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他们常年行走在大山深处、田野尽头,与他们为伴的只有迎面的风和天上的云。冬天冷风扑面,夏天日晒雨淋,即使天气恶劣也要往外跑……他们常年行走在漫无人烟的田野、山间、河边,除了要面对身体上的辛苦,还要承受内心的寂寞。
他们的工作也许对很多人来说非常陌生,但我们却离不开他们的付出,他们就是巡线人、守山人、护林员……一座山一个人,一条河几个人,一双鞋丈量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如果运气好,有同事一起外出,那么这一天的工作就是有人作伴的、热闹的;如果只能一个人外出工作,他们也会甘之如饴。对待工作,他们兢兢业业,再难也没有放弃,只因他们想要守护这世间的美好。
为记录这些跋山涉水的一线职工的经历,本报特推出“跋山涉水的他们”专栏,希望通过一次次深入的采访,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让这些在绿水青山间辛勤付出的人们能被更多人知晓与理解。
杨文波骑着摩托车巡山 受访者供图
杨文波
做好防火宣传
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金沙乡安宁河畔,坐落着傈僳族聚居的观音堂村,村庄群山环抱,绿树掩映,风景秀美。26年来,金沙森林管护站站长杨文波踏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一沟一壑,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这方绿水青山。5月14日,杨文波带上一壶水,骑上摩托车,又一次走向山林,开始了一天的巡山工作。
从锅炉工转变为护林员
1998年,国家提出实施以调减木材产量、保护资源、分流人员、提高效益为主要内容的国有林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并于2000年全面展开。这一年,杨文波从德昌县松香厂锅炉工成为金沙森林管护站的一名护林员。
“目前,我们站上有3名护林员,分别负责王家坪村、黄竹村、观音堂村的巡山护林工作。”杨文波作为站长,除自己的管护区域观音堂村外,还要协助和指导其他护林员完成工作。巡山护林、森林防火宣传、天保工程造林、林政案件的查处及报送、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病虫害防治、古树名木的保护、林业技术推广和应用……这些都是他日常的工作内容。
观音堂村是国家民委命名的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其中,傈僳族占比超过98%。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护林工作,杨文波有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要摸清人员情况,抓好重点人员的管理,和相关人员签订防火责任书,随时掌握这类人员的动向,加强重点林区防火宣传及火源管控。”
“不能带火进山,山林里不能违规用火,更不能吸烟。”在观音堂村,经常可见杨文波挨家挨户用傈僳语、汉语宣讲森林草原防火注意事项、清扫易燃垃圾、排查安全隐患的身影。为了更好地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宣讲工作,杨文波常常向傈僳族乡干部学习当地语言,“其实当地人还是基本能听得懂汉语的,但用傈僳语跟村民交流,更容易拉近距离,宣传工作也能更到位。”
杨文波谈道,林业部门的工作很分明,每年1月至6月的重点工作是森林防火;7月雨季来临时,重点工作则是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补植补造。近期他的主要工作是加强森林防火的宣传,几乎每天都要到管辖区坚持巡山护林。
“这些年,护林防火工作要比以前好做得多了,以前这都是我们林草局的工作,现在是全民防火,老百姓的防火意识提高了,工作也更好干了。”
“护林工作很辛苦,但我不后悔”
护林员的工作是季节性很突出的一项工作,每年上半年的重点工作都是森林防火工作。对杨文波来说,每年的2月至5月,森林防火工作更是重中之重,那几个月他几乎都驻守在站上,“周六周日、节假日也要坚守在岗位上,今年最久的时候连续驻站四十多天。”一旦收到红色预警,在家休息的杨文波就得立马回站驻守,神经不自觉地紧绷起来,晚上觉都睡不踏实。
“护林工作很辛苦,但我不后悔。”杨文波说道,路况不好的时候就只能徒步巡山,有时跋山涉水几小时检查退耕还林,每年都要穿坏好几双鞋;有时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渴了就近在山沟里喝点水,饿了能忍则忍,实在忍不住就近找点野果子或者野生植物临时充饥。
2017年4月的一个中午,黄竹村的山上出现火情,杨文波在观音堂村看到烟雾后立马报告指挥部,随即赶往事发现场,没想到火势比较大,竟燃烧到了晚上。当时他和同伴连个手电筒也没带,在黑暗中摸索着爬山的路上踩空了,“还好我眼疾手快,抓到了一棵小树,不然就摔下去了。”对杨文波来说,驻扎在山上过夜是常有的事,“没什么好害怕的,随便找一块地或者一棵树靠着就睡了,就是晚上蚊子有点多。”
巡山的日子常常是是枯燥单调的,大多数时候,杨文波都是独自巡山,时间久了他也习惯了。“山里林区放牧、做农活的村民,跟我都是熟脸面,拉拉家常也就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了。”尤其是看到自己管护的山林郁郁葱葱,他的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
守护好山林的一草一木
巡山护林的这些年,杨文波觉得还是温暖和感动多一些。“我们巡山护林到了寨子里,那些老大哥、老大姐都会很热情地给我们倒水喝,还要煮老腊肉给我们吃,大家都叫我‘杨傈僳’,说我是半个傈僳族人了。”杨文波笑着说道。
几年前,在王家坪村三合山造林时发生的事情让杨文波印象深刻,想起来至今仍是感动。一天晚上7时许,突然天下起了大雨,还在造林点的杨文波准备下山时,已经看不清山下的路了。一位脚有残疾的傈僳大哥发现他困在原地后,二话不说就抄小路把他带到山下,他俩跌跌撞撞地走了3个小时,到山下时,单位派来接他的车也已经到了。“我当时身体虽然很累,但是有傈僳大哥的帮助和单位的关心,心里特别温暖,感觉再累也是值得的。”
从事护林工作20多年来,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杨文波不断地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在崎岖的山路上来回行走,守卫着那一片熟悉的山林。脚的茧子厚了,鞋的底子薄了,对山林的感情却深了,看到一棵棵小树苗长成大树,曾经光秃秃的山坡披上了绿装,他由衷地感到高兴。
去年,杨文波被金沙傈僳族乡人民政府评为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先进个人,所在的金沙森林管护站也被评为先进单位。“这份荣誉既是对我的肯定,也是一种鞭策,未来我会继续做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守护好山林的一草一木,用实际行动捍卫我们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