的认可和客户的称赞,先后获得四川省“最美快递员”、四川省十佳五一巾帼标兵等称号。

2019年夏天,龚亮接到一份快件,要把网购的一台冰柜送到7楼购买者家中。炎炎夏日没有电梯,她依然完好无损地将冰柜送到了客户家中。坐着轮椅的老人看着她满头大汗的样子,执意要留她吃饭,但被龚亮婉言拒绝。交谈中,得知老人独自一人在家生活,龚亮热心地对老人说:“我把电话留给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就给我打电话。”老人的女儿得知此事后,专门打电话感谢她。

疫情防控期间支援上海,龚亮担任四川广巴达片区队长,每天早上6时就要跟队员们核实好防护工作,然后到公司卸货、分配、配送,一刻都不能放松。虽然每天送快递已经很累了,但她内心时刻想着的是“除了送快递,我还能做些什么?”她总是想多做一些,再多做一些,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快递工作之余,她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参加各种各样的志愿服务,兼任巴中市蓝天救援应急救援装备组副组长、“宝贝回家”栏目特邀嘉宾。谈到加入救援队的初心,她轻描淡写地说:“很简单,就是觉得能帮助别人。”2018年6月的一天,她正在家休息,忽然接到蓝天救援队通知,要求赶往达州市通川区参加灭火救援的任务。她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出发救援。她和战友们在能见度极差、十分危险的救援环境中,不顾滚滚浓烟和高空掉落的物件,全力展开救援,累了就睡在大街上……经过5天4夜连续奋战,救援队协助消防人员扑灭了大火,最大限度减轻人民群众损失。在受邀参与“宝贝回家”栏目时,龚亮陪同当事人,一个地方接着一个地方进行排查,最终成功帮助失散儿童回到亲人身边。龚亮先后参与了城市救援30余次,水上救援20余次,山地救援10余次。她的先进事迹多次被新闻媒体报道,传播着快递行业的正能量。

2023年11月20日,龚亮作为巴中市新就业形态职工代表参加了四川省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身着红装,我是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快递员;换上蓝装,我是奔波于抢险救灾一线的救援队员。”龚亮总是用质朴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工作,无论是快递服务、抢险救援,还是志愿服务,她总是用心用情做好事、帮助他人,在平凡岗位上续写不平凡的故事。 (记者雷琰)

敢闯敢拼 绽放在警营中的女人花

姓名:唐弦烨

职务:绵阳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特警大队狙击中队民警

明媚靓丽的五官,英姿飒爽的身姿,见到唐弦烨时,她穿着一身笔挺的警装,出众的长相和气质让人眼前一亮。

唐弦烨今年30岁,2018年3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为绵阳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特警大队狙击中队民警。从警6年来,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出“不让须眉”的巾帼力量,为新时代公安民警的巾帼之美作出了更深刻的诠释。

成为警察,是唐弦烨从小的梦想。“小时候,只要看到警察,内心总会充满了安全感,我也渴望着成为能够保护他人的人。”唐弦烨说,从那个时候,她就种下了警察梦。她循着目标一路追逐,以优异的成绩从警校毕业,考入了特警这一尖刀队伍。

既然选择,就要做到更好。入警以来,唐弦烨时刻要求自己向优者学、与强者比,不论是体能训练、还是特警队员的专业科目,甚至日常的工作琐事,她都时刻保持着严谨的工作态度、严苛的自我要求。10公里的距离,见证着她每天风雨无阻进行体能训练的身影,这一坚持,就是六年。她沉下心钻研各种枪械和法律知识,了解弹道规律,勤练战术应用。训练88式狙击步枪时正逢炎夏,在温度高达45℃的砂石地面,唐弦烨常常一趴就是一个小时,手被砂石烫掉了一层皮,砂石在手肘留下深深的印记,她从不在意。

功夫不负有心人。参加公安工作几个月后,唐弦烨在绵阳市第三届警体运动会中崭露头角,在“卧虎藏龙”的60米突击步枪科目中,一举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她的付出与实力有目共睹,她也始终牢记初心,对公安事业的执着追求从未停止。

