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妥特大桥建设现场 蜀道集团供图
4月29日,大渡河畔的泸石高速公路得妥特大桥施工现场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经过长达269天的连续顶推施工作业,这座特大桥成功完成了678米的钢箱梁顶推。这不仅为得妥特大桥主桥上部结构的施工打下了坚实基础,更在高原山区复杂环境下积累了宝贵的桥梁顶推施工经验。这也标志着国内首次钢管混凝土桁式墩+预应力钢箱组合梁桥型结构体系的成功应用,这座桥梁更是8度及以上地震烈度区联长最长的顶推施工桥梁。
这座由蜀道集团藏高泸石公司投资、四川路桥交建集团承建、四川公路设计院公司参与设计的得妥特大桥,位于甘孜州泸定县得妥镇境内,桥梁全长达1518.5米,不仅是泸石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更是其“两隧一桥”示范性关键结构物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克服多重困难 创新应用桥型结构
由于得妥特大桥位于“9·5”泸定地震的重灾区,距离震中极近,且石棉岸紧邻古滑坡体,施工环境极其险峻。不仅面临地震、山洪、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多种地质灾害频发的危险,再加上高山河谷复杂风场环境,高空作业施工区监测到的最大风力达八级以上,均对钢箱梁顶推施工过程线型控制及安全管控提出了极高的挑战。
面对如此恶劣的施工条件,项目团队在施工中采用了创新的钢管混凝土桁式墩+预应力钢箱组合梁的桥型结构。“这一结构体系不仅承载力强、韧性高、抗震能力优秀,还具有经济性好的特点。”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国内,这样的桥型结构体系的成套组合尚属首次运用。
庞然大物过河 顶推法来帮忙
记者了解到,与一般桥梁建设常用的架梁方式不同,得妥特大桥选择了顶推施工这一独特的方法。主桥部分需架设的钢箱梁长达638米,重达7600吨,犹如一个巨大的庞然大物,需要被稳稳地放置在约20层楼高的空中,并推过大渡河。由于得妥特大桥所在的河流条件不允许使用水运方式运载钢箱梁,施工团队只能通过陆运将钢箱梁运抵现场。经过深思熟虑,最终选择了顶推法施工。即将桥梁在一端拼装后,采用推的方式,把桥梁逐一架上桥墩。
在顶推过程中,为确保精度,全桥共设置了24组全自动数控六向位移步履式千斤顶,并布设了多个传感器。通过实时数据分析,施工团队能够精准研判顶推过程中的线型、应力和温度变化,从而增强钢箱梁顶推前移、横向纠偏的能力。在现场,施工人员只需简单按键操作,即可指挥钢箱梁向前推进。同时,系统还能对行进全程进行精密监测,并进行三维动态和六向调整,确保钢箱梁在复杂施工环境下的落位零误差,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为了确保制造加工的精度和质量,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全面贯彻“模块化制造、装配式施工”理念。这种先进的施工方法使得全幅单跨安装仅需20天时间即可完成,项目工期也因此缩短了12至20个月。同时,通过运用BIM技术优化螺栓布置设计、系统推进可视化智能制造以及严格控制焊接顺序等手段,项目团队确保了预拼、安装、焊接全过程的毫米级误差控制。
得妥特大桥预计在今年11月实现贯通。得妥特大桥钢箱梁顶推的顺利完成,为又快又好建成泸石高速公路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