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再次花落德阳。3月1日晚8时,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来自德阳东方电机水轮机装配特级技师、高级主任操作师崔兴国斩获殊荣。据了解,截至目前,“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举办以来共推选出50名大国工匠,四川省有5名,其中德阳有2名。德阳不仅是工业之城,更是工匠之城。
一个至高无上的荣誉,德阳连续两年榜上有名,获得如此崇高而又沉甸甸荣誉的背后有着德阳工会人怎样的艰辛和付出,他们对技能人才的培育和选树有着怎样的秘诀?
德阳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朱莉介绍,德阳此次获评“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是继三星堆博物馆陈列保管部副部长郭汉中荣获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后,德阳市总工会选送的工匠大师再次登上央视舞台。连续两年取得如此优异成绩与全市各级工会干部职工努力拼搏和无私奉献分不开。
勇探索 建政策机制
郭汉中、崔兴国能够荣获“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这不仅源自他们多年来的精益求精、潜心钻研,也得益于德阳市总工会对劳模工匠工作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建立健全德阳工匠培育和保障体系,2023年9月20日,德阳市总工会印发《关于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的实施意见》,以“11条措施”为手段,深化全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着力打造一支以“大国工匠”“四川工匠”“德阳工匠”为引领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德阳贡献工会力量。
今年初,德阳市总工会对标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礼遇“四川工匠”若干政策措施》文件,草拟了德阳市关于礼遇工匠的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工匠政策、落实工匠待遇、解决工匠困难。
强素质 聚焦人才培育
德阳市总工会发挥“争先进位、走在前列”的开拓创新精神。2023年,德阳市总工会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成立德阳市劳模工匠学院,并举办了首期培训班。德阳市劳模工匠学院是全省工会系统率先创建的工匠学院之一,着力打造产学研一体化、考评赛全方位的技能人才综合培训基地,为劳模、工匠、产业工人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终身学习机会。
大力开展职工技能提升、劳模技能人才培育等活动,在全市形成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时代风尚。作为当地黄背木耳种植的领头人,什邡市2020年全国劳模张文平自2012年担任湔氐镇食用菌协会理事长后,共发展会员3200余户,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新工艺等科研成果达32项,带领乡亲们走上了种植致富路。
五年来,全市共评选和推荐出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5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7名、全国工人先锋号6个、大国工匠2名;四川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32名、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状11个、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13名、四川省工人先锋号13个、四川工匠14名。全市工匠技能人才培育选树工作扎实推进,为推荐参评大国工匠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基础。
重示范 释放人才效应
通过大力开展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为广大劳动技能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搭建平台,助力推进跨区域、跨专业的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激励广大高技能人才立足岗位、创新创效。
中江县胡继飞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胡继飞表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建设,有助于充分发挥劳动模范职工的引领示范带头作用,积极搭建学习、展示、竞技、交流平台,助力企业把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成重学习、带队伍的人才“培养站”,重实践、解难题的问题“破解站”,重创新、转成果的技术“转化站”,重培养、强素质的员工“加油站”。
截至目前,德阳市共打造各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89个,其中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个、四川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个、省级十佳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个、四川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6个……。打造了一批集“展示+交流+培训+竞赛+服务”为一体的创新工作聚集平台。2023年,全市市级以上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共投入经费超700万元,推出创新成果123项,节创经济效益超13亿元。
德阳市总工会积极发挥工会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的牵头抓总作用,围绕省市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持续开展“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坚持组织实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近年来,全市累计组织开展各类劳动和技能竞赛项目200余个,参与单位达5000多家,参与职工超400余万人次;规模以上企业参与率达95%,非公企业参与率达90%,为广大技能人才展示才华、成长成才搭建了舞台。
“连续两年选树大国工匠,是对我市工匠人才培育工作的检验,也是对全市产业工人立足岗位、奋勇争先的鼓舞。”德阳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朱兆忠表示,下一步,德阳市总工会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和市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为引领,认真落实中国工会十八大、四川省工会十五大部署要求,加大工匠的培育力度,唱响德阳工匠和高端技能人才“德阳造”品牌声誉,将德阳打造成为全国、全省工匠培育的“摇篮”,为德阳市经济总量“重返前三”作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