跟同事们24小时执勤,凌晨出警,在泥地里打滚,和穷凶极恶的罪犯斗智斗勇……唐弦烨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不怕死,迎难而上,从未退缩。入警6年来,唐弦烨先后参与过多次重要安保和专项任务,参与了大量的巡逻盘查工作,查获违法嫌疑人33人次,从无纰漏。

2021年,唐弦烨被选为四川省公安厅战训基地武器使用教官,专门讲授枪械部分。2023年,唐弦烨代表绵阳市公安局参加了全省公安机关第六届教官教学技能大比武,在22支参赛队中,夺回了现场实训第一名,实战综合成绩第三名的好成绩。先后被评为“季度之星”、记三等功奖励、获评“四川省十佳五一巾帼标兵”……她的辛勤付出得到认可,荣誉接踵而至。

作为特巡警支队唯一承担外勤工作的女民警,唐弦烨一次次用成绩回应质疑,用坚定的信念与过硬的实力,锻造出了更为强大的内心,让更多人看到了属于女性的态度与力量。

“尽我所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也守护好一切美好的事物。”唐弦烨的心愿很纯粹,实现起来却并不简单,她用实际行动为此拼尽全力。就像她常常勉励自己和同事的那样,“作为新时代公安青年,直面困境,勇于奋进,敢闯敢拼,方能书写无悔的青春,践行这身警服赋予的光荣使命!” (记者张宸菱)

攻坚克难  勇啃“钻井血液”硬骨头

姓名:胡静

职务:川庆钻探工程公司钻井液技术服务公司研发应用中心油基钻井液研究所副所长

钻井液被誉为“钻井的血液”,在确保安全钻井、保护油气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十余年来,川庆钻探工程公司钻井液技术服务公司研发应用中心油基钻井液研究所副所长胡静,深耕钻井液技术创新,不断攻克技术难题。日前,她被省总工会表扬为2024年四川省十佳五一巾帼标兵。2月29日,记者走近胡静,了解她从钻井液实习技术员到科研骨干的成长故事。

2010年夏天,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的胡静,成为一名钻井队钻井液实习技术员。初来乍到,作业现场鲜红的工服、高耸的井架、轰鸣的钻井声……一切都让她感到新鲜且陌生。胡静潜下心从熟悉工艺流程、设备设施开始,认真研究地质工程资料,仔细做好每一次钻井液配方实验,扎扎实实地在工作中收获成长。

不到两年时间,她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钻井液技术负责人,先后带领团队完成九龙山构造、邛西构造、合川构造等四川油气田多个区块十余口井的钻井液技术服务,累计为公司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500万元。“基层的实践锻炼对我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让我养成了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受益匪浅。”胡静所在作业队多次被评为钻井液技术服务公司“优秀作业队”。

对胡静来说,2015年是职业生涯的一个节点,当时正值国家“十三五”规划页岩气规模化开发时期,她的工作内容从钻井液技术应用转变到了科技研究。为解决当时页岩气勘探开发所需的核心技术之一油基钻井液还依赖国外公司的技术瓶颈,胡静作为技术团队骨干投入到了油基钻井液技术国产化的科研攻关当中。

“从室内小样的重复失败到性能数据的首次合格,经过上千套实验的试炼打磨,我们团队最终研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油基钻井液技术,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胡静介绍道,该项技术成果在400余口井全面推广,助推国内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革命性突破。

“我的小目标就是再啃下一个硬骨头。”这份耀眼的成绩单对于胡静来说意义非凡,让她初尝了成功的喜悦,收获了科研工作带来的成就感,也对接下来攻克一项项技术难关充满信心。

随后,根据新形势新需求,胡静又积极投身到页岩气高性能水基钻井液技术的研究中,全程参与了该体系的处理剂筛选、组方设计、室内实验评价和现场试验工作。“我们要克服现场试验风险大、工作强度高等困难,不分昼夜精准调控钻井液性能,才能保证每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胡静说道。最终该技术创造了“国内页岩气3500米以深区域最长水平段2000米”等纪录。

