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送百桶水扛出“幸福生活”
张林为客户送水上门
记者张宸菱文/图
“好的,马上给您送到。”4月17日上午,接到顾客要求送水上门的电话,张林又一次骑着载满桶装水的电瓶车出发。
这次要送达的目的地,是一位老客户的家中。地址不远,距离水站只有1公里多路,但属于老旧小区,还未增设电梯。张林熟门熟路地将车在小区楼下停好后,擦了擦手,从车上卸下两桶水,一手拎起一桶,抬脚向楼上走去。
一桶水加上桶自身的重量,接近20公斤,此时的张林要承担近40公斤的重量,爬楼梯到4层。“习惯了,我们的工作就是为大家的饮水需求服务,这都是练出来的。”张林一边说着,一边紧抓住水桶端口,稳稳走上一级又一级台阶。只见他手臂上青筋凸起,汗水渐渐爬满额头。中途体力不支短暂休息片刻后,张林又提起一股劲,接着向上爬去。
这是他今天送的第三十二、三十三桶水。
张林工作的水站在成都市玉林片区,服务的客户有企业、学校、商户和居民。其中,所在地没有安装电梯,需要爬楼梯送水的客户,约占20%至30%。最近,成都一天天热了起来,桶装水的销售旺季也即将开启,张林平均每天要跑四五十个地方,送出近百桶水。
“每天的工作主要就是卸水、送水,送有电梯的地方会轻松不少,遇到没有电梯的,就只能一层层往上爬,有的时候连着都是需要爬楼梯送上门的客户,确实很累。”张林告诉记者,他今年37岁,做送水工大约有五六年的时间,每天的工作时间从早上9时到晚上7时,直到送完当天所有客户订的水。刚开始的时候,他得靠两只手抬水,靠肩膀扛水,一天忙下来,经常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张林咬牙坚持着,日复一日与桶装水打交道,与工作时长一起增长的,还有浑身的力气,和他手心厚厚的老茧。
但张林也有多年来未曾改变的地方。他总是竭尽所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每次送水时,不需要客户多说,他都会把水桶送进屋,再妥帖安放在饮水机上。接到需要用水的电话后,他会仔细确认订单、规划路线,尽可能以最快速度送到客户所在的地方。
“特别是到了夏天,大家的饮水需求大,我们也得加快速度,让客户能及时喝上水。”张林踏实负责的工作态度,也让他积累起了一批老客户。他们会在水送到时,热情地与张林打招呼,也会对他道一声“辛苦了”,递上一杯水让他歇歇脚。
“送水工是个体力活,趁现在还年轻,能干得动就多干一点。”张林说。在烈日下、在寒冬里奔波,往返于送水站和城市中的大街小巷、千家万户之间,张林为市民送去解渴的“甘泉”,用劳动者的力量扛起生活的“重担”。“虽然现在每天都很辛苦,但是能用汗水换来回报,给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也值了!”他笑道。
逆行冲锋救援路上全力以赴
郭习青进行直升机索降救援演习 受访者供图
记者张宸菱
4月15日,随着四川省第二届“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候选人展播开启,成都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二站站长助理郭习青的名字,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
翻开郭习青的简历,“赫赫战功”记录了一行又一行。17年来,郭习青参与过全省多地、多起重特大火灾扑救以及地震救援、航空直升机救援等特殊灾害事故的处置,参加各类大小灭火救援任务累计3000余次。在保卫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路上,总有他全力以赴的身影。
“要在救援中发挥更大作用,给人民群众带去更多希望与力量,就必须拥有过硬的体能和技术。”郭习青说。自2007年12月加入消防救援队伍那天起,他就时刻保持着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背负空气呼吸器5000米跑、负重登楼、绳索攀爬……一项项体能训练,成为了郭习青与队友们风雨无阻的日常。数不清多少次汗水湿透衣衫,日复一日磨砺着体力与耐力的他,渐渐从一名新人成长蜕变为可担大任的消防尖兵。
2018年,为适应“全灾种、大应急”的需要,“飞系”专业救援队伍应运而生,担负城市及户外的高空、高角度、大跨越、高落差、受限空间等全地形绳索救援任务。郭习青被选为成都消防第一批“飞系”救援队队员。
“第一”意味着没有前人指引,要踏着荆棘探出一条新路。第一次模拟定点跳水、第一次成功挂接、第一次绞盘提升……郭习青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冲在了最前面。他主动学习狭小空间脱困、高空救援和极端环境下的紧急避险技术、山岳绳索救援等先进救援技术,练就了应急救援中的“十八般武艺”。
在救援实战中,与体能和技术一同接受挑战的,还有内心的力量。2023年11月7日,一场在悬崖峭壁间的救援,让郭习青印象深刻。当晚,郭习青接到指挥中心命令,彭州九峰山有来自四川、贵州等多个地方的9名驴友爬山时失联,其中一名驴友失足坠入300多米深的悬崖。他当即带领“飞猫”队员携带绳索救援装备、搜索红外无人机等,连夜突击救援九峰山。救援队员们从2023年11月7日晚上凌晨开始徒步进山搜救,不断搜寻确定被困驴友的位置。
山路凶险、雾气缭绕,海拔3400多米的山上,夜间气温低至零摄氏度以下。面对心理和体力的极限考验,强大的信念支撑着郭习青和队友们:“不能倒下,不能放弃,人民群众还在前面等着我们。”
没有路的地方,“绳”就是路,他们搭建绳桥,布设路绳,翻山越岭,终于在2023年11月9日成功找到了被困驴友,将他们安全带回了九峰山前方指挥部。
