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团队成员合影 蜀道集团供图
从土木建设到智能制造,他们大胆“跨界”,积极应对产业革新;从传统制梁到智慧制梁,他们勇于创新,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赋能高质量发展;从行业新手到行业标杆,他们不懈奋斗,用智慧和匠心带动行业发展新潮流……荣获2024年四川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的蜀道集团下属四川省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绵智慧建造基地(以下简称“蜀道集团成绵智慧建造基地”)面对困难挑战,主动求变,攻克下施工生产中的一块块“硬骨头”。
记者了解到,成绵扩容项目全长约124公里,承担着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示范创建任务,其中成都到德阳段40公里全部采用高架桥,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双向八车道城际高速公路高架桥。蜀道集团成绵智慧建造基地就负责这一段约7000片梁板预制的任务。
“从土木建设到智能制造,我们都是跨行业的新人,只有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干,一次次突破自我、革新理念,才能让基地建设早日结出‘智慧果实’。”项目经理刘洋带领着这支平均年龄不超过35岁的年轻团队边学边干,奔赴浙江、广东等地,学习中交、中铁等单位的先进经验,昼夜奋战60余天完成建设方案,多方协调促成信息平台融合,大胆创新、小心论证推广“四新技术”运用。他们仅用8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基地建设和数智化软件、设备无缝衔接,为后续项目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这套梁板数字孪生系统在国内是首次运用,实现了梁板从原材料进场到完成架设的全过程信息化管控,就算过去几十年,仍然可以对每一块梁板进行追根溯源。”据刘洋介绍,项目将BIM、GIS、物联网、视频处理、大数据分析、智能终端、云监测等技术与梁厂生产实际相结合,实现生产现场远程、实时、高效、智能监测控制。同时,打破信息孤岛,融合业主建设管理平台、项目管理平台、第三方数字实验平台和设计院BIM应用平台,统筹建立了智慧梁厂管理平台,实现多要素数据采集,为每一片梁定制“身份证”,全面提高了梁厂数字化管控水平。
记者了解到,成绵智慧建造基地拥有川内第一条小箱梁智造环形流水线,将传统的“施工区域台座固定,模板循环”改进为“施工区域模板固定,台座循环”,并首次在小箱梁环形流水线中采用两支点全地形植入式宽体移动台座,增强了台座地形适应能力,真正做到了生产线无缝衔接地流动起来。让一片小箱梁的生产时间从8天缩短到4天,生产效率提升50%,生产人员减少30%。
“在每道工序中大力采用智能化设备,实现‘机械化换人、智能化减人’,既提高了生产效率,更保障了工人的安全。”刘洋告诉记者,项目自主研发升级智能张拉机器人,以一键“傻瓜式”操作实现了自动寻孔、自动抓束、自动装顶、自行行走。同时大力引进和推广智能钢筋加工设备、混凝土自动运输及布料系统、超声波加湿及蒸汽智能养护系统等一流智能设备,结合信息化平台数据统计分析,对各个环节的生产情况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分析,自动选取最优生产方案,在每一个生产环节实现精准把控,大大降低材料损耗和能源消耗,进一步提升梁板生产质量。
基地通过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和数据驱动的信息化平台,代替了人工重复性、重载荷、低附加值的工作,实现全方位数字化管控、全过程智能化建造、全区域绿色化作业,梁厂的单位面积产梁效率、同行业小箱梁预制减人比例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并形成国家Ⅱ类成果、四川省Ⅰ类成果等专利近30项,取得各项新型实用专利近30项。
刘洋表示,从“制梁”到“智梁”,成绵智慧建造基地将以“工人先锋号”为新起点,不断以预制梁智慧生产和数字化管控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持续以科技创新赋能交通行业高质量发展,全力书写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答卷。