从职业小白到科研骨干,胡静表示心里最感恩的是长辈同事的帮助和关爱,最高兴的是能学以致用对公司有所贡献。面对未来,她将牢记初衷,勤奋实干,在基层科研岗位上砥砺前行,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嘱托,在钻井液技术创新之路上奋勇向前。 (记者黄瑞)

人壶合一 传递中国茶韵茶香

姓名:向春

职务:国家高级茶艺技师、中国女子长嘴壶茶艺技艺开创者

一袭飘逸的白衣,一头秀美的长发,将一把长嘴壶舞得行云流水、仪态万千,茶汤在一个个高难度的动作下倾泻而出,翻腾有声,传递出悠长茶韵,这是向春给人留下的印象。作为国家高级茶艺技师、中国女子长嘴壶茶艺技艺开创者,从业十余年,她将中国的茶文化带到世界各地,让茶韵茶香停驻在万千人心间。

谈起与茶结缘的经历,向春眼中浮现怀念的神情。出生于产茶之乡乐山市沐川县,和妈妈一起背着背篓、带上斗笠帽和装满茶水的大茶缸上山采茶的情景,是属于向春童年的美好记忆。18岁那年,在学校组织的一次文艺活动中,向春第一次见到了长嘴壶茶艺的表演。看到表演的老师将长嘴壶运用得潇洒自如,像舞剑一样,时而头上盘旋,时而腰间缠绕,一滴水也没有洒出,赞叹与震撼在那一刻充斥于年少的向春心中:“太飒了!”从那时起,学习长嘴壶茶艺的念头在她心里开始生根发芽。

毕业后,她下定决心,去成都拜师学习,与茶艺的故事从此展开。

“学习的过程其实很枯燥乏味的。”向春演示道,“手的幅度、壶的高度,出水的角度以及开水的温度都必须是经过仔细计算的,需要分毫不差。”每一个动作都必须经过成千上万次的练习钻研,才能达到“人壶合一”的流畅境地。最开始,被壶砸痛,被开水烫伤都是常有的事,向春咬牙坚持、下苦功夫,从未停止练习的脚步,同时又求知若渴地向行业前辈请教,了解掌握茶叶茶性、茶文化知识。

如今的向春,在台前表演时,将一把长嘴壶舞得令人赏心悦目,亦能冲泡出一杯杯色香味俱全的醇香茶汤。但她对长嘴壶茶艺的热爱与钻研,并不满足于此。在跟师傅学习时,看到长嘴壶茶艺表演招式还不分男女,女生也得学扎马步、弓步,如何在表演中把男子的阳刚转换成女子的婉约,成为了她一直萦绕心头的问题。于是,这些年来,向春一边学习实践,一边总结钻研,将舞蹈、戏剧、太极等元素尝试融入到长嘴壶茶艺中,终于在2012年开创了一套属于女子的长嘴壶茶艺---出水芙蓉十八式。自此,女子携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形态美、韵律美、技艺美。

“学习长嘴壶茶艺,为我带来了物质与精神上的改变,使我拥有了许多珍贵的人生经历。”向春说。从2009年开始,她先后多次出川出国交流表演中国长嘴壶茶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更多人爱上品茶。她曾获得多个茶艺大赛大奖,获评四川工匠、四川省技术能手、四川省十佳五一巾帼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拥有了展示自我成就梦想的舞台。

如今的向春,又多了一层茶艺老师的身份,已累计一对一教学200余名学生。跟着她学习的学员中,不乏从外省、外国慕名而来的长嘴壶茶艺爱好者,更有20余名山区的青少年在她的帮助下学习长嘴壶技艺。

展望未来,向春还有着更多的期待:“希望能借助一切机会,宣传中国的茶文化、四川的茶文化,不断传承、研究、创新、拓展,培养更多的茶艺技能人才,让茶文化展现出悠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记者张宸菱)

