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一场与花会的“千年之约”电大时光切磋棋艺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839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3-29

寻香锦城西

赴一场与花会的“千年之约”

记者万天月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成都,别称锦官城、芙蓉城,自古以来就被繁花包裹。成都的花市亦有上千年历史,从唐代一直延续至今。

3月21日,为期一个月的成都第六十届花会在青羊区文化公园开幕,免费向广大市民开放。“蜀地名花擅古今,一枝气可压千林。”成都人爱花、赏花的习俗,在绵长岁月中逐渐发展,不断丰富、变换着风貌。

1936年的成都花会场景 成都博物馆供图

第二十八届花会、物资交流会 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供图

2005年成都市第四十一届花会盛况

成都第六十届花会现场

成都第六十届花会期间,文化公园内的汉服巡演现场

起源:传承千年 花会与庙会的结合

古时成都人迎春,除了传统的踏青出游,宴饮嬉乐之外,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赏花,经历代沿袭发展。至唐代时,便形成了花会,成为一项民俗活动。

之所以是唐朝,是因为到那时人们已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为花卉的浪漫买单。晚唐进士、花间派诗人韦庄写到了成都花市:“锦江风散霏霏雨,花市香飘漠漠尘”,以尘香写花香,描绘出花市的繁荣场景。

当时花会举办的固定地点就在成都西门外的青羊宫。农历二月正值天气晴和、春意宜人、百花盛开的季节,人们在农历二月十五这天举办盛大的花市花会,借此朝贺百花生日,称为“花朝”。成都花市便在花朝前后举行,以“花朝”为花市的正期,成为一年一度最热闹的春日盛会。

这一天既是花会日,也是庙会日。当时,成都花市主要集中在青羊宫与二仙庵一带,渐渐地,到花市赏花的人也到青羊宫中进香祈福,赏玩采买。久而久之,花市与庙会便结合了起来。

唐代时,花会前后数十天,青羊宫外花团锦簇,有情调、懂生活的成都人相约前去游赏。花会期间,除了参加庙会巡游,大家还相邀于郊外,饮酒赏花,吟诗作赋,女子更是以鲜花簪首,游春扑蝶。邓穆卿所著《成都旧事》中写道:“春天的成都,通向青羊宫的大路上游人如鲫。”

繁盛:二月花市  成都版“清明上河图”

到了北宋时期,花市作为一种专业性市场,已经有了固定的场所,且具备一定规模和季节性。北宋名臣赵抃曾在《成都古今集记》中记载下“十二月市”,表明宋代成都每月都有一种特色商品交易会举行。其中,“二月花市”“八月桂市”“十一月梅市”皆与花有关,可见彼时“花”已渗入了成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南宋诗人陆游在成都,见到青羊宫附近的“花景”,曾不由自主地写下《梅花绝句》:“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由此可见,青羊宫到浣花溪沿途便是当时人们的赏花胜地。

其中,二月花市还与二月二日的出游踏青活动相结合,将风雅推向高潮。苏辙曾写道:“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青行。”其中,游锦江是最主要的踏青娱乐项目。二月二日,出万里桥,为彩舫数十艘,与宾僚分乘之,歌吹前导,称为“小游江”。此外,赵抃更写下了“成都二月花市,各地花农辟圃卖花,陈列百卉,蔚为香国”,展现出二月花市的热闹壮观景象。

传承:重新起航 再现蓉城花会盛景

在经历了元明两朝的衰落后,青羊宫花会终于在清代得到恢复。但直到清末,花会仍没有固定场所,每年农历正月末二月初便租用青羊宫、二仙庵附近的农田,临时搭棚,作为会场。

上世纪初,每年农历二月十五,一场与花有关的盛会如约上演。彼时,青羊宫内熙熙攘攘,摆放着小吃、花卉、古玩、字画、农具的摊位鳞次栉比,吆喝声、叫卖声、嬉闹声不绝于耳,充斥着春天里的生机与活力。

