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广西南宁某广场前的无障碍通道被隔离墩阻挡,影响残障人士出行一事引发网友热议:为什么4月被占的盲道,5月还不能正常通行?为何多次热线投诉,物业却对整改要求充耳不闻?残障群体的出行权利到底如何保障?这些问题细问起来,值得深思。
尽管我国一直在加快残障设施的建设和管护,但残障通道有障碍物、不连贯、触感圆点被磨平以及砖块损毁的情况并非个例,已然成为大部分城市的“通病”,这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残障群体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自由,直接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安全。部分市民抱着侥幸心理,以为残障人士少,便肆意占用无障碍设施。往小了说,这是公德心缺失,自私自利的体现;往大了谈,这反映出我国社会治理还没有落到细处,对特殊群体权益的保护还存在不足。
一个社会如何对待弱势群体,折射出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当是城市治理的题中之义。
2024年是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体检年,是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治理“城市病”的一年。如何充分发挥无障碍设施的作用?如何更好满足残障人士出行需求?这是城市体检工作应该纳入的重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要加强监管,强化法律的威慑力。一方面,城市管理者和有关单位应当加强监管,对随意占用无障碍设施的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影响恶劣的典型事件可以启动公益诉讼,发挥警示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及相关法律的宣传,让广大群众心存敬畏,主动维护特殊群体的权益。
二要软硬兼施,提升残障人群出行便利度。硬件方面,要加大对无障碍设施的管理与维护,定期进行检修和升级改造,确保设施能用、管用。软件方面,要优化无障碍服务流程、提升无障碍服务质量。如:广州地铁不断完善出行协助机制,电话接单,工作人员轮流接站引导,为残障人士出行保驾护航,用贴心的服务提升了残障群体的出行体验。
三要遵守社会公德,营造文明的社会氛围。广大群众应该提升自身文明素养,不随意占用无障碍设施,给特殊群体一份关注与尊重,切不可眼明心盲,让他们看不见世界,却看透了人心。同时,有关部门也要对无障碍设施的类型、使用方法进行宣传,号召大家共同维护,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关爱特殊群体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