百炼成钢 造出“中国争气机”

姓名:田晓晶

职务: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十年磨一剑,百炼终成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田晓晶博士用了近十年时间,专注攻克F级50MW燃机“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凭借专业和执着造出了“中国争气机”。今年2月,田晓晶荣获四川省十佳五一巾帼标兵称号。

作为涉及能源安全的高端战略性装备,燃气轮机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象征,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其“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对于打破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意义非凡。

2015年,田晓晶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毕业,怀揣科技报国的理想入职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从事大国重器---国内首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F级50MW燃机研发。

由于没有任何设计规范、设计程序,田晓晶的研发几乎从零开始。看文献、翻译书籍、去电厂学习、找资源,能用的招数她都用上了。“那时坚守的信条是缺少专家那就把自己培养成专家,没有经验那就去试出经验。”田晓晶说。

在一次燃烧器试验时,突然整个厂房弥漫着烟气,面对随时可能喷出的18atm、1400℃的高温燃气,田晓晶压制住害怕的情绪强迫自己冷静,然后按照预先制定的应急处置计划,2小时排查出问题,4小时后重启试验。类似的经历还有很多次,就这样失败、改进,再失败、再改进……一路摸爬滚打,2018年,她带领的团队成为国内首个完成自主F级燃烧器设计和验证的团队。

牵头G50燃机核心高温部件设计和试验验证,搭建设计体系,形成各类设计文件500余份,参与编写专著1本……从0到1的自主创新路上,田晓晶披荆斩棘,不断填补我国在此方面的技术空白。这些空白填补的背后,是她百折不挠地攻坚克难。

2019年,在50MW燃机整机试验的调试初期,田晓晶和团队连续1个月遭遇点火失败。整机点火有多难?就好比“飓风中点蜡烛”。为解决点火问题,田晓晶36个小时都守在现场做方案,与工人师傅交流如何实施,再验证。累了,她就在椅子上打个盹儿。最终点火成功的那天,田晓晶发了一条朋友圈,写的是“不仅是看到希望才坚持,更是只有坚持才有希望”。

2020年,在6位院士和50多名专家的共同见证下,50MW燃机顺利实现满负荷运行,与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北斗系统等共同被评为“2020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并于2022年再次获评“2022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被人民日报誉为“中国争气机”。

作为推动50MW燃机整机研究的主要负责人,田晓晶解决了试验过程中多项行业重大技术难题,实现了我国“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突破,为我国能源安全贡献了力量。 (记者王旭)

执着热情 记录四川的发展

姓名:李娜

职务:工人日报四川记者站站长

3月4日,当记者走进工人日报四川记者站站长李娜的办公室,她正忙碌着,准备到企业和基层采访。“报社安排记者走基层,必须到一线去,讲好工会和职工的故事。”

李娜介绍说,10年前她入职工人日报四川记者站,作为一名新兵,工作经验不足,要干这份工作,只有勤劳加实干、务实与创新。

十年里,突发事件报道是她职业生涯里鲜明的特点之一。记得2017年,四川先后发生茂县山体高位垮塌、九寨沟地震等自然灾害,她勇当排头兵,第一时间冲向灾情现场一线,克服重重困难,以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完成报社总部各项报道任务。2019年,四川宜宾杉木树煤矿突发透水事故,李娜正处于产假期间,基于记者站一人一站以及当时家庭的特殊情况,在家人陪同下,将仅有6个月的女儿带到身边,跟进煤矿透水事故救援情况,并在第一时间完成了报道。新冠疫情防控以来,李娜积极跟进当地与抗击新冠疫情有关的重大报道,居家隔离期间,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不影响业务工作前提下,与爱人一同报名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

