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者正在进行相关实验操作 四川天府新区供图
芳菲四月,春意正浓。4月1日,记者来到四川天府新区多家企业,采访了解到该区正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环绕兴隆湖一周的成都科学城,创新热潮正在各个实验室持续涌动;“登陆”成都科创生态岛,众多成果转化政策“工具包”正在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试验室走向生产线;“都市工业”自动化工厂里,以大鹏无人机、睿乐达机器人为代表的智造产品正在陆续整装下线……一幕幕新图景的背后,是四川天府新区一场奔赴高质量发展高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积蓄未来发展新势能的接力赛。
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核心要素
“天府永兴实验室布局清洁低碳能源、资源碳中和、碳捕集与利用、碳汇与地质固碳、减污降碳协同、碳中和集成耦合六大研究领域,是全国首家聚焦碳中和的实验室。”在实验室相关人员讲解下,记者依次走进实验室展厅、二氧化碳捕集新原理与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电力系统研究中心,深入了解实验室在科研进展、人才集聚、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进展情况。
作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引擎,高能级创新平台是新质生产力诞生发展的关键载体。天府兴隆湖实验室负责人周鹏浩对此也颇为感慨,“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相关技术,布局应用技术研究及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天府新区及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
当前,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等已在天府新区落地,西部地区首个国家实验室挂牌运行,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天府永兴实验室高质量运行,相继落地6个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了“中科系”“中核系”等26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和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等35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引进了清华大学、西工大等66个高能级校院地协同创新项目以及华为、海康等一大批领军企业研发中心……天府新区已经成为成都乃至西部地区科技创新资源最富集、技术创新基础最厚实的区域,基础研究重大平台数量排名西部地区前列。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所带来的效率变革不是单个生产要素的效率提高,而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记者随后来到天府新区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公共平台,详细了解天府新区如何通过搭建中试平台为企业解决概念验证、产品研发、中试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并大幅降低研发成本。
“我们的产品从研发设计到真正投入生产,其间需要大量中试验证,之前都是专程往返东部沿海城市解决,往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直到新区建设了自己的中试平台, 总算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作为一家高性能模拟及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芯片研发设计企业,成都市易冲半导体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于科技成果产业化深有体会。“自试运营一年多以来,平台已上线仪器设备272台(套)、发布技术服务清单232项,为来自全国100余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提供数千次的专业服务。”
据悉,天府新区正着力解决科技成果就地就近转化难点堵点,系统构建“专项政策+工作专班+转化基地”体系架构,力争促进更多成果就地就近变成产品、形成产业。
加速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样板
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在天府新区,由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筹)和成都睿乐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牵头的“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就是一场具象化的“人工智能+”行动。“人工智能作为面向未来赛道的技术,在催生新质生产力形成产业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时间以及人才。”成都睿乐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睿睿认为,天府新区在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发展上,具备创新资源、算力设施、应用场景、规模市场等综合优势,大有可为。
未来,天府新区还将持续立足战略科技力量集聚成势、科技创新成果持续产出的基础性优势,积极赋能高端软件与操作系统、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培育壮大空天动力、卫星互联网、先进计算等未来赛道,切实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速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