当时的青羊宫花会还增加了武术擂台赛,戏剧、曲艺艺人也前来表演,使得游客倍增。川菜馆和四川名小吃店在此摆摊设点,既提供了商机,又让游人更添乐趣。

新中国成立后,青羊宫花会变得更加繁荣。1951年3月22日,成都市正式举办了第一届成都花会,定名为“物资交流会”。不仅动员附近国营、集体花圃及花农将自己精心培育的花卉、盆栽、盆景运到青羊宫,搭棚撑帐、摆摊设点进行展销,还发动了川西各地将花木、特产、农具、百货、五金、日用杂品等送来参展。同时,展销会上还有川剧、京剧、曲艺、杂技等表演。

赏花方式的演进,与花卉栽培、人工园林、城市等多领域的发展携手相伴。上世纪50年代初期,市政府为办好传统花会,将青羊宫附近田野开辟为花会会场,一边举办花卉展览,一边销售来自各地的花木及土特产品。1958年第八届花会结束之后,组建“青羊宫花园”,将参展花卉、花木就地种植,四周修砌围墙,逐步实施挖湖造景、修筑亭廊等园林景观建设。

到了上世纪60年代,成都花会改变了过去的“坝坝会”形式,变得更加注重花的品种和数量。不仅从外地引进新奇品种,也开始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调整花期以供展出,或者培育新鲜品种,供游人赏玩。在此基础上,花会还增加了金鱼、鸟等动物展出,丰富了赏玩内容。1966年,市政府批准青羊宫花园更名为“成都市文化公园”。文化公园继承了青羊宫一直以来的“赶花会”传统,以举办传统灯会、花会而闻名。

“记得1963年那届花会期间,还曾同步举办过‘少年科技展’,我在市少年之家制作的航海模型就在展览中陈列!”谈及对青羊宫花会的印象,市民川哥表示,儿时父母最喜欢带自己去赶花会,长大后也爱约上同学一起去赏花,“每年一度的春游,必去青羊宫花会,还会专程去吃三大炮、红油水饺等小吃。”

历史上,青羊宫庙会和花会是一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庙会、花会一分为二,庙会在青羊宫,花会在文化公园,会期为1月至1月半。花会的形式与内容上更加丰富多彩,除传统内容外,又增加了鸟市、书市、书画艺术展销等项目。

“有一年去赶花会,现场播放的高音喇叭里传出了省歌舞团朱宝勇演唱的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当时觉得特别好听,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起曾经和家人相伴踏春赏花会时的情景,家住成都市锦江区的张爷爷至今记忆犹新。

而在“80后”成都市民小汪眼中,青羊宫承载着自己满满的儿时回忆。“还记得小时候,父亲带我坐车过去,在花会上转糖饼,买风车车,摸铜羊,还看了各种展览。中学时代,学校春游也经常组织大家到文化公园看花会,秋游去人民公园看菊展。”

1998年,成都花会与荷兰有关部门以及重庆(荷兰)金叶国际实业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盛大的国际花展,让成都市民大饱眼福,见到了具有异域风情的郁金香、风信子等国际名花,也让世界进一步了解成都,提升了城市的国际声誉。

2013年,成都花会结合节庆文化开展新的形式,不仅有五彩缤纷的花卉植物,文化公园还将众多中国传统民俗元素融入花海,火红的中国结和灯笼高高挂起,风筝在空中飘荡,花丛中还装饰了爆竹鞭炮等模型……营造出一片春意盎然、喜庆祥和的赏花佳境。

去年,成都花会结合成都大运会,以“爱成都·迎大运:花香里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为主题,结合云南紫三角梅、福建同安红、昆明绣球、鲁冰花等外地花卉,以及温江盆景、彭州牡丹、郫都杜鹃等本地特色花卉打造花境,为市民呈现了春日里的活力成都、群芳中的幸福公园。

而在今年第六十届成都花会期间,8大点位120种花卉植物,通过“场景化、多样化、沉浸式”的布展,以及对非遗竹编“龙”元素的巧妙运用,让本届花会展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独特魅力。此外,成都市文化公园内还安排有迎世园摄影及书画展、十二花神秀、书香换花香、插花园艺讲座、夜间文艺演出、文创美食集市等活动,邀请大家在欢声笑语里共赴花朝盛会。

千百年来,花开花谢。成都花会见证了城市发展变迁,不变的是花团锦簇与人间烟火,以及这座城市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厚重的历史人文底蕴。花开天府,信步寻香,成都人就这样怡然自得地生活着。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