2022年“9·5”泸定地震期间,正处于成都全城静默时期,在无法第一时间赶赴震区的情况下,为确保突发自然灾害中工人日报的“三工”报道不缺位,李娜在报社领导统筹下,以记者站为中心设立临时指挥部,积极对接报社总部报纸、融媒体各方责任编辑,同时周密策划,协调指定泸定、雅安两地两名震区工会干部为现场通讯员,以地震救援中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报道为主线,密切跟踪前方进展,顺利完成泸定地震各项报道任务。2023年,成都大运会报道期间,她被报社抽调为报道组主力成员,与团队共同策划并首次在国际体育赛事报道中聚焦“三工”特色,在体育赛事和运动员报道之外,让普通劳动者、劳模工匠的故事得到精彩呈现,实现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与体育精神的同频共振。

十年坚守,成绩斐然。近十年时间,李娜将工会新闻报道定位为个人职业发展的业务主线,每年推出大量有特色、有深度的四川工会报道,致力于讲好四川工会故事、四川职工故事,在地震等自然灾害、矿难等突发事故以及涉及职工维权等方面报道中,积极展示四川工会作为、发出四川工会声音。因此她也多次被报社作为业务骨干成员,抽调回报社总部参加全国两会、中国工会十七大、中国工会十八大等重要报道工作。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还需努力!”李娜充满信心地说,她将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强烈的责任心,守正创新,倍加努力,为四川工运事业作出新贡献。 (记者向晓文)

“变电女将” 守护电网“心脏”

姓名:杜玲玲

职务:国网成都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中心变电运维五班值班长

从默默无闻的电力新兵成长为融“匠”于心的运维“多面手”,她扎根一线,一步一个脚印地默默耕耘;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成都工匠、四川省十佳五一巾帼标兵……她一路披荆斩棘,用扎实的业绩展现当代电力女工的英姿风采;7年如一日,她坚守变电运维一线,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在变电运维的航程上行稳致远。她就是国网成都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中心变电运维五班值班长杜玲玲。

2017年,26岁的杜玲玲入职成都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中心变电运维五班,主要承担高新西区16座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工作。作为输送电能的关键一环,变电站的运行一旦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民众的日常生活和企业的经营生产。

钻进狭窄的电缆沟查看封堵,爬上4米高的母线PT测试超声波,满身脏污头顶烈日检测特高频……这种特殊的工作状态,让杜玲玲感触真切:“爬主变、装地线、上保险,熬通宵、战高温就是我的工作日常。”从见习值班员到副值班员再蜕变为正值班员,练就一身扎实过硬的运维技术,杜玲玲只用了三年时间。

2022年的夏天,持续酷热天气突破历史,杜玲玲针对性编制迎峰度夏保电“一站一案”,综合运用红外测温、局放检测等带电检测手段,提前对所辖站进行全面检查。在她的带领下,值班员敏锐发现了110千伏两河站1号主变901开关CT开裂、马河站3号主变903开关柜带电检测异常等危急缺陷,为炙烤之下的8月守住了清凉。

2022年9月,杜玲玲代表省公司参加第十三届全国电力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变配电运行值班员),勇夺“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称号,同时斩获团体三等奖和优秀组织奖,取得省公司变电专业同类别奖项历史性突破,展现了电网“全科医生”的风采。

2023年成都大运会期间,她连续在岗25天,开展设备特巡测温、带电检测2000余次,全力以赴保障郫都区体育中心体育馆等重要赛事场馆的可靠供电。

巾帼筑梦,不负芳华。作为党员服务队的一员,杜玲玲更是用心用情诠释着“人民电工”的内涵。她所在的变电运维五班党员服务队以群众需求为中心,持续延展“义诊”帮扶服务,主动与郫都供电公司等兄弟单位,成飞集团、成都地铁等重要客户对接,为其值班员提供定制化现场培训和技术帮扶;她以“党建+安全生产”为引,融合各项运维业务,敏锐发现奔腾、发展、高店子等变电站多个重大安全隐患,为英特尔、富士康、成飞集团等重要用户优质供电保驾护航。

“工作和生活中总会不断遇到新的挑战,我希望自己可以不断尝试、直面困难、开拓创新,促使自己不断进步,激昂巾帼志、奋进新征程。”对杜玲玲而言,荣誉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她始终坚持走在公司保供电、新投改造和创新实践等重大项目的前线,为筑牢超大城市能源电力保供底座、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成都篇章贡献电网力量。 (记者张杨)