逆行火灾现场、赶赴救援一线,像这样冲锋在前、无畏险阻的征途,贯穿在郭习青的消防生涯中。在他看来,将青春与热血奉献给消防救援事业,是自己无悔的选择,“救人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是我一生的使命与担当。”
护航“地下蛟龙”他坚守在城市深处
阙光东操纵盾构机操控台
记者向晓文文/图
盾构机是隧道掘进的专用工程机械,有“地下蛟龙”之美誉。如何熟练操作好盾构机建设地铁呢?4月22日,记者走进中铁二局城通公司承建的成都地铁13号线22米深的地下,掘进中的盾构机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全速从成都小南街站向东稳步向前推进。
10时许,记者跟随现场负责人顺着施工楼梯,来到成都地铁13号线小南街站地下22米,顺着左侧狭窄施工通道,小心翼翼地走了几百米,在长长的隧道尽头,记者看到一台长120多米,重近500吨的大型盾构机。在盾构机操作室里,记者见到了穿着工服、戴着安全帽的操作手阙光东。
在这间不足3平方米的屋子里,阙光东正全神贯注地盯着盾构机显示屏,上面显示有刀盘转速、刀盘扭矩、土压、掘进速度、掘进姿态、注浆压力等数不清的参数,他正熟练地操纵着操控台上近百个按钮。在阙光东的操控下,盾构机缓缓向前掘进。“这是个精细活,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将挖掘的隧道与设计的轴线误差控制在50毫米以内。”阙光东说。
“长时间在地下工作,不会感到枯燥吗?”记者问。
“我从小就喜欢机械设备,参加工作时,选择了盾构机操作手。虽然很辛苦、很枯燥,但我热爱这份工作,每天看到地铁隧道不断前进,心里就特别开心。”阙光东回答说。
据阙光东介绍,近年来,他先后参加过成都地铁4号线、南宁地铁4号线、青岛地铁8号线、杭州地铁5号线、广东太平岭核电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从事盾构机设备管理3年、盾构机操作5年。
“这些年来,在实践中我积累了不少掘进经验,目前参加成都地铁13号线项目,操控盾构机已是轻车熟路,每掘进一步,都能做到心中有数。”阙光东说,为了加速建设,盾构机24小时不停歇,施工人员实行24小时倒班作业,不管白天和黑夜,长年都在地下工作。“尽管如此,大家都干劲十足,为地铁隧道全线贯通作最后冲刺。”
“地下掘进,如何确保施工万无一失呢?”记者询问道。阙光东胸有成竹地表示,当盾构机要穿越江河、桥梁时,他们都特别小心。首先要制定出详细的施工方案,并请来专家进行论证,再上报有关部门进行签字确认,方可进行施工作业;如果遇到硬的岩石,盾构机的刀片就像人的牙齿,需要定期检查更换;同时,项目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定了工作计划表,确保24小时在岗,全速推进工程建设。
“能参与成都地铁建设,我感到非常自豪。”阙光东深有感触地说,“我还有一个心愿,等成都地铁13号线正式通车,一定带着爸妈来成都,让他们也体验一下我参与修建的地铁。”
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
杨天洪(上)与搭档一起表演杂技 受访者供图
记者邓霞
4月23日12时许,随着激昂澎湃的音乐响起,48岁的杂技演员杨天洪自信地走到舞台中央,在一根3米高的桅杆上,用强大的力量分别完成了单腿挂脚展臂、360°太空漫步、高空不倒翁等一系列高难度表演,空中的他身体灵动自如、动作流畅丝滑。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画面赢得现场观众阵阵喝彩。
而这样的真功夫,得益于杨天洪长期以来的坚持和训练。“我接触杂技表演已有近30年,当初由于身体原因,中途改行当过货车司机、开过餐馆,但期间也一直没有放弃运动锻炼。”杨天洪回忆说,2009年,受朋友邀请,他有机会再次重返舞台表演杂技,令他没想到的是,节目受到观众和同行的认可和喜爱,在那之后,杨天洪的演出机会不断,甚至有时候一天要表演三四场节目。
杂技的魅力,在于视觉上的惊心动魄、心理上的悬念以及舞台上的危险系数,演员需要依靠经年累月的千锤百炼,一次次突破身体极限,挑战自身技巧与天赋,才能完成一系列高难度的惊险动作。
杨天洪练习太空漫步这一杂技项目已有10年时间,现在更成为了他的招牌节目。为了保持自己的力量和状态,杨天洪每天都会进行体能训练和动作练习,从未间断。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几天不练,就会倒退。因此,我一日不敢松懈。”为了增加节目效果,他还会根据不同的活动主题编排节目,有时饰演浴血奋战的红军战士,有时饰演拼搏奋斗的一线工人,都收到了很好的反响。
“一场精彩的杂技表演,不仅需要强大的力量,还需要掌握身体技巧、音乐节奏、反应能力和心理稳定性等,缺一不可。”杨天洪举例说,如果掌握不好音乐节奏,表演的动作就会显得僵硬,如果没有心理稳定性,受外界因素干扰,很容易表演失误,甚至身体受伤。凭借多年的表演经验,杨天洪一次次从容地处理表演中遇到的各种突发情况,迄今为止,依然保持着“零失误”的记录。“希望再接再厉,继续保持下去。”他说。
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一直以来,杨天洪以匠人精神深耕杂技事业,为观众带来了无数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同时,他也很享受在舞台上的每分每秒,希望可以一直拥抱舞台。“毫不夸张地说,每一次登台表演都会让我热血沸腾。每当听到台下观众的欢呼声和掌声,我的心里都充满深深的自豪感和满足感,这也是我日复一日坚持下去的动力。”杨天洪激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