年轻可为 川藏线上的护路“格桑花”

姓名:刘金梦

职务:甘孜州公路建设服务中心雅江公路分局驾驶员

在抗震救灾的特殊战场上,她敢于担当,奋勇争先,是攻坚克难的突击员;在高原藏区的道路维护中,她真情奉献,忠于职守,是勇挑重担的守护员;在基层工作的艰难困苦中,她牢记职责,严于律己,是勤政务实的服务员……

她是刘金梦,是甘孜州公路建设服务中心雅江公路分局的一名“90后”驾驶员。

参加工作5年来,她秉承着“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理念,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勤劳务实的作风对待工作,以锲而不舍和精益求精的精神钻研业务,特别是在“9·5”泸定地震的抢险救援中,积极发扬“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连续作战、不畏艰险、不怕疲劳,积极投身于最危险的道路抢险中。

2022年9月5日,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灾害,从磨西镇通往震中海螺沟景区的唯一道路曾一度中断,为尽快开辟救援通道,数台挖掘机在悬崖峭壁上开山辟路。刘金梦就是这支抢险队伍中唯一的女挖机手,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地震发生的当天下午,她和同事就接到命令,紧急驰援泸定。到了现场, 刘金梦才发现从景区入口进山的路已被滑坡完全阻断,“当时路面已经看不出来了,只有塌方。我们平时工作中没有遇到过那么大的塌方量。”面对碎石峭壁和奔腾的急流,刘金梦和同事们立即驾驶设备投入到抢险作业中,没有犹豫、没有畏惧、没有退缩,执行受损最为严重并不断有落石滚下的生命通道的抢通任务。挖掘机轰鸣声震耳欲聋,在被网友称作“绝壁上的极限操作”中,经过10余天连续奋战,终于使一批批救灾物资沿着“生命通道”源源不断地运往了灾区。

无论是在哪里工作,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刘金梦始终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与同事们一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穿梭往返于高寒缺氧和险情频发的川藏线上,展现着“巾帼不让须眉”的顽强拼搏精神,用坚毅守护着高原国省干线的整洁、安全和畅通。特别是每年雨季和冬季前后,为了预防泥石流、暗冰等阻断道路的情况发生,刘金梦都会提前主动对涵洞淤泥进行清理,在泥石流多发的地方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大大减少了泥石流带来的危害;她会在容易结冰的危险地方提前挖好防冻沟、挡冰沟等,以确保道路通畅,行车安全。

她说:“无须豪言壮语,只需躬身践行,年轻可为,在我们新一代公路人身上没有‘不可以’”。 (记者邓霞)

传习非遗 深耕白酒技艺

姓名:曾娜

职务: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品鉴创新中心总经理

1月30日,一条“泸州老窖中式特调酒‘日照金山’”的短视频在拥有106.5万粉丝的“非遗守艺人---曾娜”账号上更新,吸引众多网友观看点赞。短视频中,曾娜在云雾缭绕的雪山之巅,调制出一杯中式特调酒,她的动作熟练而优雅,全身上下散发着自信的光彩。

国家级白酒评委、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评酒大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四川省技术能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曾娜有很多头衔,今年2月,她又多了一个新头衔---四川省十佳五一巾帼标兵。

曾娜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四川“80后”,是首批国家级非遗---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的第23代传承人,现任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品鉴创新中心总经理。自1998年至今,曾娜一直从事白酒的尝评勾调、酒体设计、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文化营销等工作,并以多元化的形式为我国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发扬和传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008年,泸州老窖寻根溯源,以传播中国白酒文化为目的,复原古代祭祀文化,在行业内首创“国窖1573封藏大典”。同年,曾娜及团队便推出世界第一款超高端个性化定制白酒“国窖1573定制壹号”,打造了白酒从种植源头到勾调成品的可追溯体系,创新提供以客户口感为标准的白酒勾调专业服务,开创行业超高端定制白酒先河。

2013年,由曾娜牵头组建了行业首个以女性占比为主的“专业级品鉴师技术营销团队”,致力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浓香型白酒酿制技艺和文化。2020年,以曾娜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成功创建了省级“五一巾帼创新工作室”。该工作室通过技术创新、技艺及文化推广、专业技能培训、中式特调酒研发及落地服务等方式,传播中国白酒文化与中国白酒的技艺之美,推动白酒行业高质量发展。她参与主导的《白酒鉴评标准体系研究及应用》和《白酒行业品鉴职业技能创新》这两项成果均获得了中国职工技术协会颁发的2023年职工技工成果奖一等奖。

在她的带领下,曾娜创新工作室致力于技能传承及人才培养,通过导师带徒制度,发扬传帮带的精神,使酿酒技艺得到传承,为我国酿酒行业培养了不少技能人才,并针对市场需要,带领团队前往全国各地组织开展相关技能培训。

对曾娜而言,传承白酒技艺,创新传播中国文化,并不只是口头上的呼吁,更是以身作则地践行。她开通新媒体账号,用“抖音+非遗”传播模式,让更多的网友看见非遗、感受传统文化之美。从节气美食到活态遗产,她守在传习非遗的第一线,紧跟时代步伐,用自己的方式传承匠心匠艺,讲好中国故事。截至目前,“非遗守艺人---曾娜”账号已收获百万粉丝,494.2万点赞,播放量超4.5亿次。 (记者邓霞)

用心用情  做职工惠民帮扶的暖心人

姓名:冯萍

职务:资阳市雁江区惠民帮扶中心主任、雁江区总工会第五届女职工委员会主任

3月5日,资阳市雁江区惠民帮扶中心主任冯萍走进留守儿童小张家中,查看她的“梦想小屋”改造进度,并送上企业捐赠的电视、空调和家具。2023年,冯萍通过走访,收集留守儿童微心愿120份,整合部门、社会力量为孩子们逐个实现,并争取爱德基金会农村孤儿助养项目资金16.8万元,助养全区76名农村孤儿。

冯萍是雁江区总工会第五届女职工委员会主任,带领女工委员常态化开展女职工维权行动,2023年开展“送政策、送关爱、送法律、送活动”等活动50余场次,切实做好女职工权益维护工作。每年组织新就业形态女职工开展免费“两癌”筛查,邀请心理专家为企业职工和进新就业形态群体开展心理讲座、心理健康团辅活动共10场。开展亲子阅读、“玫瑰书香”、亲子手工等活动40场次。开展全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子女、机关干部职工子女寒暑假托管班4期,惠及职工子女800余人次。

记者了解到,柑橘产业是雁江区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全区柑橘种植面积超27万亩,从业人员超5万人。为助力产业人才培养,冯萍带领雁江区总工会宣教部,在丰裕镇佛山橘海现代农业展示馆打造“刘树文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协助成立了雁江柑橘产业工会联合会,组建了由50名柑橘产业骨干组成,集种植、管理、销售于一体的“劳模工匠”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技术培训,为果农提供产、供、销于一体的志愿服务50余场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打造劳模试验田,在线上通过劳模微课堂用小视频开展技术推广、新技术应用等,使规范的柑橘种植技术得到全面推广。

2020年,“川工之家”APP推广应用时,基层工会会员因为不了解,对下载新的APP非常排斥,工作推动陷入僵局。为了推进工作,在盛夏8月,她带领工作人员到每个乡镇、每个企业开展了连续一个月的集中宣传,成功让认证人数突破10万人,认证率达98%,线上工会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为了增加会员活跃度,通过反复调研,精心策划,推出了深受会员喜爱的“一元洗车”“一元观影”等系列线上普惠活动,线上会员活跃度、认证率、活动参与率稳步提升,2023年线上活动累计参与人次达216万。

面对今后的工作,冯萍充满信心地说:“我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用智慧和汗水推动雁江工会帮扶工作再上新台阶。”(记者向晓文)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